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艦沉沒事件考驗朝韓兩國外交能力。目前正是朝韓雙方共存或對立的轉折點天安艦震蕩波
《財經》記者 林靖
韓國政府5月20日公布的爆炸性消息,使原本就不平靜的東北亞局勢更加緊張,也使朝韓關系面臨重大考驗。
在韓國海軍“天安”號警戒艦沉沒56天之后,韓國政府終于公布正式調查報告稱,綜合各種證據來看,該艦沉沒的原因是遭遇朝鮮小型潛水艇發射的魚雷攻擊。
當天,朝鮮國防委員會迅速發表聲明說,對就該艦沉沒事件采取的任何制裁或報復行動,將采取“包括發動全面戰爭在內的強硬手段”作為回擊。朝鮮還提出,要派遣一個調查小組查證韓國的說法。
而據韓國聯合通訊社報道,韓國計劃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譴責朝鮮的聲明。
雖然韓方公布了一些指向朝鮮的關鍵性證據,但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秘書長于鐵軍對《財經》記者表示,韓方得出的天安艦“受到魚雷攻擊”的結論仍有疑點,能否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還是未知數。
目前為止,相關各方仍各執一詞,最終真相依然難有定論。
與此同時,此事亦在東亞各國之間引發地緣政治方面的震蕩,一系列外交博弈迅速啟動。
5月15日,中國外長楊潔篪同韓國外長柳明桓會晤時表示,“天安”號沉沒是一起不幸事件。當前朝鮮半島形勢十分復雜敏感,中方希望有關各方以半島和本地區和平穩定大局為重,著眼長遠,保持冷靜克制,妥善處理有關問題。
而美日兩國則很快選擇與韓國緊密地站在一起。美國時間5月17日(韓國時間18日上午)美國總統奧巴馬與韓國總統李明博通電話,積極支持韓國在天安艦沉沒事件上的立場,而在5月19日的日韓首腦電話會談中,李明博向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說明了調查結果,鳩山“對韓方科學客觀的調查表示敬意”,并表示將全力支持韓國。
此番日本政府之所以積極支持韓國,原因正如日本外務省一位官員所言,在日本政府看來,要解決朝鮮綁架日本人問題、朝鮮核問題及導彈問題,“日美韓三國的團結一致不可或缺”。同時也因為此事對東亞地區整體安全有重大影響,日本政府希望能借此凸顯日本的貢獻。
對于事態的發展前景,韓國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姜熙燦對《財經》記者預測說,朝鮮在否認韓國的調查結論后,還可能會封閉朝韓之間的溝通渠道。
姜熙燦表示,他目前最關注的是韓方如何應對開城工業園區的問題。位于朝鮮境內的開城工業園區,現在共有890多名韓國國民。
韓國政府表示,開城工業園區在南北關系中具有很大象征意義,如果讓韓方工作人員撤離,即使是臨時性的,也會被朝鮮抓住把柄,譴責“韓國政府率先打破南北關系”。
朝鮮半島問題專家、日本慶應大學教授小此木政夫在接受日本共同社采訪時分析說,韓國政府既然斷定朝鮮制魚雷導致了軍艦的沉沒,可能會以違反《朝鮮戰爭停戰協定》為由將此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
美日兩國應該會尊重韓方的決定并采取“共同行動”。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也很難想象朝鮮會與美韓展開全面對立,因為朝鮮最終謀求美朝雙邊磋商的戰略目標沒有改變。
對韓國來說,將此事提交聯合國安理會也包含一定的風險。如果遭到安理會否決,那將是韓國的外交失敗。而且,朝鮮也有可能在外交上擾亂韓國,試圖離間美韓及中韓關系。
不過,如果聯合國安理會難以采取措施,韓國單獨行動,或美韓共同行動,也是有可能的。美韓兩國有可能采取能夠回應韓國輿論的明確措施,例如美國再次把朝鮮列入“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強化美韓聯合軍事演習等。
美國德克薩斯AM大學教授安德魯.斯科貝爾(Andrew Scobell)對《財經》記者表示,各方“下一步將做什么”是最令人關注的問題,而他認為關鍵在于韓國政府的行動。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劉衛東對《財經》記者表示,韓國公布調查結果是對國民的一個交代,韓國期待國際社會一起對朝鮮施加壓力。天安艦沉沒事件也是朝韓兩國外交能力的試金石,目前正是朝韓雙方共存或對立的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