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縣的吳從敏,趁著春節買了“家電下鄉”的液晶電視和空調,他拿著補貼的幾百塊錢買了不少年貨,熱熱鬧鬧地過年; 在湖南石江鎮,大部分居民都不知道“家電下鄉”為何物; 在湖北安陸市,人們覺得,補貼的那點錢還不夠從農村到安陸市辦各種手續的路費。經過一年的推動,本應蓬勃發展的電腦下鄉,卻在很多地區遭到冷遇。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手機在鄉村的普及。無論是品牌機的低端產品還是山寨機,手機在鄉村的普及率至少已經達到“每戶一部”的程度。但3G應用卻很差,很多鄉鎮根本沒3G信號,也幾乎沒有任何應用。
“你平常上網嗎?”
“你聽說過‘家電下鄉’嗎?”
“你會買什么牌子的電腦?”
……
去年春節,《計算機世界》記者曾奔赴全國7個地區,對鄉村IT發展情況進行了深入調查。當時,記者們為中國廣大農村風土人文的多樣、資源環境的不同、經濟結構的復雜、基礎設施的差異、需求的繁復等因素驚嘆不已。我們得出結論: 中國農村的家電需求和中國農村信息化,堪稱歷史上最為復雜的大型工程。
時間果然證明了我們的判斷。今年春節,本報記者再次奔赴山東利津、山西絳縣、湖北安陸等地區,對鄉村IT現況再次摸底。記者們都說,這次看到的鄉村IT應用,和去年相比似乎變化并不大,有一種“年年歲歲花相似”的感覺。讓農民“超前消費”,難度仍舊頗大。
“補貼辦理再方便些”、“力度再大些”、“產品再豐富些”、“配套跟進再快些”……農民們紛紛表示。甚至有農民朋友表示,關鍵不在于“有”,而再于“用”——讓IT產品買得方便,也能真正派上用場、派上更多用場。“電腦買來后只能用來玩游戲,如果能多提供一些培訓,就很有用了。”
看來,鄉村的IT革命尚未成功,廠商和有關部門都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