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霸氣外露”,是很多人對姜文的看法,同樣也被姜文自個兒用到了電影中。幾年前掏心掏肺獻出《太陽照常升起》卻敗走麥城,此番姜文至少擺明了要在票房上爭一口氣。因而觀眾看到,《讓子彈飛》更像是姜文撒開了來炫技。
好萊塢有一通行準則:一個好故事必須能夠用一句話講清楚,其中又要蘊藏著豐富的戲劇元素和表現手段。《讓子彈飛》完全對應得上。土匪劫持騙子一起斗惡霸,人物關系簡單通透,一“劫”一“斗”,行為動作智勇交加。精準的調度,豐富的笑料,臺詞的無縫銜接,兼具飽滿的戲劇性和凌厲的電影感,姜文的第四部電影創造出一種國產影片罕見的觀賞快感。
電影中還可以看到諸多名作的影子,《七武士》、《巴頓將軍》、《無恥混蛋》……而《讓子彈飛》又無處不在地充斥著姜文的氣場,雄性彌漫,縱橫捭闔。也只有姜文能有這番本事,將他人的營養消化吸收,各種奇異的佐料共冶一爐,再烙上極其鮮明的個人印記。
故事實際是個標準的西部片框架,但卻未囿于已經程式化的視覺譜系,沒有大漠孤煙,小鎮也并不荒涼,沉默寡言的英雄也非姜文所需,更呈現出遠比西部片要斑駁的精氣神。馬拉火車的視覺奇觀和時代氛圍大致咬合,卻在開篇三分鐘已然成功營造出一種非寫實的強烈味道。虛實莫辨的筆觸向來為姜文所偏愛,而片中諸多重口味的臺詞和場景,以及駁雜的趣味,彰顯其一個觀眾都不愿拉下的野心。
姜文是個大開大合的感覺派,同時又是一名追求完美的技術主義者。此處的“技術”是感覺的反義詞,而不是藝術的對立面,他堅信所有的感覺都要通過最恰當的方法和手段得以呈現。因此在六子墳墓之前,才會出現麻匪兄弟以直視鏡頭的方式依次告白。廣角鏡頭的夸張效果便將一個過場戲呈現得火花飛濺,十足的電影化。類似這樣的場面調度在片中俯拾皆是。
砸爛一個舊世界,卻并無設想要建立起新秩序,英雄通常都會選擇離開。影片的尾聲,勝利的歡呼猶在耳畔,英雄的失落感卻緊隨而至。姜文除了炫技,那份情懷也依舊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