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訴離婚四次,仍不能證明夫妻感情破裂嗎?
案情回顧:
張亮與唐娟相識于2004年7月,相識不久便于2004年12月登記結婚。但是婚后生活并不像兩個年輕人憧憬的那樣美好,柴米油鹽的瑣碎開始讓兩個人時時為家庭瑣事爭吵,有時甚至大打出手。
2006年春,張亮與唐娟的兒子出生了。孩子的出生,并沒有讓兩個人之間的狀況有多大改觀。張亮不能容忍唐娟的暴躁脾氣和無端猜忌,于2007年2月向法院起訴離婚,法院以“舉證不足以證明雙方感情破裂”為由,建議雙方加強溝通,未準許兩人離婚。張亮不服判決,遂提起上訴。2007年2月至2009年12月,張亮共向法院提起4次離婚請求,但是法院均未準許。
律師評析:
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男女一方要求離婚的,可由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準予離婚。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準予離婚:
1.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2.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3.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
4.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的;
5.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其中第五種情形規定:“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情形”,主要是指下列情形:
1.一方患有法定禁止結婚的疾病,或一方有生理缺陷及其他原因不能發生性行為且難以治愈的;
2.婚前隱瞞了精神病,婚后經治不愈,或者婚前知道對方有精神病而與其結婚,或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間患精神病,久治不愈的;
3.婚前缺乏了解,草率結婚,婚后未建立夫妻感情,難以共同生活的;
4.一方欺騙對方,或者在結婚登記時弄虛作假,騙取結婚證的;
5.雙方辦理結婚登記后,未同居生活,無和好可能的;
6.包辦、買賣婚姻,婚后一方隨即提出離婚,或者雖然共同生活多年,但確未建立起夫妻感情的;
7.因感情不和分居二年,確無和好可能的,或者經人民法院判決不予離婚后又分居一年,互不履行夫妻義務的。
實踐中,如果能出示前四項的相關證據,就能占據比較大的主動權了。本案中,不存在暴力、吸毒、賭博等事由,系純粹的“感情不和”,如果能證明兩人分居已滿兩年,那么法院也許會支持張亮的離婚請求。■
贈與合同能否撤銷?
案情回顧:
年過半百的于金貴與陳芳夫婦膝下有兩兒一女,31歲的大兒子于強為智力障礙的一級殘疾人,生活不能自理。于金貴夫婦為了使于強有人照顧,于2007年4月與女兒于萌簽訂了遺贈扶養協議書,并進行了公正。但老兩口認為,自協議簽訂至今,于萌并未盡到扶養于強的義務,要求解除遺贈扶養協議書。而于萌則認為,協議簽訂后,已經給了父母1萬元作為于強的扶養費,只是暫時安置于強與父母住在一起,由父母暫為照顧于強的日常起居,所以不能說自己沒有盡到扶養義務,不同意解除遺贈扶養協議書。
律師評析:
本案中所涉及的協議書屬于贈與合同。贈與合同生效后,贈與人不得反悔。但是能不能撤銷贈與或者不再履行贈與義務呢?在什么情況下可以撤銷或者不再履行呢?
對以下三種法定情形,贈與人自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一年內可以行使法定撤銷權:
一、受贈人嚴重侵害贈與人或其近親屬的。
二、受贈人對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的。構成這一情形也必須具備以下一定條件:一是受贈人對贈與人負有扶養義務,包括法定的扶養義務和約定的扶養義務;二是受贈人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不履行對贈與人的扶養義務。
三、受贈人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的。這一法定情形必須發生在扶養義務的贈與合同中,并且不履行的義務必須是贈與合同中所約定的義務。
對于本案,法院最后的判決是解除于萌與于金貴夫婦之間簽訂的遺贈扶養協議書,依據的是上述第三種法定撤銷情形,即受贈人未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被告所稱的1萬元扶養費,是2008年給付的,不足以支付于強兩年來的開銷。被告的行為已構成違約,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