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拍,長風拍賣行首次推出的海外回流專場“海外還珠——北美回流中國書畫專場”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此專場所征集的拍品集中來源于北美的華裔藏家,如加拿大華僑顧小坤等,專場中的唐云、程十發等海派名家作品成交價創造多項成交新紀錄。身為長風拍賣行副總的張藝濤,在采訪中透露,這些年中國經濟發展,文物回流已成趨勢,加上近年來拍賣行業競爭激烈,群雄逐鹿,內地貨源緊張,都促使長風拍賣行“走出去”,而依托自身所握資源,策劃“海外還珠”專場,則是長風開辟海外貨源的第一步棋。
《收藏·拍賣》:近年來,不少拍行開設了海外回流專場,海外回流拍品所占份額也逐年升高,您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張藝濤,應該從兩個方面看,一、國內的拍賣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大量出現,大家分食這塊蛋糕,必然會出現貨源緊張,于是從海外尋找渠道成了許多公司的必走之路。二、中國藝術品拍賣價格屢創新高,對海外收藏家來說,誘人的成交價對他們吸引很大,這些主要與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藝術收藏人群的迅速壯大有關。我個人認為內地藏家的精品量還是很大的,可能需要一定的收藏周期,一般收藏家收藏的周期都不低于8~10年,十年內是海外回流的天下,十年后就是內地藏家出貨的開始。
在市場經濟大潮下,海外文物回流早已成為趨勢。近年來,海外回流的拍品質量參差不齊,大量贗品也回流進來,影響了整個藝術品市場。不管是海外回流還是內地收藏家收藏的藝術品,只要其檔次高、稀有,都會得到市場追捧。“海外回流”僅僅是拍品來源的一種形式,我認為任何一家拍賣行都應按照自己公司的客戶需求和鑒定標準來篩選拍品,提高拍賣的整體質量。是否推出“海外回流”專場是和公司征集的渠道有關,同時具備一定偶然性,切不應強行為之。
《收藏·拍賣》:因為歷史等原因,海外的博物館和私人藏家收藏了很多中國國寶級藝術精品。不少海外回流精品經過拍賣,價格堅挺,而國家文博機構卻基本上不具備如此強大的財力,所以一些回流精品往往流落私人手中,您如何看待這一現象?而拍賣行對此又能做什么?
張藝濤,國家在面對一些藝術品拍賣中出現的高質量拍品,擁有優先購買權,并且國家也絕對有資金有實力購藏。各個文博機構對收購藏品都有嚴格的程序和標準,海外回流的一些拍品,國家會根據這些標準來購藏。拍賣行是經營機構,是面向公眾提供芝術品經紀服務的商業公司,我們只能嚴格遵守國家法律,開展正常的經營流程。一旦國家提出優先購藏要求,拍賣行應積極配合施行。
《收藏·拍賣》 去年,海外回流林風眠作品的真偽問題引發廣泛爭議,您如何看待一些海外回流拍品的真偽所引發的爭議?
張藝濤:這個問題很尖銳,我負責任地說,沒有一個拍賣公司沒有拍過贗品。這與各個公司的鑒定水平有關。當然,有的贗品有價值,有的贗品毫無價值。長風一直本著“至真至誠唯精唯美”的原則,按照我公司的篩選和鑒定程序選擇拍品,應該說,長風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現在有些唯利是閣之輩打著大收藏家旗號到處招搖撞騙,實在可恨。這種虛構的收藏,拍賣公司有義務核實其渠道來源,嚴格把關,不僅存畫作真偽上把關,來源和傳承更要嚴格把關。為了一,時之利,如此包裝的拍賣公司是違背行業行為準則的,也將遭到更多客戶的唾棄。
《收藏·拍賣》:有人說:“一張陸儼少的畫在新加坡等地一平方尺只要5萬元,回流后可賣到15萬元。”就您的觀察,國內市場是否存在這種情況?
張藝濤:我覺得內地市場價格的確高出海外不少,尤其是近現代十大家,這與內地新晉藏家較多有關,他們進來以后,肯定先追捧他們熟知的重要畫家作品,以致此類作品水漲船高。我覺得,這主要是內地新晉藏家對價格不敏感,內地投資渠道較少,資金有落地需求造成的,這種現象在相當一段叫間內還會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