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劉祥今年12歲了,正上小學六年級。小家伙聰明伶俐,接受新事物快,學習成績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每個學期他都被評為三好學生,受到老師的表揚和獎勵,這令我這個做老爸的感到十分欣慰和自豪。
兒子特別喜歡他爺爺,有什么新鮮事總是第一時間告訴他老人家。做了一輩子小學教師的父親退休后,除了看書、讀報,沒什么別的愛好,閑暇中就和孫子好上了,每次吃飯,爺孫倆非得緊挨著坐不可。兒子在老師的命題作文《我最崇敬的人》中,不是寫我這個有撫育之恩、在當地頗有名氣的心理老師,而是寫他的爺爺,說爺爺和藹可親,是家中知識最淵博的人,能講好多好聽的故事,能寫大詩人李白那樣的押韻古詩詞……
更讓我想不到的是,家里買了電腦后,兒子放學回家一做完作業就開始擺弄,在沒人指點的情況下,操作技能竟然飛速提升,沒多久就把網絡世界玩得風生水起。有一天,他爺爺竟然表示要向孫子拜師學藝,原來,在孫子的感染下,他也想多了解一下網絡世界。這樣,兒子每天放學回家后又多了一項任務——給爺爺上課。他有模有樣地對爺爺說:“電腦是現代化的學習辦公用具,是打開21世紀的窗口,無論是學習知識,還是了解信息,它都是必不可少的。”瞧他那搖頭晃腦的認真勁,倒真像個小老師。再看父親,表情嚴肅,正兒八經地坐在一旁虛心聽講、觀摩、做筆記,爺孫倆忙得不亦樂乎。
父親對拼音比較熟悉,想采用拼音輸入法打字,可是他鍵盤操作不熟練,錄入速度比較慢。為了幫助父親提高打字速度,兒子專門下載安裝了五筆輸入法,不僅手把手地教父親,還嚴格地糾正了父親不正確的運指方法。父親樂呵呵地說,孫子這是幫他與現代化接軌,讓他緊跟時代步伐。在兒子的幫助下,父親的電腦操作水平突飛猛進,不僅學會了上網沖浪、玩游戲,還把兒子加為QQ好友,祖孫倆進行網上交流。
其實,父親對于兒子的學習和成長也起著非同小可的作用。比如說,兒子的寫作水平一直趕不上來,我也曾給予相應的指點,但兒子的寫作仍然是“稀泥巴上不了墻”,不是語句不通順,就是兔子的尾巴——長不了。父親見狀,決定由他來輔導。他首先買了幾本作文輔導類的書,自己先看,看到好文章,再讓兒子看上兩三篇,然后讓他把看的內容憑記憶用自己的話先復述下來,之后再變成文字。這種模仿式寫作對兒子的幫助很大。父親還要求兒子經常練筆,兒子也積極響應,這時,父親就在一旁陪著,間或和兒子交流怎樣寫好景物、人物,怎樣設置文章結構以及如何利用細節突出主題。父親除了給兒子講理論方面的知識外,還會針對兒子的作文,提出修改建議,讓他弄明白哪些是寫得好的,哪些是需要修改的,為什么要修改,然后讓他自己作決定。這和我那種用嘴皮子代勞兒子寫文章的方法,大不一樣。事實證明,這樣的鍛煉大有好處,兒子的寫作水平提高很快。慢慢地,他不僅喜歡上了寫文章,而且寫的東西言之有物,主題鮮明,細節生動。他寫的《溫暖的春天》、《狐貍賣油》等作品先后在《學生家長社會》雜志上得以發表。
父親業余時間還參加了繪畫班,兒子也很喜歡繪畫,對爺爺畫的畫,他經常一邊看一邊評,該表揚的表揚,該提出改進意見的開誠布公地提。做爺爺的聽到孫子的夸獎自然十分高興,對孫子提出的不足也能聞過則改,改后再讓孫子看。這種謙虛的學習態度讓一度驕傲自滿的兒子收斂了不少。現在,他拿到稿費后,不再是請同學大吃大喝,而是和爺爺商量著做些有意義的事。
這對“沒大沒小”的頑童還把他們定義為“學友”關系。爺爺教孫子學習的方法和為人處世的原則,孫子則幫助爺爺認識和了解現代社會的變化以及網絡世界的神奇。他們真的是,你幫我來我助你,優勢互補,各展其長,各得其所,共享快樂。
前不久,爺孫倆還計劃著在網上開個“爺孫樂”的博客,記錄下兩個人之間的點點滴滴,除了兩人相互交流閱讀外,還要讓朋友、老師、同學也來關注。在爺孫倆的互動下,父親這個七旬老翁越活越滋潤,越活越年輕了;兒子也變得更成熟,更優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