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仁明教授比想象中更平易近人。他溫和的笑容,舒緩了炎熱而緊張的夏季氣候,讓記者和攝影師感覺輕松了很多。交談中,說到胡教授對祖國的貢獻和對糖尿病事業的貢獻,他輕描淡寫地笑笑,說:“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放棄機會,毅然回國
1988年10月,胡教授開始在美國芝加哥大學醫學院Dr Degroot內分泌研究室進修。隨后的六年時間,又在美國加州大學爾凡分校任博士后、助研。當時很多留學的中國人,在美國有好的機會和項目,選擇了留在美國。胡教授因為各方面成績都比較優異,也符合一些項目比較苛刻的條件,在內分泌領域內,優先在美國申請到研究課題和獲得了很好的發展機會。
1996年,國內內分泌學科權威專家陳家倫教授跟他說:“現在國內內分泌領域缺少人才。”胡教授毫不猶豫,便放棄了自己正在美國進行的科研項目,毅然回國。很長一段時間,胡教授都是美國、上海兩地奔波,請人一起幫忙完成了美國的科研項目并發表了論文時,科研資金都還沒有用完。
胡教授的家人現在都在美國,除了胡教授去美國開會的機會,一般只有圣誕和春節才能家人回來團聚。記者問到“想不想念家人”時,胡教授靦腆地笑了,說:“有時候忙得沒空想念。”他高興地告訴記者:“今年年底,家人就要回國了。”妻子將工作辭掉了,回國來定居,胡教授終于可以跟家人團聚了。
專業醫療,業余科研
胡仁明教授每天忙碌于門診、查房、疾病討論、會議等,不僅周一到周五的時間忙碌著,即便到了周末,也忙碌于科研工作,基本上晚上十點之前不會在家里。胡教授自己調侃說:“因為家人都在美國,所以自己的時間比較自由,成為了工作的有利條件。”
胡教授一直以醫療工作為主,他對病人非常負責。門診當天限號20個,他仔細看診,希望給病人最好的治療,要求自己不能有誤差,所以與病人交流在時間上都盡量充足。有時候,有外地的病人慕名過來,胡教授考慮到外地的病人來一次不容易,不愿意人家多等一天多花銷,所以照顧一下,會加號。即使加號,每天也最多加到25個號。有的病人情況比較復雜,胡教授把病人的身體治療好了,在他看來雖然不是很大的成果,但他也會感到非常開心。
胡教授的科研工作主要安排在晚上和周末。目前為止他指導的碩士﹑博士生及博士后50余人,一到周末,便將在研人員召集起來開研討會。胡教授認為糖尿病主要是一種代謝性炎癥,慢性低度炎癥,這也是他目前所做的科研項目之一。他大聲疾呼,大家要注意這個代謝性炎癥,控制這個炎癥!
建議糖友,多多運動
胡教授在美國進修學習又研究內分泌科,花了整整8年時間。對中美之間在糖尿病領域的差距是深有體會的。
美國的糖尿病發病率比中國低,稍微多于4%,與幾年前中國的糖尿病發病率差不多。2009年11月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第十三次全國學術會議上,楊文英教授宣布出來的結果:我國20歲以上人群糖尿病發病率已達9.7%,把中美的糖尿病發病率的差距拉開了。
胡仁明教授認為,中國的糖尿病發病率瞬間增長的原因,與現在生活環境的改善有很大關系,具體說來,人們生活水平普遍提升了,飲食結構改變了,活動量減少了。以前上下樓都走樓梯,現在樓梯少走了,都是坐電梯,即使去健身中心健身,人們也要用電梯上樓。
當然,老年人的運動項目,不大建議登山等運動方式。胡教授認為,運動鍛煉應持之以恒,但是運動強度要有一定限制,既不能盲目大量運動,也不能運動量過小而起不到鍛煉身體的效果。運動鍛煉可以用心率確定適合的運動強度。最大安全運動心率=220-年齡,一般要求運動時心率達到最大安全運動心率的60%~70%左右為宜(即170-年齡),如果情況良好,可逐漸增加,一切以身體能否耐受、有無不良反應、達到健康鍛煉目的為度。
提醒病友,自我管理
低血糖一直是糖尿病人一個很危險的急性并發癥。胡教授對待病人的低血糖情況,比較認真謹慎。在他們的科室里,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任何一位糖尿病人的主管醫生,在給病人診治的時候,如果自己的病人出現了低血糖現象,且病人血糖低于2.8mmol/L,那這位主管醫生就將受到處罰。
胡教授提醒糖友們,一定要注意,防止出現低血糖現象。他對我們的糖尿病讀者朋友們有幾句寄語:“糖尿病病人的病情掌握在自己手上,醫生雖然也很重要,但是總歸只能作為一個輔助,只能提醒病人需要做什么,生活中要注意什么。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病,會緊跟隨病人的日常生活,病人不能完全依賴醫生,醫生沒有那么多時間照顧每一個病人。每個病人情況不一樣,需要自己在生活中總結生活經驗,只有自己才能管理好自己的血糖!”
科普宣傳,成為編導
胡教授開玩笑說:“我不務正業,目前在投入一項重點工作——拍電視!”原來,胡教授正在拍攝一部糖尿病科普知識的故事片,主題為《抗擊糖尿病》,利用視覺效果反映科普性、科學性和藝術性。計劃在今年十月份完工。這部電視片主要由上海市衛生局和復旦大學內分泌糖尿病研究所合作拍攝。
胡教授給記者們看了片頭,其中男主角的外婆戲里戲外都是真實的糖尿病病人。他驕傲地說:“我是編導之一。”這部宣傳糖尿病科普教育知識的電視片,讓人充滿期待。
專家簡介
胡仁明,醫學博士,教授、博導,現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復旦大學內分泌糖尿病研究所所長;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常委,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學組組長;中國醫師協會內分泌代謝病分會常委;上海市糖尿病學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內分泌學會委員;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糖尿病學組副組長;上海市糖尿病尿病微血管并發癥學組組長;曾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二審專家。兼任《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中華糖尿病雜志》編委,《Diabetes Care》中文版主編,《中國糖尿病雜志》副主編。
在國內外雜志共發表論文165篇,SCI收錄的論文65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論文46篇,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上的論文被評為2000年度全國基礎研究十大新聞之一,應邀在第十二屆世界內分泌大會上應邀作專題報告。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二次(第一及第五完成人),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二等獎、上海市醫學科技進步獎三等獎、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科技進步獎等。主編《內分泌代謝病新技術新理論》《內分泌代謝病診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