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戲曲藝術是一門具有特殊規律的舞臺表演藝術,它不僅需要表演者具備唱、念、做、打及手、眼、身、法、步的“四功五法”基本功,同時也要求表演者必須具有全面的文化、歷史、藝術等方面的修養,從而掌握人物性格,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因此,只有當基本功與人物內心表現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之后,演員才能表演出具有深刻人物內涵的藝術形象。比如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所表演的《貴妃醉酒》,梅先生首先有他極其扎實的基本功,像“臥魚”、“水袖”、“身段”等功夫:同時梅先生也具有表現人物復雜心態的全面修養,他能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并掌握人物的內心世界,在《貴妃醉酒》中不僅演出了高深的技藝,同時也演出了深厚的情感,把楊貴妃醉酒之后的心態表現得淋漓盡致,栩栩如生。再比如,以唱功見長的程硯秋先生,他不僅僅練就和獨創了一個如歌如泣,悠揚動聽的程派唱腔藝術,同時他也具有生動深刻的人物表現力,唱腔不但動聽,而且有情。所以,無論是梅先生還是程先生,他們都達到了技、情結合的表演最高境界。
我是一個以唱功為主的青衣演員,過去一直錯誤地認為,青衣演員只要有一條好嗓子就可以了。因此自己只偏重于嗓音的練習,而沒有注意對于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與表現。不過,隨著舞臺藝術表演不斷的實踐,我開始真正意識到:一個戲曲演員必須具有全面的修養,必須具有技、情結合的表演深度。尤其對一個青衣演員來說,單靠嗓子是不能全面塑造人物的,只有賦予唱腔深刻而準確的情感才能成功塑造人物,才能達到感人動人的藝術境界。比如在《下河東》中扮演羅氏,過去我在舞臺上只注意了青衣唱腔要亮,要美,而未在人物的塑造上下功夫,結果亮而美的嗓子卻未能打動觀眾,未能贏得觀眾的贊譽。后來我認真研究了這出戲的歷史背景與人物的內心世界,掌握了人物的基本性格與命運特征,特別是把握住了羅氏面臨其夫呼延壽延河東被屈斬時的心境,表現出羅氏大義凜然,不計私怨,以國為重、代兄掛帥,并以排山倒海之勢下河東,解圍救駕、保國安寧的氣概,于是我用高亢的音調唱出了“旌旗飄號角鳴山搖地動”那段唱。
由于我在大段青衣唱腔中,十分注重人物的內心世界,把羅氏驅寇除奸,“喋血赴國難,浩氣貫長虹”的英雄氣概表現了出來,才得到了觀眾的認可,贏得了贊譽。所以實踐告訴了我,技、情兩者之間是不能有偏頗的,必須巧妙而緊緊地令它們結合在一起,表現為一體,才能達到完美塑造人物的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