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竹馬”這個成語大家都知道,李白《長下行》中“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千里。兩小無嫌猜”,解釋得非常清楚。可見小朋友從古至今都是從游戲中學習生活、尋找樂趣的。游樂形式的主題公園最出名的是迪斯尼,嘉年華也很受歡迎,許多地方也建了很多游樂園。與之不同的是,“過家家”是角色扮演游戲,孩子們扮演成爸爸、媽媽。更進一步,1999年墨西哥出現的Kidzania主題公園,是給孩子們一個職業體驗的機會,換言之,孩子們可以扮演成面包師、消防員、護士、警察、模特、醫生、記者、攝影師等各種職業,體驗社會中的真實角色。本期的三家公司星期8小鎮、比如世界、酷貝拉都是以此為藍本。
模式解析
其實,這種模式與迪斯尼的運作是類似的。迪斯尼的收入主要是三部分:樂園門票、衍生品開發及動畫片。
門票收入很容易理解,關鍵是樂園足夠吸引人。看看迪斯尼樂園節假日售票處長長的隊伍,就知道孩子們有多喜歡了。剛剛看完的電視或電影中的主人公出現在眼前,更讓孩子們激動不已。另一個出名的主題樂園一好萊塢影城,孩子們喜歡,大人們也非常享受。里面的侏羅紀公吲、水世界等等都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衍生品很常見。選斯尼從授權的品牌形象衣服、玩具等項日中都有不菲的收入。
對迪斯尼來講,樂園也罷、衍生品也好,都有一個基礎,就是迪斯尼的動畫形象。動畫片的難度是非常大的。一個形象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國內做了很多年的動畫片,真正有影響力的形象不多。“喜羊羊”是為數不多的成功案例,可惜太少了。
與游樂園不同的是,兒童職業體驗樂園可以做品牌植入,比如:兒童正在做的蛋糕是2l客的蛋糕,正在開的從神州租車租來的寶馬,冰激凌是DQ。
兒童職業體驗樂園的模式并不復雜,需求也是看得見的。成功的法門
過去游樂園形式的主題公園國內有很多,幾乎每個城市都有兒家。可是沒有能做成迪斯尼的,甚至,接近迪斯尼的都沒有,這是為什么?
“過山車”、“海盜船”、“激流勇進”這些項目是容易模仿的,不過是些機械設備。可是,迪斯尼里的形象是很難模仿的。迪斯尼塑造出了米老鼠、唐老鴨、白雪公主、小熊維尼等深入人心的卡通形象,甚至,中國的花木蘭也成了迪斯尼塑造的形象之一。
這絕非一朝一夕能夠達到的。這也是迪斯尼這個體系的奧妙之處。這給我們一些啟示:迪斯尼長盛不衰是…于它有獨特的優勢,它擁有很多家喻戶曉的動畫形象。
就職業體驗樂園來說,什么是關鍵的競爭優勢呢?
毋庸置疑,各種設施的硬件設計肯定是關鍵要素,這與建造游樂園是一致的。
與建造游樂園形式的主題公園不同的是:職業體驗樂園比游樂園情景設計要復雜得多。過去游樂園內的各個項目是相對獨立的,可是在職業體驗中是個連貫的角色扮演經歷,這需要非常細致的設計,并要強調運作。既要有知識性,更要有趣味性。這會成為很多企業最終成功的另一個關鍵要索。
最終,品牌會區分出不同的兒童職業體驗樂園。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有的企業考慮進行產業鏈延展,進入動漫行業。這會使難度驟然增加,畢竟,動漫是另一個產業,迪斯尼的模式是不容易復制的,初創公司應該將主要精力集中在關鍵業務上。
最后一點提示,山于是兒童,安全自然是首要問題,尤其是大人不能陪伴的時候。
兒童職業主題體驗樂園的需求應該是非常巨大的,如果運作得當,應該會很有前途。與過去的游樂園項目相比,相同的是各種設施的設計要有特色,同樣重要的是各個體驗環節的情景設計和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