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山寨機是‘山寨1.0’時代,山寨本是‘山寨2.0’時代,那我們現在就是‘山寨2.5’時代。”山寨主們認為,無論是慌也好,還是亂也罷,都只是山寨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心神不寧的山寨產業背后,是市場格局的調整、重塑和規范化。
剩下來活下來
“其實,2009年山寨本銷量并不像媒體所說的那么差。” 深圳市微步電子有限公司筆記本事業負責人鄭昌云表示,2009年下半年,山寨本的月出貨量一直相對穩定。“只不過是那些投機性的、冒冒失失闖進來的山寨本廠商死掉了,而一些質量、服務有保障的廠商的銷量上去了。”今年,預計還將有一批山寨本廠商退市。
“這其實走的是MP4、MP5的老路。”深圳吉祥星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洪坤認為,除了山寨手機這種快消品外,無論是GPS、上網本、平板電腦,還是電紙書、投影播放器等產品,都逃不脫“山寨主扎堆進場→惡性競爭→優勝劣汰→少數幾家活下來”的發展過程。“這大概需要3~5年的時間,現在GPS市場已經基本到了成熟期,山寨本產業到2011年也將成熟。最終,整個產業的利潤將趨向理性。”
而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山寨主有著把洋品牌拉下馬的可能。“我們國家的空調、電冰箱、彩電產業,以前不也是走過了這樣的道路么?—原來洋品牌占大頭,后來大量的國產廠家爭奪洋品牌的市場,再后來國產廠商進入了大浪淘沙的階段,最終只剩下5~6家。”鄭昌云說。
鄭昌云的辦公地點并不好找——深圳市福田區金地工業區,這里集中了大批的五金工廠,刺耳的焊割聲此起彼伏; 上世紀80年代的老廠房,下水管道早已腐蝕破裂,污水橫流,散發著令人掩鼻的臭味。雖然鄭昌云和下屬們位于工業區132棟三層的辦公樓收拾得頗為干凈,但這樣的環境,很難令人相信這是國內最大的DIY電腦主板開發公司的一個辦公地點。
但他表示,現在內地臺式機DIY市場中,微步占據了一半的主板市場份額,并且微步還是基于芯片組的綜合開發商。“未來,山寨各個細分產業鏈會保留5家左右的上游方案公司,而制造將交由成熟的代工廠來做。”鄭昌云相信,自己所在的微步將是剩下來的5家之一,“我們的技術優勢很明顯。”
有品牌有利潤
山寨產業有“攪局”的投機者,也有希望“洗白”的玩家。很多淘到第一桶金的山寨主已經開始嘗試品牌之路。市場分析機構奧維咨詢認為,“迅速的兩極分化”將成為山寨機的新方向,山寨企業通過提升自己的品牌、加強質量控制,也能夠提高利潤。
品牌化同樣也是深圳市管理部門的愿望。2009年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就刪除了“山寨”一詞,并將“山寨”修正為“初級創新產品”,鼓勵山寨企業從中低端向中高端市場轉型,從貼牌、代工到逐漸發展自有品牌。而天宇、金立這些從山寨行業轉變過來的品牌,也給那些關注質量、關注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山寨手機企業指明了出路。
“如果我們用汽車產業來打比方,把惠普、戴爾這樣的廠商比作寶馬、奔馳的話,那么現在的山寨產業,就是在從奇瑞QQ向豐田凱美瑞(性價比較高的一款車型)轉型的路上。有品牌,有價差,才能和大品牌和諧共存。”鄭昌云說。
在山寨機市場,多年來只靠價格進行競爭的興華寶,如今正嘗試轉向高端市場。興華寶母公司賽博宇華總經理金紅祥透露,“我們正在向上游擴張,加強零部件的質量監控”; 而洪坤所領導的愛立順品牌,則在去年3月產品上市的同時,簽了一家北京的公關公司,委托其進行品牌宣傳。“今年我們的市場投入要比去年翻番。”洪坤說。
和楊樂清不同,洪坤不準備嘗試網絡銷售,他表示,愛立順對渠道的管理非常嚴格,嚴禁渠道出現串貨行為。“這是渠道穩固、長遠發展的基礎。”他透露,去年,愛立順曾發現有140多家淘寶網店在銷售愛立順的上網本產品。“為此我們還特地發函給阿里巴巴,希望對這些網店加強約束。”
路子放寬 眼界放遠
某山寨機方案公司市場營銷負責人劉平(化名)正在聯合數家方案商、集成商做一個山寨機的批發類網站,試圖利用網絡渠道拓展銷路,“關鍵是對上下游資源的整合。”他認為,山寨產業的發展關鍵在于資源,一是要不斷增加經銷商資源,這樣才能在A市場出問題時,從B市場得到補救; 二是供應鏈資源多而穩定,一年中總有幾個月物料配件緊張,如果供應鏈支持不夠,風險就很大。
海外市場不僅不能丟,還要繼續開拓。山寨產品的海外市場,主要集中在東南亞、非洲和東歐,不少國家政局并不穩定。泰國一事,讓劉平“吃一塹,長一智”。“等這段日子熬過去,我得去多多接觸不同國家的運營商和經銷商,雞蛋不能只放在一個籃子里。”
“其實我還是喜歡做海外市場的。”劉平表示,雖然海外市場賬期長,得三、四個月,但利潤高; 國內市場賬期短一些,只要50天左右,不過競爭激烈,利潤低。做國內市場,更多的是出于提升現金流的考慮。
剛在去年喜得貴子的劉平,現在仍然是孤身一人在深圳闖蕩,把太太和孩子留在四川老家,由父母幫忙照顧。每個月,劉平都要飛回四川住一個星期,陪陪家人。但他說,相比四川的安逸,他越來越喜歡深圳的氛圍。“希望過兩年能把老婆孩子接來深圳,所以,我必須頂住。”
評論
山寨的“兩極分化”沒有終點
3月底,北方的春天姍姍來遲,深圳卻已是繁花似錦。
沒有人愿意承認山寨正在遭遇寒冬,所有人都在夸自己正在做的產品。攤位是少了幾個,但華強北還是一如既往的熱鬧。這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你方唱罷,我就登場。
“這是一個很實際的地方。”聊起深圳,接受采訪的幾位山寨主意見高度一致。更讓我感到詫異的是,他們中很多人曾在事業單位或政府機構待過,拿過菲薄的工資,挨不住朝九晚五的無聊,毅然決然、或者“一不小心”,來到這片喧囂地,入了這個山寨行。
他們涉及的產品越來越多,占據了越來越多的細分產品領域。一夜暴富、瞬間倒下、山窮水復、柳暗花明……大部分人都經歷過這些,有些人默默退出,少數人已經可以揮斥方遒,但是,所有人都是“在路上”。
公認的觀點認為,山寨正在加速“兩極分化”,但我相信,這種兩極分化并沒有終點。這是一種循環: 在某個產品市場,有實力的山寨企業將擺脫“黑戶”,向正規軍靠攏; 而那些無力承受更激烈價格戰的小山寨企業則將退出市場—但是,當有新的產品形態出現時,這種過程仍將重演。
這是一種殘酷的必然,但我更希望,我們應該對山寨企業、山寨主們多些幫助,多些引導。正如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所言,經濟恢復的重要標志是小企業的恢復,我們必須重視小企業,為他們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
不管是做山寨的人,還是山寨在做的事,我想,他們大多是值得尊敬的。現在的山寨企業普遍不夠大,需要關懷,任意地讓他們風雨飄搖,就是對山寨背后承載的創新力的不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