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精華都濃縮在了“快”這—個字上。
從2006年轉戰國內市場以來,麥包包嘗到了做品牌的甜頭。之前專做箱包OEM生意的麥包包創始人葉海峰有時為了攬單,3%的毛利也要做,往往是上億的大生意最后賺到的不足百萬。作為—家從傳統外貿型OEI企業轉變而來的品牌企業,麥包包用三年時間打造了—個“網貨品牌”,根據不同群體進行風格定位,形成麥包包一系列品牌達18個,成為一年研發上萬款新包,—天推出50個新產品并且實現“零庫存”的網絡明星企業。
因為定位于“快時尚”,葉海蜂一直向國外的快時尚品牌ZARA學習,建立了1 5天快速反應鏈,從發現最新的流行元素,到運用到包包的設計中,完成產品打版,并立刻進行小批量預售,只要7天就能完成;從設計到正式上架銷售,也控制在1 5天內,而庫存周期則從60天降到了45天。ZARA的產銷周期是12天。
ZARA的設計過程緊跟大眾口味,是源于各店鋪將信息傳遞給設計團隊,讓他們了解顧客的時尚需求。而電子商務幫了麥包包的忙。借助電子商務,麥包包得以收集所有有關客戶行為的數據,比如客戶的重復購買,訪問深度、跳出率,二跳率、轉化率,還有每個產品的點擊率等等,用數字來解讀顧客的商業行為,同樣對客戶未來購買行為的判斷也用數字來說明和支撐,先收集數據,后分析數據、解讀數據,然后預測數據,做到讓客戶來決定生產什么、生產多少,最大化地降低車存積壓,從而實現資金的快速流動。
在這個過程中,麥包包的員工從兩個人發展到700多人,麥包包從淘寶走向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