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7日下午,國家發改委發布消息,稱“正在研究制訂新的藥品價格管理辦法,將依此打擊惡意抬高價格,損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此前,由湖南“天價蘆筍片”事件引發新一輪針對藥價虛高的沸騰民怨。
來自中央高層的表態至關緊要。5月21日,在2010全國深化醫衛體制改革工作會議暨省部級領導干部醫改專題研討班結業儀式上,國務院副總理兼醫改領導小組組長李克強在講話時強調,要“切斷不合理利益鏈條解決藥價虛高”。
“天價蘆筍片”絕非藥價虛高個案,“切斷不合理利益鏈條”的地方試驗亦絡繹不絕。上海閔行區即采取了政府全面介入的模式,由閔行區衛生局為每種藥品選擇一個供應商,指定一個配送廠家,以減少藥物的流通環節。同時通過區財政專戶支付藥款的方式,使得醫院的藥品收支分離。“閔行模式”的改革意旨,是以政府的介入實現醫藥的分離,以減少尋租環節來削減醫藥成本。
旨在加強政府管制的導向,在發改委制定的《藥品價格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中亦有體現: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將根據藥品制造成本和其間費用來制定生產環節的定價成本,并在核算藥品出廠價時,設定最高利潤率,對流通環節加價率進行嚴格的控制。
事實上,違背正常牟利本能的不當管制本來就是價格扭曲之源,種種旨在加強政府監管的嘗試無疑是病急亂投醫:需要定價的藥品達1800余種,有關部門豈能全部、準確測算其成本。而“閔行模式”亦表明,將醫藥雙邊關系調整為政府主導下的三邊關系,則可能演變為“二次招標”和“二次議價”的利益再分配,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以藥養醫、藥價虛高的痼疾。
根治藥價虛高,健全醫保付費機制是正本,取消藥品加成管制是清源。將醫改分割為幾個部分各自推進的模式亦須改弦更張。無論看病貴,還是看病難,均須在醫改的整體協同推進中尋求一攬子解決方案。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