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患糖尿病三年,在醫院糖尿病專家的指導下服藥控制的基本還不錯,尿糖陰性,空腹血糖100mg/dL,餐后血糖135mg/dL。可是其夫人因為家庭瑣事和他吵嘴,讓他心情十分不好,原有的生活習慣打亂了,失眠加重。尿中糖2個加號,空腹血糖到130mg/dL,餐后血糖到210mg/dL,手發麻,臉色十分難看,發黑黃色。他很奇怪,自己降糖藥照吃不誤為啥還控制不住血糖?原來“生氣”還可以加重糖尿病。
科學研究發現,不良情緒和精神因素是糖尿病的一個很重要致病因素,當然也是加重該病的原因。胰島也是機體中壓力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人體受到外界不良強烈刺激的時候,人體要分解儲存在體內的糖元提高代謝水平,滿足機體額外的能量需要,血糖在應激時升高,相應胰島素馬上也要反應,多分泌以把血糖降下來,給本來功能已經不好的胰島增加了壓力。胰島素分泌的多少除了受有關內分泌激素和血糖升高等因素的調節之外,還直接受植物神經功能的影響。植物神經的最高中樞的大腦邊緣系統,包括大腦邊緣葉、腦干、杏仁核、丘腦下部等。人的情緒主要受大腦邊緣系統的調節,大腦邊緣系統同時又調節內分泌和植物神經的功能,因而心理因素可通過大腦邊緣系統和植物神經影響胰島素的分泌。當人處于緊張、焦慮、或受驚嚇時,交感神經的興奮將直接作用于胰島細胞β受體,抑制胰島素的分泌,同時,交感神經還將作用于腎上腺髓質,使腎上腺素的分泌增加,間接地抑制胰島素的分泌、釋放。如果這種不良心理因素長時期存在,則可能引起胰島β細胞的功能障礙,使胰島素分泌不足的傾向最終被固定下來,進而導致糖尿病或導致糖尿病加重。中老年人的不良情緒因素對胰島素分泌的影響更大,隨年齡的增加胰島β細胞數量減少,儲備功能下降。
醫生從心理上開導老梁,不要鉆牛角尖,換一個想法,換一種生活方式,一定能控制住疾病。還有幾個朋友拉他參加了一個業余乒乓球俱樂部,每天早餐后上班之前打1個小時球,或單人或雙人。有時候在吃完中午飯后40分鐘打20分鐘雙打,基本都能打到出汗,邊打邊笑非常高興。他的情緒越來越好,夫人的嘮叨和埋怨也越來越少。
2個月以后老梁血糖基本恢復到原來水平。可見家庭親情﹑朋友友情和適當的運動對于糖尿病人非常重要。
(編輯/羅春燕)
專家簡介
周琴璐現任北大國際醫院《怡健殿》健康管理中心任專家顧問。兼任2008奧組會餐飲處運動營養專家,國際生命科學學會中國辦事處《中國體力活動與健康》專家,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常委,中國健康教育協會第四屆理事會常務理事,國家體育總局《中國國民體質監測與測定研究》專家,國家教育部《全國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推廣活動組委會》專家,北京市衛生局《社區衛生服務管理中心》特聘專家,北京市健康教育學會常務理事。擅長臨床內科和運動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