摘要:新律師法實行后,新律師法的規定使得控辯雙方之間的對抗從過去的起訴階段前移至偵查初始階段,但從實際操作上看,如果偵查機關的偵查措施和手段不能同步跟進,那么此階段辯護律師會見權可以說是名義上擴大,事實上縮小,成了單兵突進,缺少后援,會造成進退維谷的境地,準確的說,原先刑辨律師對會見難的感觸是如臨大敵、面對深淵,而現在的感覺是誠惶誠恐、如坐針氈。下面,我們談一下新律師法實行前后,關于律師會見都難的幾個問題。
關鍵詞:新律師法;律師;會見權
中圖分類號:D9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1-0217-01
一、律師法實行前,律師會見難存在的問題
1.以前,在申請會見時,律師往往被辦案機關內部復雜的人事管理關系所羈絆,偵查機關又互相推諉,等刑辯律師摸清楚分管領導是誰、審批程序如何后,還會碰到主管人員出差、開會等原因無暇辦理的實際情況等等。這些不僅消磨了刑辨律師的銳氣,還要無端延長很久時間。有時候再碰見一個講歪理的承辦人,真叫你秀才見到兵有理說不清。
2.以前法律沒有規定律師會見場所以及會見室的建設規范,會見受看守所規模、后續改造等因素的影響,有的看守所需要律師把羈押者帶出看守監管區,要求律師自備刑具,徒增了律師的看管職責;有的直接進入黑暗潮濕的監室會客間內,在男女監室的視野里,聽著嘈雜的尖叫聲履行會見職責;在一些大城市看守所會見在押人要隔著一層防護欄和一層玻璃,通過電話會見,交流非常困難,簽字也更不容易,律師卻無能為力。
3.律師會見次數多少因案情不同而有所不同,特別是剛剛發案,刑辯律師和偵查人員在看守所碰車的現象時有發生,出于多種心理因素,一般情況下,刑辯律師總是退避三舍讓偵查人員先行提審。如果律師頻繁會見致使偵查受挫或流產,又有誰能保證沒有報復行動呢。
4.辦案人員將被羈押人員肆意隱匿,通過更改姓名或送往異地羈押,來防止律師提前介入會見,達到防止律師干涉偵查的目的。
5.此外,在重大的共同犯罪、當地政法委督辦的職務犯罪案件以及被判處死刑即將執行的案件,律師會見尤其困難,層層限制讓律師望而卻步。“防止證人串供”、“高級官員職務涉及黨的機密”以及“死刑犯心理承受能力有極限限制”等成了冠冕堂皇的理由,讓律師不能會見。
二、律師法實行后,律師會見難存在的問題
首先,因為新修訂的律師法缺少相關規定,還是走老路子,向辦案機關提交委托書和會見函,期待的結果自然還是書面批準或者口頭允諾。辦案機關受慣性影響仍以各種理由或者根本就不提出任何理由而拒絕安排律師會見在押嫌疑人。律師要達到會見委托人的目的,不得不繼續采取“向領導或上級部門反映”等非法律的手段“曲線救國”;在客觀上對律師在偵查階段“提前介入”大打折扣。其次,律師會見時偵查人員在場的問題隨著律師法的實施而消失,但是幾乎所有的看守所的錄音、錄像設備沒有依據律師法而拆除。由于辦案機關和看守所的緊密關聯性,律師仍然受到一種不尊重、不信任的境地。這樣的結果直接導致律師會見的時間盡量縮短,繼續適用沒有變動的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最多只是參考律師法的新規定。再次,在會見過程中,為防止新的陷阱出現,能在出事后留有排除串供或者教唆抗拒、翻供的嫌疑,不得已自己全程對會見過程全程錄音。可以說偵查人員不在場比在場“監督”給律師的精神鉗制更大。
三、如何面對和處理會見難的問題
(1)律師要嚴格遵守有關會見的現行法律規定。這樣做既可以避免遭控方指責的麻煩,又可以達到支持辦案機關工作的目的。(2)在申請會見時,律師要不畏權勢,仗義執言,勇于維護法律賦予律師通過會見保護司法公正的權利。(3)職業律師要不斷提高執業水平,同執法機關齊頭并進、相互配合,認真履行會見職責。(4)從立法上,進一步規定律師提前會見所應盡到的保密義務。
總言之,在目前刑事訴訟法尚未修改而新律師法即將施行的現實條件下,應由有關部門以解釋的方式擴大律師的保密義務,將律師會見后的保密義務從傳統的民事領域擴充到刑事領域,雖然,律師會見是律師制度集合體中的一個點,相對于龐雜的司法制度來講微不足道,但它卻是律師“權力”的標志。律師會見權利能否在立法中充分保證,首當其沖要摧毀這塊影響司法制度改革的堅冰,我們相信刑辯律師會見難將隨著刑事訴訟法的修訂會進一步改善和各地市律師協會以及大多數刑事辯護律師的共同努力,律師持有“三證”直接進入看守所會見犯罪嫌疑人大多會得以實現,這也預示著和辦案機關的明爭時代宣告結束,讓律師群體發揮出強大的社會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