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實相親、網絡相親、電視相親,剩男、剩女大量存在并不斷增加的社會現實讓相親這一傳統模式也迅速升級換代,挺進3.0時代,虛擬與真實世界的愛情轉換也由此變得更為順暢。
如果要總結2010年國內電視節目的特色,相親節目泛濫一定不可或缺。老牌如東方衛視的《相約星期六》,以溫情浪漫為主打;新銳如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以赤裸裸的愛情觀為噱頭,而娛樂“大戶”湖南衛視的《我們約會吧》,則請來何炅當“月老”。盡管在廣電總局發文整治后,一些電視臺知難而退、停播相關節目,而名噪一時的《非誠勿擾》的女嘉賓也從拜金、物質、尖酸的話題人物回歸了賢良淑德的傳統形象。不過,只要剩男、剩女大量存在并不斷增加的大趨勢不改,相親節目的生存空間就有充分的保障。
巨大的交友、相親需求直觀地反映在國內兩大婚介網站的注冊用戶數量上:世紀佳緣和百合網的注冊用戶在近期分別突破了2500萬和2200萬。并且,這種市場需求沒有地域的限制,成立于1995年的第一家網上婚介Match.com,如今旗下擁有8種官方語言,分布全球五個大陸的25個國家,單在美國,每天注冊的單身用戶就多達2萬人。2004-2009年,全球規模最大的網上婚介之一eHarmony營業收入從區區7000萬美元攀升至2.5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接近30%。
追求愛情、渴望婚姻的剩男剩女們攜集合之力紅火了網絡相親,也讓相親模式迅速升級換代,挺進3.0時代。與早先的相親、婚介網站需花費當事人大量時間在虛擬世界里搜索、瀏覽不同,3.0時代的網絡相親模式更為迅速、直接,雖然交友的嚴肅性在一定程度上被娛樂化所取代,但其最大的優勢在于,有效縮短了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之間的愛情距離,讓兩者之間的溝通、轉換更為自然、順暢。
Flipmedating:“名片”+網站
傳統的網絡婚介,最大的特點之一在于,先虛擬后現實—男女之間是通過網絡上各自上傳的照片以及背景資料而相互認識,再基于上述兩點內容進行有效篩選之后在網絡上建立聯系,一旦聊得彼此有感覺,才會回歸真實世界,相約見面,然后繼續接下來的故事。而2010年6月剛剛正式上線的Flipmedating.com則依據創始人夫妻結緣繼而拉埋天窗的真實經歷,將這一過程扭轉為:先在現實生活中看對眼緣,隨后在網絡上進行進一步交流,當然如果兩個人兩情相悅,故事又自然會回到現實中。顯然,眼見為實是其最大的賣點。
在Flipmedating.com的交友模式中,除了容納用戶個人信息的網站之外,另一個核心組成部分就是“名片”,只不過生意場上的名片交換的是潛在的商業機會,而沒有署名的Flipme卡片交換的可能是一眼心動后的一段羅曼史。這張由Flipmedating.com統一印制的小卡片相當于一個公開的邀約,網站注冊用戶一旦在地鐵、酒吧、咖啡店或是任何日常活動場所遇見心儀的對象,就可以上前給她/他留下這張卡片,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主動搭訕的尷尬和不好意思。從形式上來說,遞出的卡片起到了投石問路的作用,并且附有每個卡片所有者獨有的ID號碼和卡片條碼。如果收到卡片的人對送出卡片的人同樣感興趣,則可以登錄網站,輸入ID號碼和卡片條碼后,就能獲取卡片所有者的照片及相關背景信息。接下來的過程與故事則與一般的交友、相親網站如出一轍。
事實上,“名片+網站”的相親、交友模式并非Flipmedating.com所獨創,幾乎在同一時間,另一家名為Cheekd.com也推出了相同的服務,并且盈利模式也保持同步:以出售卡片的名義收取會員費。
以Flipmedating.com為例,一套30張卡片的售價為24.99美元,同時包含了網站3個月的會員身份,而只有在成為會員的前提下,用戶才擁有自己獨有的ID號碼和卡片條碼,也才能在網站上上傳照片并編輯個人資料;“續約”的價格相對優惠,“30張卡片+3個月會員”為14.99美元。Cheekd.com的收費則基本類似,“50張卡片+1個月會員”要價25美元。并且,卡片上還印有不同的個性“愛情宣言”供購買者選擇。而對于收到卡片而通過網站獲取遞卡人資料的當事人,兩家網站都是免費開放。除了網站本身以外,部分零售店也是購買上述卡片的渠道,而電話購買的途徑也將陸續開放。
Skout: 相親也“移動”
與初出茅廬的“名片+網站”相親、交友模式相比,Skout.com基于位置服務的手機移動相親、交友模式顯然要成熟得多。它把網上婚介模式最為常見的搜索制和時下最熱門的基于位置的服務相結合,不僅通過主動設定標準來匹配檢索、從而找出最符合要求的人選,同時還利用位置服務劃定活動區域,在縮短情感半徑的同時也增添了趣味相投的概率。
用戶通過手機登錄Skout.com后,系統能自動鎖定用戶所在的位置區域(為安全起見,非精確位置),隨后符合用戶要求的當事人照片和資料信息就會根據用戶事先的設置而自動跳出,并且這些當事人都是在最近幾天登錄過或是同樣使用系統搜索過的活躍賬戶,由此有效規避了傳統交友、相親網站最常為人所詬病的弊端—10年未曾更換過的照片以及10年未曾登錄過的睡眠賬戶。而用戶所相中的某個當事人或許就在步行距離之內,甚至同一家美術館中,不僅空間上的距離很容易跨越,更重要的是很可能擁有相同的喜好、方便找到共同語言。隨后,在一方通過短信發出邀約后,一旦雙方在瀏覽過對方的照片和資料后都表示首肯,就可以在通過手機或iPad等其他移動設備簡短交流后,約定見面的地點。
Skout.com創始人的初衷是打造一個平臺,讓用戶共享手機拍攝的照片和視頻,并標注上自己的位置。從2009年初,Skout.com轉變了商業模式,把智能手機打造成了相親、交友的工具,從而將互聯網時代的通過電腦談情說愛變成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短信訴衷腸,擺脫了空間的限制。正是基于這樣的優勢,短短一年半之后,Skout.com在2010年6月當月的新注冊用戶數量就突破了20萬,而注冊用戶的總人數更是邁過了百萬大關,并且每天通過其系統發送的短信息逾百萬條,平均每個用戶登錄系統的時長約為40分鐘,其所推出的手機應用軟件成為iPhone軟件中的暢銷產品。對比基于“地理位置服務”社交網絡中的當紅“炸子雞”四方的表現,Skout.com毫不遜色—前者用13個月的時間實現百萬級用戶,每天新增用戶過萬(詳見本刊2010年8月號《夢想照進“位置”》)。
盡管依托的平臺與傳統的交友、相親網站不盡相同,但在盈利模式上,Skout.com卻遵循了2.0時代相親模式的老路:會員制收費。在通過免費服務積聚一定的人氣之后,會員費成了Skout.com的主要收入來源。如今,會員收費貢獻了80%的收入來源,而剩余的20%則來自出售各種虛擬禮物,每一個虛擬禮物都能發送給500個目標對象。
從另一角度來考查,早在2009年剛剛鎖定移動相親、交友服務之初,Skout.com就收獲了150萬美元的注資,盡管數目并不大,但足見投資人對這一模式的信心。實際上,包括Match.com,相親2.0模式的代表們也都在積極搶占移動市場,如今iPhone、iPod touch、黑莓、Android和Palm智能手機的用戶都可以通過應用軟件登錄網站。在傳統相親、交友網站用戶數量增長趨于放緩的同時,僅2008年一年,Match.com的移動用戶數量就增長了250%。互聯網研究機構Juniper預測,2010年,全球移動相親、交友的市場規模(包括會員費和廣告收入)將比2008年翻一番,達到10億美元,而到2013年更將突破14億美元。單是移動這一個要素就有如此誘人的吸引力,再加上時下最熱門的位置概念,也難怪類似Skout.com的網站不斷涌現,搶占先機,分食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