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我們把關注目光聚焦在原廠高性能車上,你會看到很多令人激動的車型,捷豹R系列、大眾CC、寶馬新3系敞篷、奧迪A5/S5全系、別克英朗GT,長安馬自達3改款等等,這些都是6月露面的新車。我們還嫌不夠,特別策劃了“雙響炮——兩廂車和三廂車何以買現極致運動”的大選題,我們的編輯過足了性能車的癮。
中國原廠高性能車市場一度是進口車的天下,盡管其愛好者眾多,高昂的價位也讓它們叫好不叫座,曲高而和寡。但是就在今年,高爾夫GTI和馬自達6睿翼轎跑相繼國產,讓這些好玩性能車的價位降低了很多,更多的人能買得起用得起。再加上中國購車群體趨向年輕化,二次購車人群也逐漸增多,汽車消費向個性化方面延展,性能車將掀起一波市場熱潮。
有需求就有市場。原本高性能車的誕生就是滿足市場需求而來。重金打造、性能超群的跑車無疑是高性能車,但其動輒百萬元計的身價,只有富豪們玩得起,我們暫不討論。對于中低收入的人們想找個汽車玩具,又要兼顧日常使用,所以,廠家就在量產車基礎上提升汽車的動力性和操控性,推出高性能版本。
這個高性能版不是換身運動服、擺擺花架子的那種“徒有其表”的改型,區分是不是高性能車的關鍵就是看性能,只有擁有強勁的動力、快捷的加速能力以及出色的操控性的車型,才會被冠以“高性能車”的頭銜。
原廠高性能車多出自同系轎車,卻高于這些代步車,更加富有運動激情和駕駛樂趣,也就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而且它們有自己特別的名字,例如斯巴魯的STi、三菱的EVO、本田的TYPE R、奔馳的AMG、寶馬的M、奧迪的S和RS、凱迪拉克的V等等。
總結量產車向性能車進化的路數多為兩條:一條是兩廂車進化為鋼炮車,高爾夫GTI是鋼炮車的鼻祖。1976年的法蘭克福車展上,GTI首次露面,GT取義于意大利語Gran Turismo,意為“制造標準比得上賽車的高級轎車”,字母!則代表英文Fuel Injection(燃油噴注)。35年后的今天,GTI在全球擁有170萬擁躉,GTI已經超越了字面含義,代表著對運動感和速度的執著追求。更難能可貴的是,它激發起每一個駕駛者不斷超越的運動激情,實現了每一個平凡人渴望創造奇跡的夢想。
另外一條路是三廂車向轎跑車方向的進化,Coupe雙門轎跑也好,Sprotback五門掀背車也罷,轎跑車算是一種復合型產品,簡單地說,轎跑就是比轎車能跑,比跑車更實用。最早把轎跑車概念帶到中國的就是馬自達6轎跑車,新一代的轎跑車就在一汽馬自達生產。
當年五代高爾夫GTI以進口車身份進入中國市場,但其399萬~41.1萬元的售價令大多消費者望而卻步。六代高爾夫GTI國產后價格只有23.58萬元,新的馬自達6睿翼轎跑車價格25.98萬元,比進口車低的不是一星半點。本期我們試駕的那輛高爾夫GTI就是一位朋友的私人坐駕,自打聽說這款車國產的消息開始,他就瞄上了,千方百計成為第一批國產高爾夫GTI的車主。
國產使高性能車的價格更為親民,讓更多的普通人可以擁有它,滿足心中與生俱來的對于速度的渴望。鋼炮和轎跑的兩大代表車型相繼量產,它們會引發中國高性能車的諸神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