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十月,對于藏家特別是中國古玩收藏者來說,又是一年之中的大好時分,每年的這個時節都是各大拍賣公司推出秋季大拍的最佳時機。10月2日至10月7日,香港蘇富比拍賣行率先敲響秋拍第一槌,在香港會展中心推出包括紅酒、書畫、皇宮御用瓷珍藏、明代御制鎏金佛珍藏以及中國傳統瓷器工藝品等12個專場。比起歷屆的秋拍,本次秋拍總成交額為269327.90萬元人民幣,屬于正常偏低水平,而總成交率87.61%,卻是屬于高得不太正常。其中“尊酩芳醇——重要美國藏家珍稀佳釀”、“彩華騰瑞——戴潤齋清宮御瓷珍藏”、“明心菩提——Stephen Markbreiter伉儷重要明代御制鎏金佛珍藏”等專場創下了100%成交率的成績,成為秋拍的看點。
中國藝術品依然是高端市場的主角
從整體上看,這次秋拍總成交額約為港幣30億,在歷屆秋季大拍中屬于正常或者稍稍偏低的水平,但是這次大拍的總成交率達87.61%,卻是屬于高得不太正常,特別是幾個重要的專場的成交率高得驚人,傳統的中國瓷器工藝品專場成交率也達到了61.31%,在近年來也是比較高的了。此次蘇富比秋拍幾個重要專場具體成交數據如下表所示:

再來看看本次拍賣會的具體情況,仍然超不出筆者在春季大拍后的三個預測,那就是第一:持續向好;第二:走向高端;第三:貨源繼續短缺而且有進一步發展的趨勢。結論依然是:適時進入。
第一個預測已無須贅述,第三個預測,只要看看展場內的陳列,還有現場眾多的與中國傳統藝術品無關的拍賣專場和拍賣品,也不需要多做解釋。第二個預測則讓我們來看看下列一組拍賣成交數據:

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一直以來延續的高端市場仍然是中國藝術品拍賣的主角,而且還有進一步發展的趨勢。高端藝術品投資過去的成功以及這些藝術品相對仍然較低的價格吸引了眾多藝術品投資資金的加入,這些資金來自分散的投資者,其中不乏機構和有組織的藝術品投資基金。這些機構和基金具有相對穩定的目標以及長期的投資計劃,旗下不乏有組織的鑒證機構和評估團隊,在每次拍賣之前都做了充分的研究和準備,甚至做出了未來數年數十年之中的操作計劃和操作方案。因此,高端藝術品成交價格的進一步拉升是必然的。
投資資源性題材是未來持續的趨勢
2008年世界遭遇金融海嘯,各國經濟一片低迷,證券業、房地產業首當其沖,其糟糕狀態令人慘不忍睹,直到今日仍未完全恢復。中國由于處在特殊位置,在這波海嘯中之尚得以自保,但證券業、制造業情況不容樂觀,也是有目共睹的。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藝術品業界對未來的發展普遍持不樂觀的態度,認為中國藝術品市場即使不衰退,也將進入一個停滯觀望時期。但筆者卻是持相反態度,2008年香港蘇富比秋季大拍之后,筆者曾在《收藏·拍賣》2008年11月刊撰文提出如下觀點:
一、投機資金的離場,致使覆蓋在文物藝術品市場上濃濃的泡沫迅速破裂,一切即將回歸自然正常的運行軌跡。這種大趨勢必促使交易的雙方重新洗牌:交易的強勢端必將重新審視整個市場,從長計議,從過去的短期壓榨客戶行為而轉向長期扎實地培養客戶行為轉變;而交易的弱勢端則優勝劣汰,非專業性的買家徹底失敗,投機資金將會有相當長一段時間不再“摻和”,真正專業的文物藝術品愛好者、收藏者的“好日子”即將來臨。
二、文物藝術品有它自身的特點和規律,那就是所有的文物都是不可再生的,都是蘊藏著濃厚的文化歷史積淀。……這次市場的調整,所褪去的是過去幾年間人為附加在文物藝術品身上的厚厚泡沫,所打破的是過去十年間人為形成的種種不平衡的市場狀態,所重創的是希冀利用文物藝術品大發橫財的投機資金。這種調整是必須的,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一旦調整完成,一旦市場回歸正常,文物藝術品必將迎來下一個高潮。那么,是坐等?是觀望?還是積極參與?那就要看個人的意識和決斷!
從2009年底開始,無論是世界上重要的中國藝術品拍賣機構蘇富比或者是佳士得,還是世界其他地區一些次級的從事中國藝術品拍賣的機構如英國邦瀚斯、德國納高等,就在不斷刷新中國藝術品拍賣的歷史紀錄。到了今年春季,中國本土的拍賣公司也紛紛吹響了創造歷史紀錄的沖鋒號,無論是地處中心地域的北京各大一級拍賣公司還是地處地方一隅之地的小型拍賣公司,只要是正規操作,具有良好信譽并工作認真,具有良好誠信記錄的,均能錄得創紀錄的高成交額和高成交率,這在中國改革開放恢復藝術品拍賣以來的15年間是前所未有的。這更加證明了我一直以來堅持的兩個判斷:第一:投資資源性題材對象是未來投資趨勢,且必然成功。第二:誠信做人,認真做事的藝術品經營機構或個人才有前途,才有機會。
專業團隊征戰拍場 個人買家夾縫生存
對于個體投資資金和藝術品收藏愛好者來說,以籌集海量資金投入并與機構買家做惡性競爭則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因此這些資金往往會投向具有穩定增值潛力且相對傳統,受眾較為普及的標的物,例如傳統的非頂尖級明清官窯瓷器以及具有歷史文化背景的特殊器物,這就是為何唐英款的乾隆杯和白玉制宮廷用具高價成交的深層原因。
如果不發生非人力可抗因素的突變事故,如果不發生非人所預期的政治突變事故,至少在中國,傳統藝術品市場的前景依然看好,適時的進入依然有機會。但是,必須更加細心,更加小心。現在的市場已經不是適合個人征戰的場所,需要團隊,需要專業。對于專業投資者、大型的機構和基金,這是春天;但是對于個體收藏愛好者來說,今后留下的空間相對就不大了,還必須盡快地學會適應在夾縫中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