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豢養”肥豬是需要“飼料”的。從易善玲案看,這個“飼料”就是權力,是缺乏制約的權力。可見,行政權力沒有得到有效規范,是官商關系畸變的根源。
《資治文摘》今年第9期有篇題為《女副縣長的斂財秘訣:養肥億萬富翁再“割肉”》的文章說,南京市溧水縣原副縣長易善玲的斂財秘訣可謂獨具匠心:先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培養造就出富翁,再把富翁當成“取款機”撈錢。在易善玲看來,這是穩妥可靠的撈錢方式。從1999年開始,“商”以拜年、探望為名給“官”送上高檔禮品外加裝有現金的大紅包。“官”經過考察“篩選”確定此“商”為適合“養肥”的對象,然后將手中的權柄傾斜在此“商”身上,養肥之后,開始“割肉”:女兒春節總能收到2萬元的“壓歲錢”,女兒到美國留學,得到10萬元學費,女兒回國買房,“割”了100萬,投資辦廠又“割”了4萬……這個過程,是養肥再“割肉”流程的一個典型,簡單而明晰。
事實上,易善玲案并非孤案。新近報道的先后收受70多個開發商上千萬“禮金”的貴州巨貪樊中黔案,也是一例。樊中黔身居要職10余年,形成了以他為中心、按親疏和利益關系不同而分成的三個圈子:由10名左右開發商組成核心圈子、由50多名長期以禮金形式送給樊中黔錢物的開發商組成相互利用圈子、對具體請托事項給樊中黔“酬以重金”的“一事一報”圈子。三個圈子中,除了第三個圈子屬于“現殺現宰”外,前兩個圈子其實都是“養肥再‘割肉’”的。
“豢養”肥豬是需要“飼料”的。從易善玲案看,這個“飼料”就是權力,是缺乏制約的權力。可見,行政權力沒有得到有效規范,是官商關系畸變的根源。
易善玲栽了,可還有多少貪官仍在濫用權力“豢養”“私豬”?我們該如何斬斷官商勾結的利益鏈?建立健康的官商關系顯得極其重要。
建立健康的官商關系,首先是規范行政權力的行使。盡量減少公務人員自行處理人、財、物等方面的權力,特別是財政權制約要嚴格。詬病已久的“行政一支筆”現象應該下決心制止了。其次是擴大公眾參與的程度。浙江溫嶺的一些鄉鎮,在城市建設等公共事務的決策中建立政府協調、專家與公眾參與的機制,提高了決策透明度,防止了公共工程中官商勾結的腐敗現象,此做法可供借鑒。第三是提高監督機構的執行力。新加坡的廉政建設既不靠“政黨輪替”式的民主,也不靠“狗仔隊”式的新聞監督,而是靠擁有獨立、完整調查權的國家強力部門來擔任反貪、防貪重任。我們的監督如何落到實處、打到痛處,最大限度地遏腐保廉,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