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八屆中國(北京)RFID與物聯網國際峰會高峰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技委副主任、中國信息產業商會會長、中國RFID產業聯盟理事長張琪做了題目是“物聯網RFID應用的探索與實踐” 的報告。報告中談到了物聯網及RFID應用的許多方面,筆者比較關注其中兩個方面。
一個是中國RFID市場名列全球第三位,形勢喜人。報告稱,去年RFID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85.1億,同比增長25.9%,中國在這方面僅次于美國和英國居全球第三位,今年可以達到120億的市場規模,相比去年增長將近40%。RFID應用的領域不斷擴張,市場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另一個是物聯網的切入點。報告稱,當今物聯網的重點和切入點應該是從感知層和應用層作為重點,網絡層由于三大運營商幾十年的艱苦奮斗,在這個層面上基礎是比較好的。
物聯網的切入點是感知層和應用層?
物聯網的結構復雜,主要包括三大部分。首先是感知層,承擔信息的采集,通過智能卡、RFID電子標簽、傳感器網等等;其次是網絡層承擔著信息的傳輸,包括三網融合的計算機、國際互聯網、通訊網、固網包括各種專網;第三是應用層,完成信息的分析處理和控制決策以及實現完成特定的智能化的應用和服務的任務,實現物與物、人與物之間的感知發揮智能作用。
報告中關于物聯網的切入點是感知層和應用層的說法,恐怕難以得到各大運營商的認可。筆者曾經撰文《中國移動并非“物聯網”的主角》,發表后就聽到許多人的不同看法,其中不乏來自運營商的聲音。筆者也還記得,去年11月23日,繼中國移動近日宣布將在無錫成立中國移動物聯網研究院后,中國電信也在無錫成立中國電信物聯網應用和推廣中心、物聯網技術重點實驗室兩個機構,全面進軍物聯網產業。并且,各大運營商的領導多次分別對物聯網表示了深厚的興趣和極大的野心。
中國電信王曉初曾表示,中國電信將繼續加大對無錫的資源傾斜力度,在此開展下一代互聯網的試點與應用,加快相關項目的建設進度,為物聯網提供全程全網、又快又好的通信通道。
中國移動董事長王建宙也曾多次談及物聯網未來的廣闊前景:物聯網現在不是一個幻想,物聯網已經成為現實了。因為我們現在已經有了無處不在的網絡,這是物聯網發展的基本條件,我們已經完全具備了,也大大延伸了我們電信行業擴展的空間。
中國聯通董事長常小兵也曾對物聯網發表觀點:物聯網實現了人與物、物與物的傳播,這也將成為未來移動通信的巨大藍海。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爆發式增長,互聯網和手機的結合使電信運營商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契機,移動互聯網將成為推動信息化發展、解決數字化鴻溝的重要手段。
這樣看起來,RFID與物聯網國際峰會高峰論壇上的報告所言雖然贊揚了運營商的網絡狀況,但是并非否定物聯網的切入點不是網絡層。
物聯網為眾多行業打開了大門
實際上,物聯網概念的逐漸實施與普及,對于各行各業都是契機。至于說物聯網的切入點究竟在哪里,那就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了,誰找準了角度,誰就有可能沾上物聯網的邊。
物聯網可帶動發展的行業太多了,幾乎任何行業似乎都會受益于它。這樣,倒是需要我們站在更高的角度來學習、了解并認識物聯網,在此基礎上也許就能找到更多切入點。
根據計世資訊公布的研究顯示,物聯網的產業鏈結構主要包括芯片與技術提供商、應用設備提供商、系統集成商、軟件與應用開發商、網絡提供商、運營及服務商、用戶七個環節。
芯片與技術是物聯網產業發展的基礎上游市場,主要包括RFID芯片設計、二維碼碼制等技術提供商。
應用設備產品主要集中在數據采集層面,包括電子標簽、讀寫器模塊、讀寫設備、讀寫器天線、智能卡等提供商。
系統集成商是根據客戶需求,將實現物聯網的硬件和軟件集成為一個完整解決方案提供給客戶的廠商。
軟件與應用開發商市場包括中間件廠商,在國內已經發展了相當數量的企業。
物聯網網絡提供商指數據的傳輸承載網絡服務商,以通信網為主,包括固網和移動通信網。
物聯網運營及服務提供商主要是為客戶提供統一的終端設備鑒權、計費等服務,實現終端接入控制、終端管理、行業應用管理、業務運營管理、平臺管理等服務。
而在以上這些行業提供產品及服務的基礎上,如果再在應用層面開發各類物聯網應用,這幾乎是把所有行業都聯系進來了。
最后,套用世博會志愿者的口號——世界在你眼前,物聯網在你身邊!筆者認為,我們每個人、每個行業都應該也可以來擁抱物聯網。至于哪些行業是與不是切入點,就看各行業、各企業的領軍人物是否具有遠見卓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