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故宮博物院成立85周年,該院從藏品中遴選出150多件(套)永宣時期及與之相關的文物,并輔以全國博物館收藏的12件(套)文物,舉辦了此次特展,特展展品包括了書畫、玉器、金器、瓷器、漆器、佛像等類別。
2010年是紫禁城落成590周年,又是故宮博物院建立B5周年。紫禁城最初的三位主人——永樂皇帝、洪熙皇帝與宣德皇帝在位的三十多年,正是明王朝進入國力鼎盛的時期。在中國數千年延綿不斷的文明史上,歷時僅33年的明代永樂、洪熙、宣德三朝(1403-1435年),雖是短暫一瞬,卻博得后人高度評價。“永宣時期”國家的強大、經濟的繁榮與文化的復興透過遺存后世的經典文物仍然輝映出奪目的光彩。這一時期,眾多門類的藝術創作都取得了非凡成就。其中,裝飾簡潔明快的瓷器、刻工圓潤嫻熟的雕漆、造型雍容典雅的佛教造像,以及婉麗飄逸的臺閣體書法、筆墨工謹的“院體”繪畫等,尤為世人稱道。這些藝術作品反映了當時宮廷及上層社會的審美意識,凝聚了藝術家和匠師們的聰明才智,并對后來中國工藝美術和書畫藝術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工藝登峰造極的永宣青花瓷、繁艷豐潤的剔紅漆器、端麗的臺閣體書法、閑雅的御筆書畫、燦爛華美的銅鎏金佛教造像、耀目的金玉器和瑩潤的琺瑯器,還有傳說中的宣德爐,都出現在故宮博物院遴選的150余件永樂、宣德朝精品之中,并輔以首都博物館、青海省博物館、西藏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12件相系珍品,在故宮午門展廳展出,共分書畫、金玉、瓷器、漆器、佛教造像、琺瑯器、宣德爐八個部分,引領觀眾在這些精致的宮廷書畫與官造器物中發現明初宮廷藝術的風華氣韻與雍容自信,并力圖反映一段重要的、與紫禁城宮殿共相輝映的歷史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