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此起彼伏的“拉閘限電熱”,似乎并非治本之策,不過從這一現象倒可以看出,如果政府真想治理某個領域,只要祭出“一票否決”和“一把手摘帽子”的法寶,那么譬如強拆風波、學術不端等事件大抵都可以解決。
在“十一五”最后一年的最后一個季度,為了完成節能減排的目標,全國各地都進入最后的決戰。對于一些官員而言,完成節能減排目標成了現階段最大的任務,甚至排在GDP增長之前。浙江省省長為此專門給該省11個市長寫了一封信,要他們確保“堅決完成”。
節能減排,如火如荼。在減排硬指標約束下,7月底以來,浙江、江蘇、河北、山西等省掀起了節能減排大沖刺,開始大范圍限電甚至斷電。雖然國家發改委明確表態稱,此類做法“是不符合相關要求的錯誤措施”,但不正常的拉閘限電依然生生不息。
這是“十一五”最后一年的最后一個季度,而節能減排最終需要讓實打實的數據說話,在任務重、壓力大的一些地方,決戰已然變成了“絕”戰。拉閘、停電——無論紅綠燈還是創新產業都受殃及,網友形象地稱之為“上半年不管你,下半年管死你”。 國務院督察組調查發現,一些地方拉閘限電并沒有合理區分居民和工業,也沒有區分“兩高一資”和基本服務業。不擇手段的節能減排,要的只是完成任務。其間值得反思的地方固然很多,但節能減排的聲勢與底氣,不能不讓公眾對權力產生某種敬畏。
為了節能減排,省長給市長寫信,市長給縣長寫信,縣長在基層,信就免了,直接發布命令。報載浙江某市一位主管節能減排的官員說,他已被預警過了,市長告訴他,“如果我被摘帽子,下去前一定會先把你給免了”。這氣勢與力度,真不含糊。據此,我們當有三點感觸:一是房價等民生問題為何就沒有如此力度?如果相關政策能和節能減排一樣夠分量,譬如在抑制高房價上自上而下能有如此“高”的覺悟,房價癲狂怕早就煙消云散了吧;二是行政對市場的干預依然如此“駕輕就熟”,一刀切的限電政策、不容置疑的拉閘舉措,為了政績目標而放手一搏的大手筆,對于眾多本就很低碳的企業而言,處處顯示出權力睥睨市場規則的“霸氣”;三是缺乏程序正義的公共政策依然涌動著急功近利的魅影,“拉閘停電”這種“速效舉措”成本不菲,卻顯然治標不治本,還帶來諸多后遺癥。為什么各地不約而同地“勁兒往一處使”?道理很簡單,“官帽焦慮”使然,潛規則都顯性化了,于是才有稀奇古怪的“預警”、莫名其妙的“提醒”。
節能減排,離不開產業的低能耗,經濟的循環化,城市的生態化。如果現有經濟發展方式不從根本上轉型,除非科技手段突飛猛進,不然,到2020年要完成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減少40%~45%的目標,恐怕將付出更為昂貴的代價!但此起彼伏的“拉閘限電熱”,似乎并非治本之策,不過從這一現象倒可以看出,如果政府真想治理某個領域,只要祭出“一票否決”和“一把手摘帽子”的法寶,那么譬如強拆風波、學術不端等事件大抵都可以解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