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泵的工作原理
持續皮下胰島素輸注是目前世界上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強化治療的先進手段,最符合生理狀態的胰島素輸注方式。胰島素泵工作原理是:一方面,向患者體內24 h不間斷地輸入胰島素,模擬基礎胰島素分泌,維持正常肝糖輸出,控制空腹血糖;另一方面,進餐前追加輸注胰島素,模擬進餐后胰島素分泌,控制餐后高血糖。用基礎率和餐前量組合的輸注方式模擬正常生理性的胰島素分泌模式,符合正常生理需要的胰島素精確釋放和充分吸收。有大量臨床研究表明,與常規皮下注射胰島素給藥方法相比,能更快更有效地將24小時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減少慢性并發癥的發生與發展。目前,我國使用胰島素泵的患者已近2萬,其中約54%為1型糖尿病患者,44%為2型糖尿病患者,2%為其他原因所致糖尿病患者。
胰島素泵治療的優點
平穩控制血糖,減少血糖波動:胰島素泵可根據患者血糖情況,隨時調整基礎及餐前胰島素輸注量,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和黎明現象,降低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減少或延緩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與多次皮下注射中長效胰島素相比,使用胰島素泵時胰島素吸收變異率小(僅為3% ),可預測性好,消除了胰島素皮下蓄積。胰島素泵使用者,輸注部位基本固定,避免了胰島素在不同部位吸收的差異。
更少的體重增加:使用胰島素泵,可使胰島素輸注量與需求量相匹配。根據胰島素需求量設置多段基礎率,并通過餐前大劑量輸注隨時補充所需胰島素,減少胰島素總使用量,從而減少患者的體重增加。
減少低血糖發生:使用胰島素泵,通過夜間輸注少量基礎胰島素的方式,可避免夜間低血糖的發生。同時,使用胰島素泵治療者餐前胰島素用量減少,避免了多次注射造成的胰島素體內蓄積,從而減少低血糖的發生。
加強糖尿病圍手術期的血糖控制:由于胰島素泵治療患者的血糖控制時間短,從而縮短了糖尿病患者的圍手術期時間。手術后禁食期間只給基礎輸注量,既有利于控制高血糖,又少了低血糖發生的風險,促進了手術后機體的恢復。
胰島素泵適應證
研究顯示,以下人群使用胰島素泵獲益更多:T1DM患者和需要長期胰島素強化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特別是:①血糖波動大,所采用多次胰島素皮下注射方案,血糖仍無法得到平穩控制的糖尿病患者;②無感知低血糖者;③頻發低血糖者;④黎明現象嚴重導致血糖總體控制不佳者;⑤作息時間不規律,不能按時就餐者;⑥要求提高生活質量者;⑦胃輕癱或進食時間長的患者。
胰島素泵治療展望
目前國外胰島素泵的研制正向人工胰腺方向發展,試圖將連續血糖監測和胰島素輸注相結合,使胰島素泵完全智能化。另外,還有尚處于臨床驗證階段的置入式胰島素泵,是將胰島素泵埋置在腹部皮膚下,通過遙控器來控制胰島素的輸注量。 雖然距離我們治愈糖尿病的理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胰島素的誕生卻向謀求糖尿病治本之道邁出了一大步。
(編輯/羅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