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提高旱地高粱產量。運用室內分析測試植株養分含量的方法,分不同生育階段對其進行了吸肥規律的研究。結果表明:旱地高粱對氮、磷、鉀素的吸收,在生長前期速度緩慢,吸肥量較少;生長中期速度加快并達高峰,吸肥量也最多,其中氮和鉀的吸收高峰在拔節期至抽穗期,磷的吸收高峰在抽穗至灌漿期;生長后期吸肥速度逐漸減弱,吸肥量也明顯減少。高粱全生育期吸肥量以鉀最多,氮次之,磷最少。籽粒形成期對氮、磷、鉀的吸肥比例為1:2.61:0.29。
關鍵詞:高粱;氮、磷、鉀;吸收速度;吸肥量
中圖分類號:S514.062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1-4942(2010)07-0053-03
高粱是山西旱地的主要作物,具有抗旱、耐瘠的特點,光合效率高、生產潛力大。由于認識的偏差,人們對旱地的施肥不夠重視,施肥不足成為高粱低產的主要原因,因此合理施肥是提高其產量的重要措施,研究旱地高粱的吸肥規律則是合理施肥的基礎。對于高粱的施肥,前人已經做過大量的研究,但多數是施肥數量、施肥方式的研究,對于高粱吸肥規律的研究則很少。因此,筆者進行了此項研究,旨在為高粱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基本概況
試驗于2009年在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南湖進行。該地區年平均日照時數2662h,年均氣溫10.1℃,極端最低氣溫-21.2℃,極端高溫37℃,≥0℃積溫3990℃。無霜期158天,屬大陸性半干旱氣候,年均降水量395.8mm,降水概率27%。6~9月份降水占全年降水的70%~75%。試驗地為石灰性褐土,質地中壤,0~25cm耕層有機質含量0.99%,全氮0.079%,有效磷3.3mg/kg,速效鉀103.9mg/kg;pH7.8。
1.2 試驗設計
以晉雜12號為供試品種,肥料于上年秋季耕地時,一次性基施,并耙耱2—3次。第二年不再追肥。選用“雙聯”牌三元復合肥,含N 15%、P2O515%、K2O15%,用量600kg/hm2,采用隨機區組設計,重復3次,小區面積50m2,其它管理同大田。分出苗至10片展開葉、11~14片展開葉、15~20片展開葉(抽穗)、20片展開葉至成熟4個階段進行地上部分取樣,每次每區取樣5株,帶回室內烘干、測試植株養分含量,取其均值。于5月12號播種(行距33cm,等行距播種),留苗密度10500株/hm2。10月19日收獲。
1.3 測定項目與方法
養分測試項目分為秸稈和籽粒的全氮、全磷、全鉀。植株在120℃左右的溫度下,殺青20min后,在80℃恒溫下烘干至恒重,稱重粉碎,密閉保存。樣品由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化驗。
2 結果與分析
2.1 高粱吸收氯素的特點與規律
高粱生育階段不同,氮素的吸收量也不同,根據表1可知,高粱生長前期吸收速度緩慢,吸氮量較少。在出苗后至10片展開葉階段的29d中吸氮量為22.63kg/hm2。11片展開葉植株開始拔節,地上莖葉生長迅速,吸收速度明顯加快。從11片展開葉到14片展開葉的17 d吸收氮量達48.85kg/hm2,比苗期增加26.22kg/hm2,占全生育期總吸氮量的43.58%。從15片展開葉到抽穗結束的20d吸氮量達34.61kg/hm2,比苗期增加11.98kg/hm2,占全生育期總吸氮量的30.87%。20片展開葉(抽穗后)到成熟這段時期47d吸氮量僅為6.01kg/hm2,占全生育期總吸5.36%。

通過這4個階段的測試分析,高粱一生中需氮素最多的時期是從11~20片展開葉這個階段,此期吸收的氮占全生育期的74.45%,而11片展開葉植株開始拔節,20片展開葉植株已進入抽穗期,因此,拔節期追施氮肥,對高粱穗分化及中后期生長發育有著重要作用。開花后灌漿到成熟這個階段吸收速度減弱,吸氮量明顯減少,生長中所吸收的氮60.15%送往籽粒,秸稈中占39.85%。
2.2 高粱吸收磷素的特點及規律
高粱對磷素的吸收特點與氮素稍有不同。出苗后到10片展開葉(即將進入拔節期)這個階段,吸磷的速度較氮緩慢,吸磷量僅為4.36kg/hm2,占全生育期的7.63%。11片展開葉后植株進入拔節期,生長迅速,吸收速度也明顯加快,11~14片展開葉期間的17d吸磷11.73kg/hm2,占全生育期吸磷量的20.53%,15~20片展開葉期間的20d吸磷25.27kg/hm2,占全生育期吸磷量的44.23%,抽穗后到成熟的47d中,吸磷量為15.77kg/hm2,占全生育期吸磷量的27.60%,抽穗后吸磷速度較氮素快。生長中所吸收磷的42.48%送往籽粒,秸稈中占57.52%。
高粱對磷素的吸收高峰期在20片展開葉(抽穗),吸磷量達25.27kg/hm2,比苗期增加20.91kg/hm2,增加近5倍。這一階段的吸磷量占全生育期總吸磷量的44.23%,為磷索的最大需肥期。20片展開葉(抽穗)后到成熟吸磷雖有所減緩,但仍高于11~14片展開葉期的需磷量,說明高粱對磷素的需肥期在生育中后期。
2.3 高粱吸收鉀素的特點與規律
高粱對鉀素的吸收特點與氮素有相似之處,即10片展開葉前吸鉀量較少,11片展開葉后植株生長迅速,吸鉀量逐漸增多,到20片展開葉(抽穗)吸收量最高,后期又逐漸減少。由表3看出,10片展開葉之前的29d,吸鉀量為16.66kg/hm2,占全生育期吸鉀量的11.23%。11~14片展開葉期間的17d吸鉀量達58.17kg/hm2,占全生育期吸鉀量的39.20%。15~20片展開葉的20d,吸鉀量達71.8kg/hm2,占全生育期的48.39%。20片展開葉(抽穗)后到成熟的47d中,吸鉀量只為1.76kg/hm2,占全生育期的1.19%,生長中所吸收的鉀12.09%送往籽粒,秸稈中占87.91%。

高粱吸鉀高峰出現在11~20片展開葉(抽穗)這段時期,吸鉀量占到全生育期的87.59%,比苗期增加113.31kg/hm2,增長6倍多,為鉀素的最大需肥期。說明高粱對鉀素的需肥期在生育中期。
2.4 高粱不同生育階段的吸肥量及比例
高粱對N、P、K的吸收數量及比例雖有差異,但其吸收趨勢是一致的,即生育前期吸收速度緩慢,吸肥量較少。隨著植株的生長,吸收速度與吸肥量逐漸增加;生長中期吸肥速度與吸肥量達最高峰。其中N和K的吸收高峰在11~20片展開葉期間,即拔節至抽穗期;P的吸收高峰在15~20片展開葉乃至灌漿期,即拔節后期至成熟;生長后期吸收速度與吸肥量逐漸減少(表4)。

高粱不同生育時期對N、P、K的吸收量及比例有所不同。10片展開葉前即拔節前N、P、K的吸收比例為1:0.19:0.74;11~14片展開葉即拔節前期N、P、K的吸肥比例為1:0.24:1.19;15~20片展開葉即拔節后期至抽穗期的吸肥比例為1:0.73:2.07;20片展開葉即抽穗后到成熟這段時間吸肥比例為1:2.61:0.29。
3 小結與討論
高粱進入拔節期是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并進階段,是穗分化時期,也是需要水肥的關鍵時期。本研究結果表明;高粱11~20片展開葉,是氮、磷、鉀素的最大需肥期,而10片展開葉時植株即將進入拔節期,20片展開葉植株剛進入抽穗期,說明植株的吸肥高峰期是拔節期到抽穗期,但是磷素的吸收稍滯后一步。

高粱在不同生長期吸肥比例及數量是不同的,拔節前N、P、K的吸收比例為1:0.19:0.74;拔節后到抽穗N、P、K的吸肥比例為1:0.24~0.73:1.19~2.07;籽粒形成期,其吸肥比例為1:2.61:0.29,全生育吸肥量以鉀最多、氮次之、磷最少。吸肥規律是品種、土壤、施肥及氣候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而且因子間存在著復雜的互作效應,這方面的規律還有待更深一步的研究。致謝:本單住楊慧勇同志在該文章的完成過程中給予了幫助,在此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