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觀察
純電動車路修遠兮
□王寧寧/文
11月15日,戴姆勒集團CEO蔡澈(Dieter Zetsche)在德國公開表示:看不到電動車未來的前景。
剛剛過去的一段時間當中,電動車的發展勢頭只能用“如火如荼”來形容。工信部在有關規劃中提出,未來中央財政將撥款1000億元助推電動車產業。此后成立的央企電動車聯盟隨也透露將投資千億元進軍電動車。
9月8日,國務院審議并原則通過了《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其中,新能源汽車被列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此后,地方財政補貼細則、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乃至充電標準等等配套體系呼之欲出。據悉,電動車的相關一系列標準也有望在年底出臺。
從日內瓦到巴黎車展,眾多車商像變戲法一樣展出了各款純電動車和混合動力車產品。種種跡象似乎表明,電動車的時代已經到來,但問題是純電動車究竟離大眾消費市場還有多遠?
蔡澈的答案是:非常遠。他認為,電動車在全球的市場化尚需時日,10年內,其在整體市場中所占份額仍將處于個位數水平。
更加悲觀的預測是波士頓咨詢公司,該公司在其研究報告中指出,十年后電動車全球銷量將在150萬輛左右,約占整體市場的2.7%。與之相對的是,混合動力車將呈現出巨大的增長潛力,可從市場中攫取超過25%的份額。
由此看來,電動車在十年內僅能夠出現在全球汽車舞臺的一隅,而很難成為市場主導。
目前,制約電動車產業化的主要瓶頸不外乎居高不下的成本和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的情況。成本方面,政府必須為購買電動車提供補貼,刺激消費,因為在未來即使最便宜的電動車也要比傳統內燃機汽車貴許多。
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國內部分地方政府開始以提供免費用地、補貼建設投資的方式促進充電站、充電樁的建設。然而,沒人能夠準確預測基礎設施建設到何種程度、成本降低多少才能確保電動車順利進場,畢竟市場反應和消費習慣是難以被量化的。
在未來市場演進的過程中,政府“推動”和消費“拉動”將成為兩個引擎。政府可以擴大補貼范圍,加速配套設施的建設,并在全國范圍內統一充電標準,為電動車量產提供基礎;并在電動車試點城市落實購車補貼,以更低的價格逐步引導需求。
社會仍需以持續的熱情推動純電動車入世,顛覆傳統汽車,改變消費理念,才可能給高油耗時代畫上句號,這一過程注定漫長。純電動時代不在眼前,至少在十年后。
他說
姚堅:稀土出口政策明年不變
11月16日,商務部發言人姚堅表示,中國明年稀土出口政策將與今年基本一致。中國希望其他擁有稀土資源的國家能加大稀土資源的開發。2010年,中國的稀土配額減少39%。
谷歌CFO:中國是不應失去的市場
11月16日,谷歌首席財務官Patrick Pichette在接受《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是一個不應該失去的市場,因為這里有10億多用戶,他來訪中國的一個目的,便是為了表明谷歌在嘗試一切的辦法來恢復與中國政府之間的溝通與關系。
快報
中電國際將購葡萄牙電力股份
11月9日,葡萄牙電力公司董事會成員曼索內托表示,中國電力國際發展有限公司或將購買該公司少量股份,所購股份占該公司股份2%到5%之間。葡萄牙電力公司為葡萄牙最大的電力公司,而中國電力國際為中電投在香港的上市公司。
國美電器與大股東達成諒解
11月10日,國美電器發布公告稱,已經與大股東黃光裕方面達成諒解備忘錄。其中包括,董事會最高人數從11人增至13人,代表大股東的鄒曉春和黃燕虹將會進入董事會,并分別擔任國美電器執行董事和非執行董事。
必和必拓止步Potash
11月15日,澳大利亞礦業巨頭必和必拓宣布放棄以390億美元收購加拿大鉀肥公司Potash的計劃,將會通過回購股票向投資者返還42億美元。
11月4日,加拿大政府拒絕了必和必拓的收購邀約,要求必和必拓在30天內提出補充方案。16日,該公司董事長納賽爾表示,將會繼續嘗試尋找大規模交易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