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林 主任醫師,教授?,F為重慶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血液科主任,兼任重慶市血液病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血液專業委員會委員。自1985年開始從事血液病臨床及實驗研究,對造血干細胞移植、急慢性白血病的診斷治療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在國內外發表論文20多篇,副主編專著1部。獲軍隊科技成果進步二等獎1項。作為主要負責人,參與國家863重大專項課題分題的研究。
一個陽光燦爛的清晨,記者來到劉林教授所在的血液科,他正帶著一群學生查房。不但親自示范查體、分析病情,還不時鼓勵患者要保持樂觀的心態,積極與疾病作斗爭……臨近中午,劉教授才在辦公桌前坐下。
“以您現在的職位,完全可以把很多事情都交給手下的醫生去做,何必自己這么辛苦呢?”看著劉教授被汗水浸濕的白大褂,記者忍不住問。
“我是一名醫生,都這樣忙了20多年,哪天不到病房轉轉,我覺得不踏實?!睒銓嵉脑捳Z折射出一位學者的認真與嚴謹。
劉教授很忙,我們很快轉入采訪的主題:貧血。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約有30億人不同程度貧血,每年因患貧血導致各類疾病而死亡的人數上千萬。中國患貧血的人口概率高于西方國家,在患貧血的人群中,女性明顯高于男性,老人和兒童高于中青年,這應引起我們的重視。
17%~26%的老年人存在貧血
對于貧血的高發病率,劉教授深有感觸?!霸谂R床工作中,我們經常會碰到因貧血而就診的患者,許多疾病都可以伴有貧血。貧血在老年朋友中相當多見,據統計,17%~26%的老年朋友存在貧血?!?/p>
所謂貧血,是指單位容積循環血液內血紅蛋白量、紅細胞數和紅細胞壓積低于正常的病理狀態。通常認為,成年男性血紅蛋白測定值低于120克/升,成年女性低于110克/升,妊娠期女性低于100克/升,便可認為患有貧血。貧血的診斷很簡單,只要查個血常規就可以發現,而軟弱無力、皮膚蒼白、心悸、呼吸困難、頭暈、耳鳴、注意力不集中、食欲減退等,都可以作為自我判斷的依據。
貧血對老年朋友危害較大。當血紅蛋白數量減少時,紅細胞攜帶氧的數量也會減少,體內各個臟器長期在缺氧的狀態下工作,再加上老年朋友器官功能的退化,就很容易出現問題。
骨髓穿刺不會“傷元氣”
診斷貧血不難,但要明確貧血的具體原因,就必須做骨髓穿刺檢查(簡稱“骨穿”)明確診斷。骨穿操作簡單,時間短,患者痛苦小,操作結束后即可自由活動,對正常生活沒有影響。
有些患者誤認為骨穿抽取骨髓會損害人體精髓、傷及元氣,從而放棄早期及時診斷的機會,延誤應有的治療。事實上,骨穿抽取的骨髓是極少量的,一般為0.2克左右,而成年人正常骨髓總量平均為2600克,再加上每天大量細胞不斷再生,骨穿所抽取的骨髓可以說是微不足道的,不必過于緊張。
治貧血,從病因入手
治療貧血的關鍵在于找出病因。引起老年朋友貧血的常見原因主要有3點, 劉教授為我們逐一進行了分析。
感染性貧血——發生率高
慢性感染是引起老年人貧血的常見病因,如慢性支氣管炎、膽囊炎、尿路感染、膿胸、肺炎、肺結核、心內膜炎及傷寒等。
這類貧血通常出現在發生感染1個月后,病情進展緩慢,貧血程度一般不嚴重,血紅蛋白很少低于90克/升。
感染性貧血的治療原則是祛除感染,從源頭上消滅可能引起感染的原因。一旦感染控制,貧血可逐漸減輕或消失。
劉教授說,敗血癥等急性感染引發的嚴重貧血,血紅蛋白可迅速降至60~70克/升,這時可考慮輸血。
腎性貧血——病情較重
人體內約有90%的促紅細胞生成素是由腎臟產生的,它對紅細胞的正常分裂、發育和成熟起著關鍵性的調控作用。一旦出現慢性腎功能衰竭,腎臟產生并分泌的促紅細胞生成素就會減少,逐漸導致腎性貧血。
在腎性貧血的處理方面,劉教授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 保護腎臟,減緩損傷腎病患者要限制豆腐、豆制品等植物蛋白的攝入,因為它們會增加腎臟負擔,加重腎功能惡化。然而,蛋白質在人體健康中起著重要作用,為保證營養和機體需要,患者必須適量攝入優質蛋白,如牛奶、雞蛋、瘦肉等,可每天喝1袋牛奶(250毫升)或吃雞蛋1個。還可選用蛋白質含量低的小麥淀粉、南瓜、藕粉等作為主要的主食來源,同時還應注意補充鈣劑和維生素。
☆ 刺激促紅細胞生成素生成使用促紅細胞生成素可改善貧血,對于血紅蛋白低于50克/升且有貧血癥狀的患者,宜少量輸新鮮血或紅細胞懸液。
☆ 針對腎病和尿毒癥進行治療如血液透析可去除對紅細胞生成有抑制作用的物質,能一定程度促進骨髓造血功能,使血紅蛋白上升;而腎移植成功后,血紅蛋白多可恢復正常。
腫瘤相關性貧血——最需警惕
談到腫瘤相關性貧血時,劉教授再三強調,這是老年朋友最容易忽視也最需要警惕的一個問題。
一些惡性腫瘤,特別是身體隱秘部位的腫瘤,往往容易導致貧血。有研究發現,大約75%的宮頸癌患者、55%的肺癌患者、44%的大腸癌、結腸癌患者都有貧血癥狀。尤其是結腸癌、胃癌等消化道惡性腫瘤,在早期可能僅僅表現為貧血。有些老年朋友在出現貧血時,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當癥狀加重需到醫院就診時往往已是癌癥晚期。
對于惡性腫瘤引起的貧血首先應根治腫瘤,因其嚴重性遠遠超過貧血本身。劉教授說,如果忽視腫瘤的診治,只從表面上治療貧血,不但貧血癥狀無法減輕,還會延誤原發病的治療。
在治療腫瘤的同時應給予鐵劑治療,早期鐵劑治療可改善貧血,目前常用的口服鐵劑有速力菲(琥珀酸亞鐵)、力蜚能(多糖鐵復合物)、福乃得 (硫酸亞鐵控釋片)等。
貧血,別盲目“補鐵”
血紅蛋白中含有鐵,鐵對于血紅蛋白與氧的結合起著重要作用。當鐵缺乏時,機體不能正常制造血紅蛋白,血液的攜氧能力降低,人就會感到疲乏,出現頭暈目眩、心跳加快,甚至昏厥、休克等嚴重后果。約有一半的老年朋友患有缺鐵性貧血。
“也許你會說既然發病率這么高,為什么剛才談到的貧血原因里沒單獨提缺鐵性貧血呢?”劉教授看出了記者的疑惑,“其實,通過前面三大原因的介紹,我們可以發現,缺鐵性貧血已經貫穿在這些原因里,比如有些腫瘤患者會有出血,而長期的慢性失血可能導致缺鐵性貧血?!庇浾呋腥淮笪?。
“還有一些患者,認識到鐵與貧血的關系,就簡單地認為補鐵就不會貧血,有了貧血就應該多多補鐵。其實,這種認識也是不對的?!?/p>
劉教授最后強調,補鐵,針對的是缺鐵性貧血的患者,但即使是這類患者,補鐵的量也應該根據醫生的檢查來決定,不是想補多少就補多少,“過猶不及”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像前面提到的感染性貧血患者,發病原因和缺鐵沒有直接關系,這時候補鐵可以說是做“無用功”,是一種浪費。總的說來,出現貧血時一定要先查明原因,不要一味補鐵,更不要盲目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