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站在2010年剛剛開始的第三季度,回望上半年的中國經濟,真可謂是千言萬語道不盡。
一方面,金融危機的余波,還在全球范圍內暗潮涌動。剛剛開始的經濟復蘇,遭遇了肆虐的歐債危機的當頭一棒。還算得上是一枝獨秀的中國經濟,也被這股突如其來的風險搞得人心惶惶。另一方面,年初強勁的經濟增長勢頭,遭到了宏觀調控的橫向攔截。結構調整、房地產調控……一系列的政策出臺,讓經濟增速進入了下行通道,“二次探底”的說法甚囂塵上。
經濟快速下滑的風險,很可能讓我們在明年不得不重新考慮“保8”這個老話題;而經濟結構的調整,又是我們在“低碳時代”必須做出的改變。轉型期的陣痛、撲朔迷離的外部環境,讓中國經濟又一次面臨著兩難的抉擇。
如果說2008年是“最困難的一年”,2009年是“最復雜的一年”,那么2010年,則無疑是中國經濟“最微妙的一年”。
經濟回落難以遏制
在整個新聞頻出卻亮點不多的上半年,中國經濟呈現出的最大特點就是:前高后低、回落速度偏快。近幾個月以來經濟增長的一路下滑,讓之前所有關于中國經濟的樂觀估計,均蒙上了一層陰影。
從工業增加值來看,6月當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僅增長13.7%,這一增速創下近八年來的新低(剔除每年春節期間的不正常月份)。而根據我們的經驗,在工業增加值持續徘徊在14%以下時,經濟增速通常不會超過9%。
官方觀點是,工業增速回落既受去年基數因素影響,也是主動調控的結果。強勢的調控政策,讓部分高耗能行業過快增長勢頭下了“限速令”。而隨著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后產能力度加大,高耗能行業的產能釋放被限制在狹小的空間內。
再讓我們來看看GDP。今年第一、二季度我國經濟增速分別為11.9%和10.3%,第二季度較第一季度大幅回落1.6個百分點。如果放在橫向來比較,自1999年第四季度以來,相鄰兩個季度經濟增速落差達到或超過今年上半年的,僅有兩次:一次是2003年第二季度,另外一次是2008年第四季度。兩次都是“天災”:前者是“非典”意外沖擊,后者則遭遇全球金融危機。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即便這一次經濟增速回落是主動調控的結果,也存在偏快的隱憂。更讓我們感到擔憂的是,在未來存在內外因素疊加下,經濟還存在加速下跌風險。
“內外因素”中的“內”,指的是在經濟增長數據快速回落的背后,是“三駕馬車”的同步減速,這是今年所首見的現象。
在投資方面,6月份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5%,這是自2009年6月份開始的連續第12個月下降。消費方面的表現也堪憂,6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較上月下滑0.4個百分點,為今年以來首次下降,預計年內消費總體可能呈“穩中有降”態勢。而在外需方面,6月出口同比增長43.9%,較上月下降4.6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勞動力價格提高、人民幣升值、海外經濟復蘇變弱等多重因素仍在影響著大局,預計下半年出口可能呈現“高山速降”態勢。
如果說投資回落是“主動調整的結果”,那么,消費和出口的放緩就很難說是我們主動調整的結果了。先前華麗的經濟數據,很可能被全年統計拉下馬來。
而“內外因素”中的“外”,則是所有的先行指標都指向了未來全球貿易和經濟增速的放緩。一句話,內憂外患之下,如果政策轉向速度遲緩,未來國內經濟加速下滑的勢頭恐怕難以得到有效的遏制。
抉擇不可半途而廢
盡管經濟形勢不容樂觀,但在宏觀經濟政策的走勢方面,我們卻沒有做出任何大動作的意思。
絕大多數接近政府的智囊認為:上半年的調控政策相當成功,當前經濟回落是主動調控的結果,未來經濟不存在“二次探底”風險;未來不應繼續追求過高的經濟增長速度,而應該容忍一段時間的經濟減速,以便完成結構調整;對于當前的政策,沒有必要進行大的調整,只需保持政策的前瞻性和靈活性,以便在必要的情況下進行適當微調。
其中,對于房地產調控政策,尤其要繼續堅持,一定要避免半途而廢。否則,政府信譽將受到極大損害,同時放松之后泡沫再起,也可能給未來中國經濟長期平穩健康發展埋下巨大隱患。相當部分學者呼吁,政府應該盡快推出物業稅或者提高房產交易環節稅,以遏制投機性住房需求。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7月16日指出:中國經濟回落除了基數的因素,主要是主動調控的結果;下半年調控的主基調是保持政策穩定,核心是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三者之間的關系??疾礻兾鲿r,溫總理還首次強調了“既要擴大內需,又必須穩定外需,兩者不可偏廢”。
除了溫總理的發言外,各級政府部門關于調控政策的表態更是車載斗量。根據這些信息,我們可以覺察到目前中國經濟政策走勢的微妙之處:
第一,雖然都強調了要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但經濟過快下滑的風險并沒有被擺在一個“非救不可”的位置,宏觀調控政策基調仍是以穩為主;
第二,出口可能下滑的風險已被注意到,并提出了“穩定外需”的要求,這意味著未來“人民幣匯率升值”這個話題可以告一段落了,即使升值,幅度也極其有限;
第三,保持“投資合理增長”,以及對投資質量與效益的強調,隱含的意思則是:投資很難被迅速放松;
第四,在控制物價的語境中,繼續“把握好信貸力度、節奏”的提法,意味著信貸政策至少不會在第四季度之前做出調整;
第五,“下更大氣力抓好節能減排”的嚴厲措辭,是一個旗幟鮮明的表態:結構調整特別是“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將會被不遺余力地向前推進!
一邊是經濟增速下滑已經迫在眉睫,一邊是之前的政策又不可廢止,這就是中國經濟兩難抉擇的癥結所在。
未來形勢與政策之判斷
盡管預測經濟與政策走勢一直是很困難的事情,但我們從目前微妙的形勢與政策的兩難抉擇之間,窺到一絲未來的氣息。
由于當前態勢并未得到充分重視,這就意味著,未來的政策轉向相對于經濟的需求來說,將顯得遲緩,很可能在10月份之前,不會出現顯著的政策調整。據此我們預期,今年第四季度經濟增速可能回落到9%以內,明年初就可能會再度需要重提“保8”的問題。當然,由于上半年經濟表現搶眼,預計2010年全年GDP仍可達到9.6%~10.3%。
經濟減速決定了通脹不具備持續上行動力。全年CPI控制在3%之內的目標,懸念又稍稍減少了一些。
而在我們最為關注的整體宏觀政策上,考慮到目前“應容忍增速回調以換取結構調整”的觀念仍占主導,在第二季度經濟靜態速度相當可觀的情況下,“保增長”的傾向預計不會很快獲得真正有力的支持。
因此,第三季度仍將主要以延續前期政策為主。真正顯著的放松,至少也要等到10月份才有可能大白于天下。
我們預計,在財政(投資)政策上,在整個第三季度,仍會局限于今年580萬套保障房建設目標的完成、以及部分西部開發項目的開工上,但房地產調控不會繼續出臺新的打壓政策。
而對于貨幣政策而言,因為經濟減速和通脹預期有所弱化,到明年上半年之前,應該沒有加息可能。預計年內人民幣兌美元年同比升幅應該不會超過1%~1.5%,未來應關注人民幣兌美元波動幅度擴大的可能性。
總之,在這“要現在還是要未來”兩難的抉擇之間,我們的目光已經投向了遠方。而未來的中國經濟,也許再難長期保持10%以上的增速,真正進入個位數時代。
(作者為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
編 輯 白 靈
E-mail:pandeng@cais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