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泉魚療起源于14世紀的土耳其。魚療中使用的魚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親親魚。人進入溫泉池中,魚圍攏在人體周圍,據稱可啄食人體老化皮質、細菌和毛孔排泄物,從而讓人體毛孔暢通,排出體內垃圾和毒素,同時加速人體新陳代謝,收到養顏及延年益壽的神奇功效。但據報道,魚療在美國已遭遇了禁令。理由是它不衛生:如果皮膚有傷口的人被魚咬過,魚嘴可能沾染細菌,再去咬別人時會造成交叉感染。且魚療也不具有宣傳中所說的神奇療效。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地的溫泉魚療也出現過多起因溫泉水使傷口感染的案例。
魚嘴的病菌導致交叉感染
從科學角度來說,皮膚有感染或傷口的人被魚咬過后,魚嘴可能沾染病菌,再去咬健康人時就可能造成交叉感染。這些感染包括病毒、細菌、真菌、分枝桿菌等。如人被病毒感染可出現跖疣、尋常疣、扁平疣等;被真菌感染易造成皮膚癬菌病,可表現為體癬、股癬、手癬、足癬和甲真菌病等;被細菌感染可出現毛囊炎、癤、癰;被鏈球菌感染可出現丹毒和蜂窩組織炎等。
溫泉魚療可能弊大于利
通過魚和水傳播的還有一個疾病叫游泳池肉芽腫,2000年在國內發現,發病率正呈上升趨勢。其致病菌為海分枝桿菌,傳播途徑主要為魚和污染的水,國內報告的所有病例均感染自水和魚。人發生游泳池肉芽腫后,表現為紅色丘疹樣斑塊,有時可出現破潰,甚至沿淋巴管播散。
溫泉魚療無疑提供了傳染源與易感人群的接觸空間,增加了人與人之間疾病傳播的幾率,特別是會增加皮膚和軟組織感染的發病率。人們往往對自己身上的微小傷口毫無察覺,而這無疑會為健康埋下隱患。對于皮炎、濕疹等皮膚疾病的患者來說,其皮膚屏障本身就處于不完整狀態,可能會對溫泉中的雜質,如魚類排泄物產生過敏癥狀,造成病情加重或病程延長。而對于糖尿病等免疫力降低的患者而言,感染的風險則更大。所以,從科學和醫學的角度看,溫泉魚療至少利弊共存,很可能是弊大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