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下看不見的魅力
東川的比賽主要在河道里進行,賽前連降大雨,水面暴漲,有些地方河水太深實在沒法通過,原本300公里長特殊賽段一次次被縮短,但這并不說明比賽變簡單了。和長距離的沙漠賽不同,東川比賽的賽道大多都在激流的水面下,而水面下的狀況是未知的、多變的,這也是比賽的獨特魅力。有經驗的車手會根據水面波紋的形狀來判斷水的深淺和水面下的石頭大小。而一旦水深超過七八十厘米,洶涌的水流又使得河床不停的變化,水面下就變得更加兇險和難以判斷。在賽前的新聞發布會上,賽事主管朱晨光仍然不能確定,到底比賽會跑幾個賽段、具體在哪一天跑,一切需要隨時根據老天爺的意思進行調整。但是即使只跑一條賽道、反復使用,東川泥石流的特色也足以讓它妙趣橫生,水過賽道變,別說第二天河道就會發生變化,同一天的第二遍跑起來,賽道也會迥然不同。而且,順水而下和逆流而上又會完全不同。
這便是東川越野賽的獨特魅力,足以讓中國越野愛好者為之癡迷,艱難兇險的賽道也擋不住越野人的熱情,82輛賽車的規模足以說明賽事的誘惑力難以抵擋。
江惠堅三奪冠
比賽一開始,長城汽車東方賽車隊的江惠堅便勢不可擋,四個賽段中,江惠堅拿到了兩個最快,看看基本沒有人能威脅自己拿到個人的第三個東川總冠軍了,江惠堅才放慢了腳步。賽后,江惠堅表示“比賽剛開始跑得也不是很猛,每天進步一點點。在前三個賽段過后,我的優勢已經很大了,最后一天的賽段就非常輕松,領航甚至在比賽中玩起了手機QQ,哈哈。我跑得比較溫柔,小心翼翼,不用搶時間。拿到冠軍非常高興,2006年和2008年都在這里奪過冠軍,算上今年,第三次拿到冠軍了。”在江惠堅的率領下,長城車隊抱回了一大堆令人眼紅的獎杯:全場車手冠軍、領航員冠亞軍及車隊俱樂部杯、柴油組車手、領航員冠亞軍等等。
蠻干行不通 智慧第一位
上海國際汽車城天祿車隊的周國標參加的比賽并不多,但是他卻不管誰大牌、誰名將,只管堅持跑自己的節奏,結果4天下來以非常大的優勢占據著汽油組的第一名,該車隊的車隊經理阿B(陳艷)有三個硬性規定:安全、享受、完賽,不管別人怎么跑,自得其樂才是越野的真諦。相反,年輕臺灣小將林德偉在越跑越好的形勢下,第三賽段突然發力,想向前沖擊—下,急于求成的心態立刻遭遇機械故障的懲罰。花都聲雨竹車隊老板車手鐘閔棹也來自臺灣,是個愛飛敢;中的老頑童,多年以來,在賽車中他幾乎遭遇過所有的磨難,然而本站比賽卻一直穩扎穩打,沒摔沒撞。他一直認為,所有的機械故障都是車手自己跑出來的車況可以不如人,但是心態不能不如人,開70萬元的車,就不能有200萬元的心態。如果你明知賽車沒人家的好,卻還想去跑同樣的成績,那能不爆渦輪、不砰輪胎嗎?
東川泥石流越野賽,絕非一項以勇猛和蠻力論英雄自勺賽事,在比賽中如何避免陷車,以及陷車后如何脫困,都考驗著車手的智慧
許多人認為,在越野賽中,領航員的作用不及拉力賽。在東川泥石流野賽中,寬闊的河道就是賽道,并不存在著領航員像拉力賽那樣緊湊地報彎道的情況。但事實上,領航員經驗是否老道,對成績起著決定性作用。與拉力賽不同,雖然從同一地點出發,越野車手們所行使的路線卻是“百花齊放”。是繞道走砂石還是沖過小溪走捷徑,都必須在瞬間做出決定。而許多賽手就是因為一念之差,陷入了淤泥中,功虧一簣。
輪胎和經常遭受泥水浸泡的發動機系統,都是比賽中頻發的“問題戶”,特別在東川泥石流越野賽中,大部分退賽車手都是在,這兩方面栽了跟頭如何正確地選用輪胎,
奪得短道賽第一的廣汽車長豐華南虎車隊徐偉瑜,之所以在此后沒能繼續神勇表現,就是因為遭受了這些困擾。從輪胎選擇的失誤造成爆胎,毀輪圈,到發動機進水造成動力系統故障,這些都讓“大頭魚”苦惱不已。而這從一方面說明,保護賽車是越野車手的一項重要本領。
由于東川泥石流河道多被湍急的泥水所覆蓋,所以車手與領航都很難預判前方道路的情況。一不小心,陷進大坑中,四個輪子都一個勁打滑,使不上力,車手們也就只能無奈地等待救援了。
在7月5日的比賽中,90號賽車在過河時陷在河道中央,河水淹沒了賽車近一半的高度,領航員首先“游”出了車,用拖車繩系住車尾,并且動員周圍的觀眾幫忙,但發現車陷得太深。不過,領航員與車手都沒有放棄,前者繼續拉若拖車繩,而車手則呆在駕駛室里,兩人做好準備,等待著救援車的到來。一輛車經過,兩輛車經過……當95號車經過時,爽快地將90號車拽出了陷坑。這次救援花費的時間僅在2分鐘之內。95號車完成救援后立刻飛奔而去,而90號車的領航也迅速收起拖車繩,重新參賽。這就是專業的越野賽,無論遇到怎樣的事故,都做好繼續比賽的準備,并將損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