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下稱中石油)旗下成立僅兩年的城市燃氣公司——中石油昆侖燃氣有限公司(下稱昆侖燃氣)發展速度之快令人驚奇。
目前昆侖燃氣在全國北至黑龍江南至海南共布局100多家子公司,多數分布在二三線城市。
這些廣泛分布的下游燃氣公司網絡與中石油全國天然氣管線緊密結合,形成一張覆蓋上游管線和下游終端市場的“大網”。這張“大網”剛見雛形就強烈沖擊了現有的城市燃氣市場,讓眾多城市燃氣公司極度恐慌。
從2009年開始,昆侖燃氣與下游燃氣公司的矛盾浮出水面。今年,兩者的商戰越演越烈。憑借母公司中石油的天然氣壟斷供應商身份,昆侖燃氣在商戰中屢獲先機。
中國城市燃氣協會秘書長遲國敬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認為,未來城市燃氣公司的整合將不可避免。另有觀察人士指出,1998年之后中石油整合民營加油站的一幕或將重演:上游限制油源供應,下游壓價收購。
不過,昆侖燃氣似乎并不急于整合收購,它一方面沿西氣東輸二線從甘肅、河南、安徽直到江蘇各省搶占二三線城市市場,另一方面在長沙、武漢、石家莊等已有經營者的成熟二線城市周邊布局,或開發新增工業用戶,或蠶食當地城市燃氣公司原有用氣大戶。
僅僅兩年時間,中石油在天然氣下游產業的布局已經成型。
中石油鋪路
中石油國內天然氣產量占中國天然氣總產量的80%以上,擁有的天然氣管道占全國的70%以上,已形成貫通國內外、連接氣田和市場的天然氣骨干長輸管網。
與上游的優勢相比,中石油在天然氣分銷領域則處于劣勢,整體燃氣資產小而分散。而自2002年中國城市燃氣市場放開之后,新奧(02688.HK)、中華煤氣(00003.HK)、港華燃氣(01083.HK)等民營或者外資企業蜂擁而入,在全國各省市屢獲城市燃氣特許經營權。
原有的市政燃氣公司也借機發展壯大,上海燃氣、北京燃氣、武漢燃氣等具有當地國資背景的企業紛紛在本地市場占據壟斷地位。
隨著中石油昆侖系燃氣公司的成立,國內燃氣市場格局也悄然發生改變。
2008年8月6日,昆侖燃氣成立,該公司由中石油系統內的天然氣管道燃氣投資有限公司、中國華油集團燃氣事業部、中油燃氣有限責任公司重組整合成立,肩負著中石油整合下游資產,擴張天然氣版圖的重任。
昆侖燃氣的主要業務范圍包括:城市燃氣管網建設、城市燃氣輸配、天然氣與液化石油氣銷售以及售后服務等。
昆侖燃氣首先在中石油的西氣東輸二線沿線布局。
2008年年底,昆侖燃氣與湖南省政府簽訂長株潭燃氣特許經營權協議;在甘肅省蘭州市整合蘭州燃氣公司;與江蘇全省十幾個地級市簽署燃氣特許經營權。
成立之初,昆侖燃氣并不被看好。長城證券分析師王剛認為,城市燃氣公司的人員、管理等成本非常高,收益卻有限,對中石油提高盈利能力作用不大。
當時,天然氣價格已經連續數年未做調整,無論民用還是工商業用的天然氣終端售價均與替代能源的價格存在較大價差,同等熱值條件下,國內天然氣的終端銷售價格還不到汽油價格的一半。
兩年之后,形勢的發展超乎想象。
以2010年5月31日發改委上調天然氣出廠價為始,車用天然氣的價格開始朝著與成品油價格接軌的方向前進,下游分銷環節成了天然氣產業鏈中利潤最大的部分,擁有終端銷售網絡和客戶的下游燃氣公司利潤水漲船高。
目前,全國各主要城市車用天然氣與汽油的價格關系為0.75∶1或0.7∶1,氣價隨汽油價格波動。
以中石油忠武天然氣管線終端武漢市為例,2010年發改委確定忠武線天然氣井口價格中城市車用天然氣價格為1.1元/立方米,管輸價格為0.32元/立方米,因此武漢門站價格為1.42元/立方米,而目前武漢市車用天然氣的終端價格為4.5元/立方米。從城市門站經過城市管網輸配之后,車用天然氣價格暴漲三倍。
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一位專家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認為,中石油進入下游燃氣市場是必然一步,中石油不能只做批發商而放棄日益市場化的終端銷售市場。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吳吟曾在今年5月舉行的“能源戰略與‘十二五’能源發展論壇”上表示,“十二五”期間國家將考慮發揮價格杠桿的調節作用,鼓勵以氣代油,促進天然氣產業發展,使目前天然氣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由4%提高到8%。
中國城市燃氣協會秘書長遲國敬認為,未來發改委可能會逐步放開天然氣上游定價權,讓上游企業和下游工商用氣大戶直接談判價格。
這意味著天然氣分銷環節的利潤將進一步提高。
2009年11月中旬,中東部地區出現了史無前例的天然氣緊缺局面,就在這場氣荒蔓延之時,中石油自11月27日晚起,陸續在北京產權交易所、上海產權交易所連續掛出幾十家下屬燃氣公司的分散股權拍賣告示,涉及金額20億元左右,最后這批資產毫無懸念花落昆侖燃氣。
在今年初的一次內部講話中,昆侖燃氣總經理項平生將做大做強作為昆侖燃氣的目標。他將加大市場開發力度、做大做強管道燃氣業務作為昆侖燃氣2010年的首要任務。
截至今年11月22日,昆侖燃氣已經形成了覆蓋全國的銷售網絡,公司業務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江蘇等20多個省市自治區,覆蓋近100座城市,供氣能力達50億立方米以上,擁有全資子公司、分公司、控股公司、參股公司100多個。
某種程度上,這成了其他燃氣公司的噩夢。
“保供”殺手锏
“現在我們是危機重重。”11月4日,一位武漢本地燃氣公司的負責人對《財經》記者說,他已經深切感受到了昆侖燃氣的壓力。
昆侖燃氣成立四個月后,2008年12月,其武漢分公司悄然成立,由于異常低調,這事多數當地業者都不知道,直到它作為競爭對手出現在競標現場,同行們才意識到來者不善。
此前在武漢城區經營城市天然氣業務的企業主要為武漢市天然氣公司,這家具有地方國資和港資背景的企業于2004年開始正式接管武漢城區的天然氣業務,其用戶范圍覆蓋了武漢現有大部分民用用戶和絕大部分工商業用戶。
昆侖燃氣的進入改變了這一市場獨占格局。2009年,昆侖燃氣陸續擁有了江夏區、東湖開發區、漢南區等多處特許經營權,江夏區黃家湖大學城項目已經實現了商業供氣。
但由于這些地方均處武漢周邊地區,并未在當地業界引起多大波瀾。
今年軍山開發區天然氣項目的爭奪引爆了昆侖燃氣與武漢本土燃氣公司的矛盾。
武漢天然氣有三條氣源供應,分別為中石油的忠武線、淮武線和中石化的川氣東送線。
其中,忠武線為武漢最大氣源,占據該市每年用氣量的絕大多數,而忠武線進入武漢的門站就設在軍山。武漢天然氣公司在軍山建有門站,從軍山門站建設一條管道直通軍山開發區成本很低,這也是武漢天然氣公司積極爭取這個項目的動力。
幾年前,武漢天然氣公司就已開始與軍山開發區和園區企業商談供氣事宜,但是昆侖燃氣今年介入后,這只幾乎煮熟的鴨子飛走了。
“我們可以保供。”昆侖燃氣就這一句話,武漢天然氣公司甘拜下風。
軍山開發區內有美的、格力等國內家電巨頭。這些企業看到去年武漢氣荒的慘烈局面,紛紛要求與天然氣供應商簽訂保障供應協議。
但是,武漢天然氣公司去年冬天連城區用氣都保證不了,今年當然不可能與工業用戶簽保障協議。昆侖燃氣卻能做到“保供”,因為它可以直接獲得來自中石油忠武線的氣源。
在武漢天然氣公司軍山門站的旁邊,中石油也同樣有一個門站,不過此前該門站為計量門站,負責統計供應武漢的天然氣數量,現在,這個門站則成為昆侖燃氣獲得中石油忠武線氣源的供氣門站。
除了在郊區攻城略地,昆侖燃氣也與武漢周邊的仙桃、咸寧等地級市簽訂了特許經營權協議。
2010年初,昆侖燃氣投資1.6億元,興建了武漢至咸寧的天然氣管線。該線路北起武漢市江夏區五里界,南至咸寧經濟開發區,全長57.19公里,設計最大年輸氣能力為10億立方米。同年9月,湖北省發改委批準昆侖燃氣建設仙桃南城新區天然氣利用工程,該工程將對接中石油忠武線和川氣東送兩條天然氣氣源。
“保供”的優勢,讓地方政府對昆侖燃氣也很認可。
“氣荒”助力
11月22日,武漢又現去年氣荒時的一幕,加氣站外出租車排起長隊,全市26個加氣站半數停氣,而十家用氣量最大的工業企業也收到了武漢天然氣公司的限氣通知。
同一天,武漢天然氣公司新聞發言人姜山對媒體表示,中石油和中石化本月給武漢的天然氣量每天只有196萬立方米,缺口有10萬立方米之多,中石油承諾12月將增加一定氣量,具體數目還在商談中。
湖北省發改委能源處有關人士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認為,今年武漢整體的天然氣供應仍然偏緊,是否會出現去年那樣的持續性“氣荒”目前還不好說。
據武漢市天然氣公司一位負責人介紹,今年該公司與中石油簽署了6.4億立方米的天然氣供應協議,但現在恐怕很難保證。
中石油早在今年10月就已經下發通知,保證今年給兩湖地區的天然氣供應同比增長10%,而且中石化川氣東送也于今年啟動,擁有了雙重氣源的武漢為何還會再鬧氣荒?
“這個同比增長是在去年氣荒限量時的消費量上增長10%,意義不大。”上述武漢天然氣公司負責人認為。他表示,去年氣荒,武漢天然氣消費量沒有大規模增長,但是企業在發展,不能拿去年氣荒的消費量來計算今年的供應量。
他說,武漢天然氣公司去年天然氣消費量大約在5.6億立方米左右,但今年武漢的天然氣實際需求量在7.5億立方米(每天205萬立方米)左右。
中石油則另有解釋,其官方網站上給出的理由是,下游天然氣市場無序發展,導致天然氣需求暴增,成為氣荒的重要原因。
當地一位燃氣界人士并不認同此種說法,他指出,在夏天用氣淡季的時候,中石油往往鼓勵下游用戶多用氣,盡量多發展用戶。他提供數據說,“以武漢來說,夏天一天僅用150萬立方米天然氣,中石油卻往往會給下游燃氣公司180萬立方米,而一到冬天用氣的高峰,他們又說氣用完了。”
考慮到上游的供應緊張情況,今年武漢天然氣公司并未發展大型工業天然氣用戶,僅僅新增幾萬戶民用天然氣用戶。
如果加上昆侖燃氣給武漢的供應量,今年武漢地區的天然氣供需將基本平衡。但總量平衡解決不了結構問題,由于武漢天然氣公司等武漢本土燃氣公司的供氣量不足,他們下游的工商客戶同樣會出現氣荒。
目前武漢尚沒有天然氣儲氣庫,僅有一個1000萬立方米的液化儲氣罐基地,儲存時須將天然氣先行液化,使用時再重新氣化,這兩道工序的高成本使得武漢天然氣公司叫苦不迭。
武漢天然氣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把天然氣液化再氣化后,每立方米氣的成本在四塊多錢,而終端價格最高的車用天然氣每立方米也只有4.5元。這么高的成本,罐儲氣只有“救命”時才敢用。
除中石油忠武線,中石化四川普光氣田的天然氣今年開始東送,但國家發改委規定的川氣出廠價比忠武線價格貴出50%以上,門站價目前卻暫時比照中石油忠武線的門站價執行,這顯然不是長久之計,因此各地也不敢大規模使用川氣,高調入場的川氣只能對氣源起到一個補充作用。
11月22日,武漢天然氣公司新聞發言人姜山對媒體表示,“短時間內武漢供氣緊張的局面難以緩解,能否度過寒冬,誰都不能保證。”
氣荒之下,城市燃氣公司的日子不好過,而昆侖燃氣卻被賦予了拯救者的角色。
武漢當地很多工業用氣大戶開始頻頻打聽昆侖燃氣的供氣行情,武漢當地一家大型制造業企業負責人說,聽說昆侖燃氣的工業用天然氣每立方米才2.6元,并且保證供應,可惜離他們太遠了,管道進不來。
目前,武漢城市燃氣公司的工業天然氣在3元/立方米左右。
整合之路
一方高歌猛進,一方步履維艱,天然氣分銷市場的現存格局勢難維持。
中國城市燃氣協會秘書長遲國敬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認為,未來燃氣行業的整合將不可避免,以中心城市為主向外擴張的燃氣收購將成為一種趨勢。
遲國敬認為,2002年下游城市燃氣市場放開之后,各種所有制的公司逐漸介入,一定程度上導致燃氣公司規模過于分散,燃氣公司重組整合可以品牌聯合,發揮規模效應,使得中心城市燃氣業務向四周擴張,完善產業鏈條。
他同時表示,目前還沒有法律限制諸如中石油這樣的壟斷企業進入下游燃氣市場。
事實上,憑借壟斷上游天然氣供應的優勢,中石油整合地方燃氣公司的決心已定,從強硬發出收購邀約到圍而不打步步緊逼,中石油的收購策略也漸顯成熟,多位業界人士提醒《財經》記者,當年中石油收購民營加油站的一幕或將重現。
1999年,原國家經貿委發布38號文件,要求國內各煉油廠生產的成品油,要全部交由中石油、中石化的批發企業經營。
由此,民營加油站的油源被斷被限,而兩大集團卻依靠上游的壟斷迅速收購民營加油站,實現了成品油領域的上下游通吃。
相比成品油市場,天然氣市場的上游壟斷程度更高,中石油控制了國內主要天然氣氣田和近3萬公里的天然氣長輸管道。
不過,城市燃氣公司畢竟不同于民營加油站,中石油的整合之路并非一帆風順。
2008年,中石油在石家莊天然氣項目上與新奧燃氣狹路相逢,當時并無多少燃氣市場整合經驗的中石油華油集團落敗。
在石家莊燃氣市場,新奧燃氣早在2002年就已成立石家莊新奧燃氣有限公司并取得石家莊天然氣特許經營權,該公司由新奧集團持股60%,地方國企石家莊燃氣集團持股40%。
2008年2月16日,中石油華油集團與石家莊市政府簽署了《合作開展城市燃氣業務框架協議》,設定了整合石家莊天然氣市場的框架。此后,中石油著手整合新奧石家莊燃氣公司,并打算在新公司中控股51%。
當時,有媒體問華油集團石家莊項目負責人王世敏,如果新奧不同意怎么辦?王表示,“政府主導去做工作,中石油該出錢就出錢。”
剛剛步入燃氣市場的中石油顯然輕敵了,它的對手混跡中國燃氣市場十幾年,積累了豐富的收購與反收購經驗。當年6月的石家莊30萬戶天然氣置換工程中,并未見到中石油華油集團的身影,石家莊新奧燃氣有限公司總經理尹學信對媒體表示,“這項工程目前由我們一家公司承接。”
沒有市場策略,依靠行政命令推進整合,欲速則不達的中石油被當地業界戲稱為“霸王硬上弓”。2008年8月,華油集團燃氣事業部被中石油納入新成立的昆侖燃氣公司,迄今,昆侖燃氣已在河北擁有五家分公司,沒有一家在石家莊。
但中石油對下游燃氣公司接下來的整合手法卻表明,中石油已從石家莊案例中吸取了足夠的教訓。
2010年,昆侖燃氣兵臨武漢,這次,它并不急于一步到位,而是憑借氣源優勢,先行蠶食工商業用戶和高壓直供、燃氣設備等利潤最為豐厚的市場。面對昆侖燃氣這一策略,武漢本地燃氣公司一位人士認為本公司前景悲觀,“他們是要把武漢的燃氣公司困住,然后再用低價買下來。”
除了圍困策略,要想整合當地燃氣公司,昆侖燃氣還需得到地方政府的明確支持。以武漢天然氣公司為例,目前其股權結構大體為武漢市政府和香港中華煤氣公司各占50%。
在全國范圍內,主要二、三線城市燃氣公司的股權也大體如此,所以地方政府的態度將是昆侖燃氣與地方燃氣公司博弈天平上的重磅砝碼。
“對于武漢天然氣公司的港資背景,省里面可能有些想法。”11月25日,一位接近湖北省政府的人士告訴《財經》記者。他認為,當初武漢天然氣公司就不該和港資合資,“他們屁股坐歪了。”
回溯到2002年,武漢市政府赴香港招商引資,參與此行的武漢市燃氣熱力集團與香港中華煤氣在港簽署《合資經營武漢市城市管道天然氣供應協議書》,用武漢天然氣公司50%股權換來中華煤氣4億港元的資金投入。這些年來,隨著武漢天然氣公司的發展,中華煤氣的投資早已收回,每年分紅的收入十分可觀。資金不再是問題,充足的氣源才是關鍵。
11月24日,湖北省政府與中石油在漢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中石油表示,將進一步增加對湖北的天然氣供應量,確保到2015年,向湖北的年天然氣供應量達60億立方米,從而扭轉氣荒不斷的局面。
目前,湖北省正積極引入昆侖燃氣開發圍繞武漢的“1+8”城市圈,昆侖燃氣已經取得仙桃、咸寧等地的城市燃氣特許經營權。湖北省發改委一位官員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認為,未來各地的燃氣市場將和成品油市場一樣,壟斷經營不可避免,“我們當然希望能有一個有序的市場環境,也正在創造這個環境。”
反壟斷前景
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鄧峰認為,中石油的壟斷地位來自于國家戰略的要求,因此在嚴格意義上,中石油屬于國外所說的公共運營商(common carrier)。
按國際慣例,公共運營商應為國家特許經營,其具體經營范圍要為法律界定。當它進入產業鏈的上下游或者合并上下游的企業,通常需要經過雙重審查:一是行為上,其供貨政策是否歧視下游依賴其生存的企業;二是結構上,其并購下游企業是否會摧毀當地市場中其他競爭者,其進入上下游的行為,不能導致價格上揚、競爭對手受到限制。
在中國,情況有所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第七條規定:“國有經濟占控制地位的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行業以及依法實行專營專賣的行業,國家對其經營者的合法經營活動予以保護。”
因此,中石油等公司在反壟斷法律上是例外、被免責的對象,不受相關法律調整。
理論上,中石油的競爭對手可以其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為由,對其提起訴訟。因為特許壟斷經營的國有企業作為主體不受調整,不意味著其行為亦被免責。
北京競天公誠律師事務所律師張鑫亦認為,反壟斷法只保護中石油在上游的壟斷地位,而城市燃氣市場屬于天然氣分銷領域,并不在保護之列。
不過具體操作起來,舉證將十分困難。界定相關市場是反壟斷執法的關鍵步驟,直接影響甚至決定著反壟斷案件的處理結果。判定一個經營者是否居于壟斷地位或者市場支配地位,是否排除、限制了市場競爭,都必須以界定相關市場為前提。所謂“相關市場”,是指經營者就一定的商品或服務從事競爭的范圍或者區域,主要包含了商品和地域兩個要素。
在天然氣分銷領域,如何界定相關市場的大小,是一個非常專業、復雜的問題。
張鑫認為,反壟斷法的可操作性不強,并無具體條款規范。昆侖燃氣雖然布局迅速,但其是否涉嫌壟斷,則難以判斷。
“中國在立法和司法上的缺失,導致了這些壟斷企業的失控行為不受監控,”鄧峰說,“立法中應當明確界定特許范圍,或者通過司法機關根據市場競爭原則進行司法調整的方式,來實現競爭法中的社會效率目標。”
本刊記者徐凱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