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鐘子期竟能領會這是描繪“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驚道:“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鐘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天籟之音,不絕于耳
不知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當你聽到一首歌曲的時候,會從心里產生一種共鳴,甚至會情不自禁的淚如雨下。的確,世界之大,雖然我們如此渺小,但渺小的我們也會有自己的喜怒哀樂,當我們聽到或看到與自己相似的感情或是相似的經歷的時候,我們會自發的感動,像是伯牙遇到了他的知音。
而音樂的演變也已由來已久,尤其中華民族音樂的蒙昧時期早于華夏族的始祖神軒轅黃帝兩千余年。這么多年的演變,完善,它也在一步步的趨于完美。現在的我們已經擁有很多,可以視為經典曲目的音樂,它們被不同的國家一次又一次的上演,但卻依舊吸引著大批的觀眾欣然前往,這就是音樂的魅力。當我們沉浸于其中的時候,會由衷感謝那些寫出這些歌曲的作者們,他們如此偉大,以至創造了這么動聽的曲調讓我們欣賞,陪我們度過每一個寂寞、黑暗的夜晚。在音樂的世界里,沒有國度和高低之分,它會讓你忘記憂愁,在每個角落里慰藉著受傷人們的心靈。
輕輕樂曲,平穩血糖
《禮記·樂記》:“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
炎炎夏日,你是否感到疲憊無力,感到焦躁不安,想要運動卻覺得渾身沒有力氣,想要做點什么卻又沒有了耐心,一測量血糖又是高的令人心煩。那么,怎樣讓這種情緒消失,讓心靈歸于平靜,讓血糖不再有很大的起伏呢?
我們先來認識一種音樂的類型——輕音樂。眾所周知,古典音樂具有厚重的織體,龐大的結構和規模,凝重的樂思,深刻的思想內涵,最主要的特征是嚴肅端莊。輕音樂則相反,它織體輕盈,結構小巧簡單,節奏明快舒展,旋律優美動聽,一般都由鋼琴和小提琴演奏。它沒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內涵,也不想擁有這種內涵,只想帶給人們輕松優美的享受,其主要的特征是輕松活潑。因此,把這種音樂命名為輕音樂是非常貼切的。
但輕音樂也不等同于以流行歌曲為核心的流行音樂。它不像古典音樂那般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對社會的批判意識而顯得溫文爾雅,也不像流行音樂那樣媚俗、煽情,而是具有較高的審美品味。輕音樂的這種特征使得它一出現就受到廣泛的歡迎。這種小巧精致的音樂讓古典樂迷們感到兩耳一新,風味別具,就好比穿久了正經的西服后,換上了隨意自然的休閑服一般。而在您焦躁不安,卻又不知道怎么樣讓自己平靜下來的時候,輕音樂就像是一杯清涼爽口的飲料,給您的心靈帶來一絲清涼。
每當靜下來聽聽這種輕音樂的時候,您就會發現,剛才的陰霾情緒被音樂沖刷的無影無蹤,而且情緒穩定了以后,血糖也就不會刻意出來搗亂,高的離奇。糖友們更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在聽完樂曲后,測一下血糖,檢查一下這種樂曲對您的病情有沒有好的幫助。因為每個人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所以要以自身情況為準。而且這種音樂適合在晚上即將入睡的時候播放,這時人的情緒較為平靜,即使讓煩心事弄得無心睡眠的時候,聽一聽輕音樂,并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就會把所以煩惱拋之腦后,美美的睡個好覺。
悲歡“交響”,沁人心脾
同樣當您感覺失落、無助,又無人可以訴說的時候,您可以選擇一些交響曲來聽。交響曲是器樂體裁的一種,是管弦樂隊演奏的包含多個樂章的大型(奏鳴曲型)套曲。源于意大利歌劇序曲。基本特點為:第一樂章快板,采用奏鳴曲式;第二樂章速度徐緩,采用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等;第三樂章速度中庸或稍快,為小步舞曲或詼諧曲;第四樂章又稱“終樂章”,速度急速,采用回旋曲式奏鳴曲式。
柏拉圖說過,最好的音樂是這種音樂,它能夠使最優秀、最有教養的人快樂,特別是使那個在品德和修養上最為卓越的一個人快樂。而且仔細聽就能發現,一首經典的交響曲,像是人一生的寫照:童年歡快愉悅,沒有很多煩惱,處理上則使用了輕巧的快板;青年意氣風發,氣勢磅礴,但比起童年多了一份感觸,所以速度稍緩;到了中年,速度平穩中又帶些詼諧,要操勞的很多,面對的問題也多,不像前兩章那樣飄渺了;步入老年則是回旋式奏鳴方式,在激昂中完成輝煌、瀟灑的一生。
所以說睿智的人欣賞的是樂曲的內涵,他能夠從心底體會到作曲人的用心,聽完會感覺像是和作曲人剛剛對話,從曲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像我們的糖友,心情肯定會有極度低迷的時候,這時候是選擇自暴自棄,自怨自艾,還是選擇振奮精神,努力笑對人生呢。看看著名作曲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吧,他的命運也是相當坎坷,沒有幸福的童年,青年時又被許多疾病所困擾。但他絲毫沒有屈服于它,失聰以后,他仍舊說出了這樣的話:“我要卡住命運的咽喉,它絕不能把我完全壓倒!”他就這樣寫下了一首傳世之作:開始的四個音符,剛勁沉重,仿佛命運敲門的聲音。這部作品因此被稱作《命運交響曲》。相信大家都是耳熟能詳的吧。
音樂之“聲”,糖糖下降
說了這么多,那么音樂究竟是通過什么方式治療疾病的呢?研究發現,音樂主要通過心理和生理兩個途徑作用于人體,達到調節情緒的目的。糖尿病屬于一種心身疾病,通過欣賞輕松、愉快的音樂,可以消除煩惱和焦慮,解除心理障礙。音樂能舒緩身心,減低精神及情緒壓力,改善心跳速率、血壓及體溫,調整人的大腦皮層與邊緣系統的生理功能,從而調整了人體內部器官的生理功能,使音樂具有治療糖尿病的作用。
我們糖友不妨試試以上的方法,音樂療法雖已在歐美、日本等地廣泛開展,但在國內還是普及的很少,不能說多聽音樂就能治愈糖尿病,因為這根本是無稽之談,但多聽些輕音樂和交響樂,對糖友的心靈和身體肯定是利大于弊的。而且音樂作為一個獨立的存在,已有相當長的時間,它的存在有它的道理,被很多人信奉也是有它獨特的魅力所在。
音樂治療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個性、文化程度、音樂修養等來選曲,同時需要患者發揮主觀能動性。所以說,感興趣的糖友趕快去試試吧,在這個酷暑難耐的夏天,去感受音樂給您心靈帶去的清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