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瓦臘納西的恒河 天堂的入口
冰雪覆蓋的岡底斯山脈東南坡,有藍寶石般明凈的瑪法木措湖。相傳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濕婆神就在山中修行,并和妻子烏瑪女神在湖中沐浴。為了避免洶涌的洪流危害沿岸眾生,濕婆神將自己的長發浸入湖中,使水流緩緩匯入印度大地,這水流就是舉世聞名的恒河。她孕育了從阿育王王國、莫臥兒王朝到今天印度共和國最燦爛、最神秘的文明。在印度人心目中,恒河的每一滴水都飽含著神性與恩典。生活中再普通不過的沐浴、飲水,一旦在恒河中發生,便成為一種神圣、莊嚴的儀式。
每天清晨,來自印度各地的善男信女,提著水壺,帶著祭品,扶老攜幼地從一條條蜿蜒曲折的小巷中涌出,邁下一級級厚實的石階,在瓦臘納西綿延六七公里的河岸邊散布開來,開始一天中最盛大的活動——恒河晨浴。他們緩緩步入圣河,懺悔、祈禱、沐浴和飲水,向神靈傾吐內心的苦悶和喜悅,用圣水洗去今生的罪孽。將水撒過頭頂3次,然后全身沒入水中3次,這樣,在印度教教義里就算完成了一次凈化?!跋吹酶蓛魡?”這是很多外國游客共同的質疑。由于宗教習俗,鮮花、祭品、垃圾、糞便、骨灰,印度人什么都往恒河里扔,甚至尸體——根據宗教習俗,未婚、懷孕、被蛇咬等5種人不能火葬,尸體直接沉入恒河。恒河的確不干凈。然而,印度人要在恒河里洗去的,不是身體的臟,而是心靈的污穢。
岸邊的高臺上,苦行僧擺開架勢,冥想、修煉;石階上,不同信仰的男女在喧鬧的人群中閉目禱告;河水中,學游泳的孩子、嬉水的青年發出歡樂的叫喊;身穿紗麗的女人們,把鮮花做成的河燈或花環放入水中,為家人祈福;乞丐坐成一排,鍥而不舍地將手伸向路人和游客;所有人臨走,都不會忘記裝一壺恒河的圣水,回家飲用,或送進神廟;吃垃圾的山羊、打瞌睡的狗、靜臥反芻的牛、覓食的鳥、嬉鬧的猴子和靈巧的松鼠,從容地交織在人群中,分享恒河的豐盛。上午10點以后,酷熱難當的恒河漸漸安靜下來,只剩下洗衣服的男女、玩得不知疲倦的孩子和懶散的動物們。舍不得離開的游客,可以找一處陰涼的石階,和閑散的印度人一起喝茶、閑聊、靜坐、思索、發呆……
當暮色降臨,恒河再次蘇醒。河邊廣場上搭起眾多寬闊的木板,上面放著鮮花、香爐、神像、經書等祭祀用品。祭臺下坐滿虔誠的信徒,一群英俊的婆羅門青年登場了——他們莊嚴地走上祭臺,焚香、唱經、祭祀……你可以拒絕相信神靈的存在,也可以拒絕認同他們古老的信仰,但你無法拒絕這種神圣的氛圍,以及來自其中的感動。
對印度人來說,恒河不僅是養育他們的母親,更是通向天國的水道。他們相信,在圣河邊火葬,將骨灰撒入圣河,靈魂便可免受輪回轉世之苦,直接升入天堂?!半x神最近”的圣城瓦臘納西,便是天堂的入口。每年都會有成千上萬的垂暮老人來到瓦臘納西的岸邊,安詳地等待死神的到來。瓦納那西下游的恒河岸邊,錯落著10多個大大小小的火堆,24小時不間斷地焚燒著自然死亡的老人。據說,焚尸的火種來自濕婆神降下的天火,已在火葬區的寺廟頂上燃燒了3000年。
印度女人是不允許進入火葬現場的,外國女游客則享有觀摩的“特權”,只是不允許拍照?;鹪釠]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恐怖。尸體被金光閃閃的織物包裹,還覆蓋著美麗的鮮花,放進火堆,立即被熊熊烈火吞噬,看不到什么可怕的畫面。而且,因為放進了特殊香料,火葬現場聞不到一絲恐怖的味道,飄散著類似焚香的氣息。葬禮安靜而肅穆、神圣而莊嚴,絕無哭天搶地的場面。一位負責火葬的工人告訴我:“對于死亡,我們不喜悅也不悲傷,眼淚只會阻礙亡靈升入天國的進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