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陳大超,以頑強拼搏的奮斗精神,辛勤耕耘在文壇上,在國內外發表了幾千篇文章。對自己的女兒,陳大超關愛有加,但卻從不嬌慣她,女兒穿著樸素,沒有錢物獎勵,不吃零食,不喝飲料,一日三餐加水果,帶著涼開水上學。
陳大超從不給女兒買玩具,但卻樂于跟她玩沙,玩小石子,玩泥巴。有次女兒生日,見他從外面回來,就問:“爸爸,你給我的生日禮物呢?”他牽起她的小手說:“走吧,我陪你到沙堆上玩去——這就是爸爸給你的最好的生日禮物。”女兒又一次玩得很高興。因為,陳大超深知,孩子童年幸福的標志,不是有一大堆各種各樣的玩具,而是爸爸跟她一塊玩的許多美好記憶。
一次,女兒被別的小朋友打得哭著回來,要他為她去“報仇”。 陳大超為女兒做了一個沙袋,要她每天練小拳頭。并告訴她:手有勁了,就能制止別人欺負自己,不必搬兵為自己報仇。他希望她能認識到,一個人不受他人欺侮的能力,全在自己身上。
陳大超重視女兒的進步,她造出好的詞句,寫出好的文章,都能得到他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她畫的太陽、洋娃娃,還有她從幼兒園得的小紅花……他都給她當寶貝似的裝進了特意為她制作的檔案袋里。這以后她不論畫了什么、寫了什么都會交給他,還驕傲地跟小朋友說:“我爸爸會把它好好保存起來的。”
女兒愛看報紙,妻子總是把那些“烏七八糟”的版面藏起來,陳大超卻找出來又還原到報紙里去。他說誰也沒有剝奪孩子看一份完整的報紙的權力。一份完整的報紙等于完整的世界。眼睛里有一個完整世界的人,才不容易被世界所迷惑、所欺騙。
女兒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學習專心自覺,因而深得老師的器重與喜愛。從上初中開始,每天晚上學到11點多鐘,凌晨5點多就起床,從不要人督促。因此,她在小學、初中、高中的成績都很優異,總是排在班上前五名,而且一直擔任班干部,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她富有正義感和同情心,有鮮明的是非觀,美國炸了我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她向父母提出要投筆從戎。她寫了大量的日記與作文,1997年5月2日,上小學時,《小學語文報》上發表了她寫的《家里有個病人》的文章,編輯給她寄來了賀信;1998年在《故事作文》第三期上發表了她寫的《我最喜歡吃的水果是西紅柿》的文章……這時,陳大超勸她,你現在要集中精力學好基礎課程,不要急于寫作。
女兒說他們班上的同學,某某跟某某談戀愛了,陳大超告訴女兒說:高考的時候,別人是不會因為他們早戀就給他們加分的。相反,他們倒會因為早戀耽誤了學習而失分——人活著,最聰明的辦法就是學習的時候就好好學習,戀愛的時候就好好戀愛,工作的時候就好好工作。他要讓孩子知道,把快樂的事弄顛倒了,自己會飽嘗更多的痛苦。
后來,女兒以優異的成績考上湖北省重點高中——孝感高中,不少人都說陳大超的女兒為他們家節省了幾萬元的“入校調節費”。陳大超卻說,證明她的學習基礎打得牢固,說明她過去的生命沒有白白浪費,這比節省那幾萬元更重要。
女兒得了一張全校十佳的獎狀回來,說該怎樣獎賞她。陳大超接過獎狀看了一眼,然后還給她說:“我已經獎賞你了——要記住:有人欣賞你,就是對你最大的獎賞!”陳大超要讓孩子明白,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欣賞,才是人們不斷奮斗的真正動力。
就讀于湖北省重點高中孝感高級中學的陳大超的女兒——陳嘯,在2005年高考中,以高分考取了中國傳媒大學;2010年,又順利考取了香港一重點大學的研究生。這既是老師教育和她本人勤奮刻苦學習的結果,更與陳大超對女兒特別的關愛和良好的家教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