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在龍頭沖修一座大型水庫的事情,事先沒有任何征兆。龍頭寨大隊的社員不知道,最權威的大隊支書李麻子不知道,就連義安公社的最高長官、公社書記楊大恨也前一天才知道的。那還是縣上搖電話到義安,要楊大恨集合社員第二天到龍頭寨大隊的龍頭沖山谷開一個萬人誓師大會,他才輾轉知道了這件事。盡管那時義安也經常開個萬人大會批斗個地富反壞右什么的,但都是縣上早就安排下來,公社再根據本地實際擇日舉辦的。而這次,確實突然,楊大恨有些不踏實,又搖電話到縣上。這時已快要下班了,縣上的湯秘書有些不耐煩:“周書記沒跟你說過?要在你們那里修一座全縣第一大的水庫!明天就是要在那里開水庫開工誓師動員大會。周書記還要親自主持。”
楊大恨終于明白,還是周書記目光遠大,有膽識有魄力啊,畢竟是帶過兵打過仗的人,說干就干,而且是,要干就干大的。
義安有條叫大溪的河流,發源于龍頭寨地界的一條叫龍頭沖的很長的山谷里。大溪流貫了大半個義安,然后又流經三個公社,再注入靈溪河,最后匯入源江。義安公社約百分之八十的“好田”都集中在溪谷兩岸。溪谷中的水倒是從來沒有斷過,晝夜不停地嘩嘩流淌,但水往低處流,流不到兩岸的高坎上。每到農歷五六月份稻子抽穗灌漿的時候,老天一旱,豐收就要化成泡影。而義安,夏旱連著秋旱是常有的事。因此,在義安男女老少的記憶中,能夠吃上飽飯的日子似乎并不多。解放前如此,解放后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也還沒有擺脫這樣的局面,有幾年還餓死了不少人。
公社書記楊大恨貧農出身,對挨餓的滋味體會尤深。在他主政義安的這些年里,盡管提的都是以階級斗爭為綱,但他暗地里把發展生產也當做另一個實實在在的“綱”在抓。用他自己肚子里的話:“肚皮吃不飽,搞階級斗爭也沒勁啊。”這話他連老婆面前也沒敢說。婆娘雖不至于去告發他,但吵嘴時拿來拿捏一下他還是完全可能的。
那時,楊大恨剛從大樹坪公社副書記任上調回家鄉義安當書記,很想為家鄉父老干點實實在在的事情,因此就不準婆娘到公社來當官太太,為此,兩口子沒少吵架。但吵歸吵,老婆依舊回到洞頭寨全心全意侍奉公婆,撫養兒女。楊大恨兄妹四人,此時最小的妹妹也已出嫁,奉養老人的重任基本上就落在了楊大恨一個人身上,也就是全落在了婆娘身上。楊大恨除了按時把工資的絕大部分交給婆娘,在家庭中的作用更多也就是精神層面了。所以對于婆娘,楊大恨心里還是非常感激的。
為了解決旱災問題也就是解決社員們的吃飯問題,楊大恨想了不少辦法。其中之一就是,在溪谷中每隔一段就筑壩圍個堰塘,再到縣上死乞白賴討回抽水機,天旱時,就從堰塘里汩汩地往兩岸坡坎坎上齜牙咧嘴的稻田里抽水。但是,抽水機太少,根本解不了渴,以義安的實際情況,每個生產隊不上三套大功率抽水機擺不平。問題由此產生:一,哪來那么多的抽水機?二,那個柴油也燒不起;三,就算抽水機夠你用,柴油也夠你燒,但那堰塘里的水不一定夠你抽。
楊大恨清楚地記得,來義安當書記的第二年,全公社水量較大的21條溪澗,干斷了20條,只剩大溪一息尚存,許多大隊人畜飲水都成問題,哪里還有富余的水抽上坡坎去灌田澆地?要不是以楊大恨為領導核心的公社黨委當機立斷,勒令社員改種早熟旱糧作物,又承天照應,或者用老塾師空腦殼的話說,“托毛主席的福”,秋后下了幾場好雨,義安不知又要餓死多少人。年終,楊大恨到縣上開會,頭一次得到了周書記的肯定和表揚:義安公社沒餓死一個人。而其他公社都或多或少餓死了人。而會后,周書記對楊大恨說:“沒有餓死人還遠遠不夠啊,還要想個根本的辦法,讓所有的社員都吃上飽飯。”
楊大恨還想了其他的辦法,就是,以生產隊為戰斗單位,戰天斗地,大修小山塘,即小型水庫。但是,這義安地界上地質條件復雜,一不留神就挖通了地下溶洞,社員白辛苦一場不說,還廢了好些田地。有些勉強修成的山塘,由于都是社員中的所謂能人自行設計,防滲技術不過關,春天下猛雨時存了滿滿一山塘的水,雨停后不幾天,就漏了個精光,還不知道漏哪里去了。空腦殼曾指著他們隊上的一口雨停之后沒幾天就見底的山塘說:“開山時沒有祭山神,山神發了威,就在塘底下鑿了一個無形的洞洞,吸光了。”楊大恨路過聽見,不由胸中無名火起,遂破口大罵:“放你娘的狗屁!敢再說一句,老子今夜就開你的批斗會,辦你個宣揚封建迷信的罪!”
2.楊大恨做夢也沒有想到,周書記要在長十里的龍頭沖的龍口上筑一條大壩,修一座大大的水庫,不但要解決義安公社百分之八十的灌溉問題,還要解決大溪流域其他三個公社——大樹坪公社、螞蝗溪公社、老寨坳公社平均百分之六十的灌溉問題。到時候水庫修成,這附近四個公社48個大隊再也不用靠天吃飯了。而且,還要在壩腳修個小水電站,每天為義安人民發三個小時的電。到那時,義安的夜空將綴滿無數的夜明珠,義安人民的夜晚將被照得通明透亮,他們將再也不用與昏暗的煤油燈為伴了。用公社陳秘書的話說,這真是戰略家,大手筆啊。
這些宏偉藍圖,是周書記在水庫開工誓師動員大會上宣布的。楊大恨在下面聽得直流口水,差一點兒跳將起來大聲叫好。這次誓師大會,那場面真是人山人海,紅旗招展,鑼鼓喧天。高音喇叭播放的革命歌曲和革命群眾高聲呼喊的戰斗口號響徹云霄。
會后,受益最多的義安公社的社員們都說:“這真是件天大的好事。”但贊頌過后,好事者不免要猜測:“這天大的事情,事先怎么就沒有一點跡象呢?”
恐怕是怕階級敵人搞破壞?有人說。怕是周書記要給大家一個驚喜吧?有人猜想。
“縣里有幾個頭頭要把大水庫修在大樹坪,只有周書記一個人主張修在我們義安,爭了好幾天爭不歸一。最后周書記硬是拍了板。周書記對我們義安感情深哩。”消息靈通人士張小滿說。
“大家莫聽他的。小滿是個扯謊婆,他的話信不得。”
“我看這次小滿不像在扯謊。周書記當年在我們義安剿匪時中了冷槍,就是義安寨那個草藥師李跛子用草藥救了他的命。”
“是有這么回事。后來周書記留下當書記,還騎了高頭大馬來看望過李跛子哩。”
“是哩,我親眼看見的。那時我們義安還沒通車路,縣上的人到鄉下來,都騎大馬。我親眼看見周書記騎著高頭大馬,挎著盒子炮往義安寨去,后面還跟了兩個騎馬扛槍的兵。”
“好了好了,都扯到哪里去了。其實我早就曉得要在我們這里修大水庫。”空腦殼忙出來打圓場,同時還想借機賣弄一番。
現在該回過頭來介紹一下空腦殼了,他就是小滿的爹,解放前當過塾師,是義安地面上數一數二的聰明人物。義安人形容一個人聰明絕頂,往往說:“狗日的腦殼都精空了。”空腦殼的聰明出了名,他的真名倒給人忘了。大概只有他的獨子小滿才記得。
“我們不信。這樣的事情,你怎么可能事先知道呢?連公社楊書記事先都不知道哩。”有人質疑道。
“你們記不記得?前些天有隊干部模樣的男女在我們龍頭沖進進出出。有人架起個三角架架在沖里東瞄西瞄,有人在劃小旗,有人在一張大紙上寫寫畫畫。那是在測量哩。測量知道不?就是修水庫之前先測一下,量一下。就像李木匠打家具,要先彈墨線。”空腦殼不無得意道。
“要說到薛仁貴征西啊,穆桂英比武招親啊,周瑜三氣諸葛亮啊,這些古書上的故事,可能沒有你不曉得的。但這是新事物,你怎么看得懂呢?要是棟爺沒恍惚,他可能看得破。他去過外面大地方,新事物見得多。”有人還是不信。
這時楊大恨也在思考這個問題:……對社員保密還可以理解。怎么連我也瞞了呢?是不是我做了什么錯事,講了什么錯話,上面要……想到這,楊大恨不由得打了個冷戰,不敢再往深里想,于是勾了頭,滿腹心事地向公社走去。
3.誓師大會之后的第三天,水庫正式開工,又搞了個開工典禮,這次典禮周書記沒有來,來了一位姓茍的副書記。茍書記號召廣大社員:“我們要發揚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戰天斗地,改造山河,奮戰三個月,建好這座大型水庫,向偉大領袖和導師毛主席獻禮,向黨中央獻禮,向偉大的社會主義新中國誕辰二十五周年獻禮……”
茍書記的號召——據說是縣委常委會上集體擬定的——后來被一句一句改寫成標語,用橫幅扯在工地上,再后來又被用掃把蘸了石灰漿寫在龍頭寨對面那條由義安通往縣城的公路沿線的石壁上,以及臨時修筑的連接這條公路與水庫工地的那條便道兩邊被鋤得光光的田坎上。
開工典禮簡短而熱烈,充滿了戰斗氣息。這一天,各路人馬陸陸續續進駐工地。計有大樹坪公社二千人,螞蝗溪公社一千五百人,老寨坳公社一千五百人,義安公社三千人。這些是這次冬修水利大會戰的先頭部隊。隨著戰果的擴大,戰線的拉長,將有更多的兵力源源不斷地投入戰斗。進入決戰攻堅階段,每天的一線戰斗人員將不低于三萬人。為了這次會戰,縣委動員了全縣百分之六十的公社平均百分之五十的戰斗力量,整個會戰期間投入的總兵力將達十萬人。簽署“戰斗動員令”的時候,周書記心想:“十萬人哪!那是兵團級的大會戰哪!”想到這,周書記不免有些激動,臉上泛著年輕小伙一般的紅光,拿筆的手竟有些顫抖。想想看,周書記帶兵打仗的時候,最高只干到團長,充其量也只是帶領千把人打個局部遭遇戰,而這一次……
根據縣委的部署,義安公社必須自始至終保持不低于三千人的戰力投入,其他公社則采用車輪戰術,每次出動兵力一到兩千,作戰一個月就退下休整,整裝待發的下一梯隊就頂上去。
縣水利局的兩名工程技術人員已先期到達。從縣醫院抽調的由五名全科醫生組成的戰地醫療隊由于不可抗拒的原因要到明天晚些時候才能到達。
典禮之后,遠道而來的先頭部隊就丁丁當當地安營扎寨。龍頭寨大隊的社員們發揚了偉大的集體主義精神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條子木獻出來搭工棚架子,曬谷簟獻出來蓋工棚頂,門板獻出來做床板,很多的家庭只剩下最后一塊用來遮羞的門板。那時,不光龍頭寨,整個義安,甚至全縣絕大多數的社員都窮,家里沒有值錢的物件,門的作用一是像夏天的褲子一樣用于遮羞,一是冬天擋風,一是防牛羊豬狗進入拉屎撒尿。
龍頭寨大隊參戰的三百個人除極個別擔任保衛工作的武裝民兵外,大都住在自己家里。義安公社其他大隊的參戰人員中,總有人與龍頭寨社員沾點親帶點故,于是就你帶七八個,我帶十幾個,住到了龍頭寨的親戚故舊家。剩下個別人緣不太好的,就由公社書記楊大恨出面,恩威并施,攤派下去。這樣,義安三千參戰人員的宿營問題全部解決。
吃飯也是個大問題。這次會戰要解決全縣百分之二十的人口約八萬人的吃飯問題,但眼下參戰人員的吃飯問題怎么辦呢?縣委早已安排好了,由各參戰公社自行解決。各公社的安排是,由各大隊自行解決。大隊的地位比較尷尬,縣有糧食局,有直屬糧庫,公社有糧站,生產隊有糧倉,惟獨大隊手里沒糧。既然上面有糧的政府不解決,那就讓下面有糧的生產隊來解決這個問題吧。各參戰大隊幾乎不約而同地作出了這樣的決定。
工地上的基本戰斗序列是:以生產隊為單位組成攻堅突擊隊。各參戰生產隊,原來的生產隊長,搖身一變就成了突擊隊長。為了便于統一指揮,為了按時完成戰斗任務,吃飯也以突擊隊為單位集體開伙。糧油從生產隊的倉庫里支,大部分生產隊是公支,極個別條件太差的,則先從隊上倉庫里支出,戰役結束后,則按各人的實際消耗,再從口糧里逐月扣回。這樣條件欠佳的突擊隊,一上陣就戰績不佳,他們或許擔心:他們本來就不高的口糧怕還不夠生產隊扣,到時候,怕是等不到打新糧,屋里就要斷煙火。
遠道而來的突擊隊,在工地開伙,每天兩頓,早十點一頓,晚六點半一頓。龍頭寨大隊各隊伍,早晚自行解決,中午由隊上解決一頓。開始那段時間伙食標準是,每頓半斤米飯兩樣菜,或者蘿卜白菜,或者冬瓜南瓜,總之是清一色的素菜。油水比社員家里要好些,辣椒放得老多,鹽也重,一點點的菜就能把半斤米飯唏唏嗬嗬下個精光。
工地上的作息時間是:管兩頓飯的,早六點半上工,十點開飯,十點半繼續干,到下午兩點半休息半個小時,三點又開工,六點半收工吃飯;管一頓飯的,早六點半上工,十二點開飯,十二點半又開工,下午六點收工回家。如有臨時的突擊任務,則另行通知。作息時間是指揮部統一規定的,一者顯得公平,再者也便于統一調度統一指揮。
4.自從開工之后,每天天麻麻亮,工地指揮部的高音喇叭就響起了雄壯的革命歌曲。那高音喇叭安在龍頭沖的龍頭山頂上,那是整個龍頭寨大隊的制高點,不但工地上的溝溝坎坎,整個龍頭寨的角角落落都能聽得清清楚楚。
革命歌曲聽多了,社員們不免有些麻木,但高分貝聲波的反復刺激,使大部分的社員養成了條件反射——廣播一響,他們就一骨碌爬起來,用最短的時間做好戰斗準備。從廣播響起到上早工,約半個小時。這點時間,對住在各自家里的龍頭寨參戰人員來說,顯然不夠。他們不但要洗把臉扒口飯,還要趕一段路才到工地。尤其是小滿他們第五生產隊,雖然從行政上隸屬于龍頭寨大隊,但那是一個過去叫做張家坳的寨子,坐落在傳統意義的龍頭寨的后面的一個山坳上,在空間上與龍頭寨、龍頭沖水庫工地形成了一個近于等邊的三角形。那里沒有道路直接通到工地,也無法在短時間內開鑿一條。所以,小滿他們隊上的參戰社員要到工地,還得先下山到龍頭寨,再到工地,比龍頭寨要多約二十分鐘的時間。所以,他們聽到廣播響起再起床,來不及洗臉吃飯就得匆匆往工地趕。如果又想在肚里墊點東西,又不想遲到挨批斗,那就得在廣播響起之前就摸黑爬起。
小滿和隊里的老保管例外,他們不必起得那么早。他們負責每天為隊里參戰的六十男女做中飯和伺候隊上的菜地。老保管攤上這好差使,社員們沒絲毫意見。一來老保管年紀大了,應該得到照顧,誰又沒有老的時候呢?二來老保管煮大鍋飯的手藝絕對一流,不會焦鍋,三來老保管干了多年的保管,那手就是一桿秤,不會出現分飯時分到后面有的人分不到飯吃。更重要的是:老保管公心,分得勻,不會張多李少,搞得大家不團結;老保管絕對不占公家的便宜,煮飯結的鍋巴,他會搗碎了和在飯里分給大家,要是別人,把不準偷偷拿回去了。
但是小滿攤上這美差使,多數社員有意見。焦點是小滿這人不正道,極有可能偷偷地占大家的便宜。于是議論紛紛。
“小滿有殘疾哩,干點輕巧活也是應該的么。”一位與小滿要好的后生為小滿鳴不平。
“他腳有殘疾,不能挑重擔。他手又沒有殘疾。不能挑土,難道不能挖土么?”另一個聲音卻反駁。
“大家莫要爭了。誰叫他是隊長的侄兒呢。”一個聲音調和道。
相傳小滿的殘疾,與家族的聲譽有點關系。張家坳是單一姓氏,姓張,論起來同祖同宗,因此,個中內幕大家都秘而不宣。
棟爺是在說了一句被大家認為不該說的話后,第二年春天被隊長派去看護隊里的林場。
棟爺肩上扛桿火銃,后胯別把柴刀,孤獨地在山里轉來轉去,連鳥獸也不愿與他為伴。棟爺巡山,被允許一個月下山一次,取些油鹽糧食之類。過年可以在家呆上三天,三天之后就得上山。客觀地講,是比在隊上干農活要輕松些,但是那個苦悶啊,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用棟爺自己的話說,“口都漚臭了。”而在隊里干農活,苦是苦些,但大家可以說個笑話,擺個龍門陣,對幾句山歌什么的,這樣也比較容易忘掉肚皮的饑餓和勞動的艱辛。
棟爺在山上巡了三年,實在是憋不住了,就對隊長說:“換個人吧,讓我回隊上勞動吧。”
隊長卻不同意,要不“多派個人吧,我也好有個伴。”
“隊上勞力不夠啊。只能一個釘子一個眼,不能多派啊。”
棟爺無奈,繼續巡山,漸漸地,似乎適應了山上孤寂的生活。巡到第五年的九月底,棟爺沒有照例在月底下山取糧。一天。兩天。三天。四天。五天。棟爺八十多歲的老娘坐不住了。
“貴……貴棟還沒有回來,已經有五……五天了,會不會被老……老虎吃了?”棟爺娘心急火燎地向隊長報告。貴棟是棟爺的大名。
“山上早就沒有老虎了。你老人家就放心吧。”
“可是,就算是沒有老虎了,已經五天了,餓也餓死了。”
“你老放心吧。我趕快派人去找。”隊長似乎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社員們在山上找了三天,終于將棟爺找到,居然還活著。不過,這時的棟爺已經恍惚了,連老娘也不認得了,只會說一句:“老子干掉了五個日本人。”
從此,棟爺被賦予了各種特權:再也不用干活了,可以整天在村子里自由地游蕩,摘了哪家的黃瓜茄子也不會遭到女主人的潑罵,甚至,掰了生產隊的包谷,也不會被揪斗。
老保管是棟爺的胞弟,隊上的保管,負責保管隊上的集體財產,特別是糧食,要是有點私心的話,是完全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搞些好處的。因此,社員們一致認為:保管一職是隊上除隊長外最美的肥差。據說,有一次隊長也想不要棟爺他弟當保管了,社員們不同意。那位曾參加過處理小滿事件的莽漢跳出來說:“你不要貴梁叔當保管,我們就不要你當隊長。別以為我們不知道。”貴梁是老保管的大名。莽漢這一鬧,撤換保管之事就不了了之,貴梁就一直當了下來。
小滿他們的工作重地設在離水庫大壩約五百米遠的溪坎上。這里一字排開了幾十上百家伙房。把伙房搭在這里,取水方便,淘米洗菜方便,社員們飯后洗碗方便,工地上的塵埃也不會揚到這里,放炮炸出的飛石也不會落在這里砸爛鍋碗瓢盆或哪個伙夫的腦殼。
老保管負責煮飯,小滿負責炒菜。老保管煮大鍋飯的手藝不消說。小滿炒菜,卻是犯著這工地上的通病:辣椒太多,鹽太重。社員們每次吃飯都要提小滿的意見。小滿直不做聲。老保管看不過,私下里就說了小滿幾句。小滿說:“你以為我不知道怎樣炒菜合口、好吃?你看看我們隊里那菜地,要吃一個冬天哩。現在不節約點,到時候接不上,上哪里弄菜吃?你看看其他的伙房,不都是這么干的么?”
老保管想想也是,就不再多管閑事,只顧把自己的大鍋飯煮好。
老保管負責分飯,小滿負責分菜。菜就那么一小勺,多,多不到哪里去,少,也少不到哪里去,再者,那菜又辣又咸,社員們才不在乎。可這分飯,就有講究了。分飯的如果有私心,碰到自己的親人或關系好的,想多給點,裝飯時就用飯勺暗暗一壓,多給個一二兩看不出,要是碰上有矛盾不相與的,想少給點,就把飯刨得老松,再輕輕裝進碗里,吃個一二兩的暗虧說不出口。因此,社員們一直都堅持要老保管分飯。有次老保管拉稀,分了不到一半就往山上跑,小滿要代勞,沒分到飯的社員說:“還是等老保管回來吧。你又要分菜,又要分飯,莫要亂了坨。”其實,一份飯一份菜,分明得很,怎會亂坨呢?他們是信不過小滿。
5.龍頭寨有所片完小,一到五年級約有七八十個學生,全是龍頭寨大隊的孩子。中午休息的時間正好與水庫上分飯的時間巧合。那年月的龍頭寨也和全縣其他地方一樣,很少有人家能吃上中午飯。膽子大一點的孩子就到生產隊的田地里搞點吃的,比如,掰個包谷,刨個紅苕,拔個蘿卜什么的。
開工沒多久,這群孩子中的一個王者角色就發現了水庫上的秘密。一天中午,這位王者神秘兮兮地把幾個鐵桿小哥們叫到跟前,說:“我發現了個天大的秘密。我們再也不用搞蘿卜吃了。那東西越吃越餓,還要打酸飽嗝。”
“是什么秘密呢?難道能讓我們搞到飯吃?”小鐵桿甲問。
“你說對了。就是飯。而且還是硬飯!”王者說。
義安話中的硬飯,不是堅硬的飯,而是相對于社員們常喝的那種少量大米和大量紅薯熬制而成的釅糊糊的稀飯而言,是一粒一粒的飽滿透亮的純白米飯!那年月,除了公社的干部以及部分隊長支書,整個義安能時常吃上這樣的米飯的幾乎沒有。絕大部分的人家,只有過年才能搞頓這樣的硬飯吃。
聽說能搞到硬飯吃,小哥兒們嘴里唏唏嗬嗬直流口水。
“可是,我們怎樣才能搞到硬飯吃呢?”小鐵桿乙問。
“你們有爹娘在水庫上做工嗎?”王者沒有直接回答。
“有!”小鐵桿們異口同聲。
“水庫上分中飯哩。”王者不無得意地說。
謎底揭開。小鐵桿們風也似的奔向工地。
工地上正開飯。有的已分到了飯菜,蹲在一邊猛扒,有的還在排隊。整個場面鬧哄哄的。小家伙們一字排開站在溪的這邊,眼睛鷹一樣地在人群里搜索,也不叫喚。
一個,兩個,三個,四個……小家伙們相繼被自己的爹或娘發現。被發現得早的,從爹娘那里多搞到幾口,臉上透著滿足和幸福。被發現得遲的,爹娘已經扒拉得差不多了,心有不甘,咂巴著嘴說:“明天早來點,明天早來點。”
這樣的好消息,長了翅膀一樣,很快在小學校的小家伙們中傳開了。那些有爹娘,或者爺爺奶奶,或者叔叔伯伯,或者哥哥嫂嫂,甚至遠房親戚在工地上的,中午的下課鈴一響,就飛也似的奔向工地。他們都或多或少搞到了飯吃。
但有一個孩子,連續好幾天都沒人認領。他是張家坳的孤兒張壽富,爹娘沒了,與瞎了的奶奶相依為命,主要靠隊上的照顧和大家的接濟過日子。這孩子自然沒有爹娘在水庫上,但還是經不住熱騰騰、白燦燦、香噴噴的米飯的誘惑,不由自主地跟在了搞飯的隊伍后面一路尋來,遠遠地躲在一邊,怯怯地,而又充滿渴望地盯著搞到飯的同伴們狼吞虎咽的熱鬧景象。
這孩子一連來了四天,終于被老保管發現。心一慈,就把他招過來,把自己那份遞給他。
壽富三兩下把飯扒完,抬起頭對老保管說:“爺,我長大了當干部,給你買好多好多的糖。”
糖是那個時代義安孩子能想象得到的最好的東西,而當干部,在那時的義安人的心目中是指所有吃國家糧的行當。在壽富幼小的心靈中,當干部無疑是天底下最最體面、最最實惠的職業。
“爺怕是等不到那天就進土孔了。”老保管笑笑道。
“爺你不會死的。”壽富知道“進土孔”就是死的意思。
“明天還來吧。你走后頭點。”
“嗯。”壽富說畢飛也似的跑了。
6.住在工地上的遠道而來的參戰社員大部分是漢子,也有少量的婆娘女子。有些婆娘還是和自己的男人一起來的。工地上男女別居,就是一對一對的夫妻也不例外。官方似乎覺得沒有義務為他們提供方便,事實上也沒有這個能力。絕大部分的漢子晚上倒頭便睡,長時間高強度的勞動加上饑餓,足以徹底解除他們的武裝。但也有極個別戰斗力極強的好戰分子,晚上不搞一場肉搏睡不著。婆娘也來了的,就隔三差五地瞅機會搞幾下。而婆娘沒來的,就只好枕戈待旦。
“要熬一個月啊,這才過幾天啊。”這是婆娘沒來的好戰分子常在深夜里發出的嘆息。
大樹坪公社一個外號叫狗腎的好戰分子的一次魯莽行動,使其他幾位婆娘也來了的好戰分子的好事持續不到一個月就泡了湯。
這個叫狗腎的家伙真的就像個狗腎,非常能整,沒上水庫前經常把自家婆娘整得哭爹喊娘。上了水庫,兩口子都要分開,狗腎婆娘不免竊喜:“這水庫上累是累點,但好歹能夠睡個安穩覺。”
沒過幾晚狗腎那邊就打熬不住了。一天開晚飯時,狗腎把一張臭嘴湊到婆娘耳邊壓低聲音說:“晚上,你不要睡死,我到你們棚子外面學斑鳩叫,你就出來讓老子搞幾下。只要聽到斑鳩叫,你就出來讓老子搞。你要敢不依,老子回家搞死你。”
“萬一是真的斑鳩叫呢?”
“你不要跟老子打哈哈。這十冬臘月的,哪來的斑鳩。”
是夜,半夜時分,斑鳩叫了。婆娘睡眼矇眬,極不情愿地爬起來出了棚子。狗腎一把抱住,拖到不遠處早已鋪好的鋪蓋上,放翻。
“你砍腦殼的還真上心呢,連鋪蓋都搬了出來。”
“老子心疼你哩,怕石子磕破了你屁股。”
“你砍腦殼的哪里是心疼我,你是為了自己快活。”
……
這樣,每隔一夜,老斑鳩精就要叫一回,弄得婆娘苦不堪言。
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老斑鳩橫叫豎叫,硬是沒有把婆娘叫出來。婆娘太累了,睡死了。
狗腎一咬牙:“日你娘,還怕老子弄你不出來。”
狗腎是知道自己婆娘睡哪個鋪位的,就躡手躡腳摸進去。但是里面太黑了。狗腎憑記憶估摸著方位和距離,慢慢地往前摸。
“啊——”一聲尖叫徹底地改變了狗腎的后半輩子,也斷送了那一小撮好戰分子此后的快樂夜生活。
狗腎摸到了一位并非自己婆娘的女子——嚴格說應該是一位黃花閨女——的敏感部位!
接下來的事情在那個年代很有些老套:
整個營地上空響徹了“抓流氓”的呼聲。
狗腎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那閨女的叔伯兄弟一大幫,全在工地上。他們逮住狗腎一頓暴揍,打落了兩顆門牙,打斷了一根肋骨,打折了一條腿。
楊大恨當時也在工地,怕這樣下去會出人命,先命戰地醫療隊對狗腎的傷進行了簡單的處理,然后派四位武裝民兵用擔架將狗腎連夜押解公社,又打電話給公社衛生院的張院長,要他務必對狗腎的傷作進一步的處理。第二天一大早,縣公安局的車就到了,將狗腎解到縣里。十天后,狗腎以流氓罪獲刑十年。
那邊將狗腎解往縣里的同時,工地這邊停工半天,女社員放假,男社員全部集中到指揮部前的空坪上,開起了批斗會,缺席批斗流氓犯罪分子李狗腎。
這次冬修水利大會戰的總指揮是周書記,副總指揮是茍書記,楊大恨是指揮部成員之一,其他參戰公社的書記也是成員。但從一開始就一直呆在工地上的就只有楊大恨。副總以上的兩位縣官,因為要統管全縣的工作,不可能長期呆在工地,最多是下來視察一下。而其他公社的書記們,大概是覺得這水庫八成不能給他們公社帶來什么好處,就不怎么上心,往往是到工地上打個轉身就拍屁股走人。因此,楊大恨就成了這工地上事實上的總指揮,工地上的一應大小事務全要他過問。開工不到一個月,人更瘦了,臉更黑了,嗓子也啞了。
批斗會理所當然由楊大恨主持。在憤怒聲討了李狗腎的流氓罪行后,楊大恨就開始懲前毖后,治病救人:
“我看絕大部分的社員同志是好的,不怕苦,不怕累,任勞任怨,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我們改造山河的革命戰斗之中。但也有極個別的騷牯子,不把心思放在工作上,一天到晚就想著褲襠里那點破事。一個月就挨不了嗎?真是沒出息啊。李狗腎是血的教訓啊,社員同志們啊。李狗腎是暴露出來了的,還有沒暴露出來的呢。你們幾個心里清楚。我今天就不點名了。但是,今后在這工地上,只要是搞男女關系,不管是白天躲在樹林里搞,還是晚上躲在陰暗角落里搞,也不管是搞自己的婆娘,還是別人的婆娘,一經發現,統統以流氓罪論處。”
“搞自己的婆娘又沒犯法。”有人嘟噥了句。
“狗腎開始也是搞自己的婆娘,后來不犯法了?”楊大恨說。
“我又不是你們義安的,你管不著。”有個膽子大的頂嘴說。
“誰說我管不了你們?只要來到這工地上,都全歸我管。這是縣委研究決定的,這里還有文件呢。”楊大恨說著從上衣口袋掏出一張皺巴巴的紙,在群眾面前晃了晃,不知是真是假。
“連雞巴也要管,太過分了。”又有個膽子大的說。
“我就是要好好管管你們這幾根騷雞巴,免得你們像狗腎那樣給老子惹禍。”
“實在熬不住了怎么辦呢?”有人半開玩笑地問。
“那我只有把你騸了。”
下面一陣哄笑。說句不中聽的話,社員們心里還是比較喜歡這批斗會的,一來可以休息半天,二來這“流氓”二字也是很有些想頭的。因此,會場的氣氛異常的熱烈。
最后,楊大恨號召道:“大家努力干,盡快把這水庫修好。到那時,糧食豐收了,大家吃上了飽飯,日子好過了,自己的婆娘,還不是想怎么搞就怎么搞?好!我宣布:散會!”
社員們帶著美好的憧憬各自散去。
7.狗腎進了那里邊,除了說起來不好聽外,不愁吃不愁穿的,日子不比外面難過。可苦了在外邊的婆娘,膝下一對兒女尚幼,上邊還有兩位老人。要支撐十年哪。十年的艱辛,足以讓一個女人的青春,可驗證地、不可逆轉地消逝。
“狗腎那背時的活該。你莫要替他守活寡了,干脆帶了兒女另行一腳。”一位要好的姐妹為狗腎婆娘鳴不平。
“可是,還有兩位老人啊。我另行一腳,他們怎么辦呢?再一個,狗腎腿都折了,十年后出來,人也老了,誰來照顧他呢?”狗腎婆娘說。
其實,狗腎除了在那個方面有點過火外,對婆娘還是很不錯的。
“你就是心腸太好了。都這樣了,還惦記著他們。他們何時想到過你呢?”
“是哩。狗腎從牢房里放出來也只有四十多歲,好腳好手的,照樣能夠討吃食,你擔心他干什么呢?還是多為你們孤兒寡母想想吧。”又一位姐妹開導道。
“再怎么說,狗腎都是娃兒親爹啊。他雖有不少毛病,可對娃兒一向都是很疼的。要是另行一腳,別人怕是沒有那么真心。”
“你前怕狼,后怕虎的,就賴在那里給他守活寡好了。”幾姐妹見說不動狗腎婆娘,竟有些生氣。
“嗨,都是這該死的水庫。”狗腎婆娘嘆息一聲。
這話不巧被一路過的漢子聽見了。這漢子和狗腎有深仇,狗腎曾搞了他的婆娘。他一直都想報這一箭之仇,也把狗腎的婆娘搞了,但一直都沒能得逞。聽了狗腎婆娘這話,覺得機會來了,就把她叫到一個僻靜處,威脅道:“你剛才的話,我都聽見了。你咒這水庫,就是咒大家都吃不上飯,都餓死。這罪名比你男人還要大。你若依了我,讓我搞幾下,我就不報告。你若不依,我就去報告,連你也抓去坐牢。”
“愛告你就去告吧。要我依了你,做你娘的白日夢。”遭受沉重打擊的弱女子表現得異常剛烈。
“哼,你有種。咱們走著瞧吧。”漢子悻悻地走了。
狗腎婆娘是在第二天中午的短暫休息時被兩位武裝民兵帶到工地指揮部的。
“‘該死的水庫’是不是你說的?”楊大恨黑著臉審問道。
“……”
“你這是承認惡毒攻擊社會主義事業,咒這水庫修不好,大家都餓死?”楊大恨繼續追問。
“我……我不是那個意思。”
“那你是什么意思?”
“……”
“你說還是不說!”
“我說我說。不過……能不能讓那位姑娘出去一下?”狗腎婆娘指的是那位不到二十歲的尚未嫁人的播音員小秦。
“她是國家干部,還要作記錄的,出去做什么?”
“那……那我就說吧。我的意思是說,還餓著肚皮,狗腎那背時的就那么狠,要是水庫修成了,吃上了飽飯,那背時的更有勁了,還不把我搞……搞死了。”
狗腎婆娘實在是不愿意這樣說,可是不這樣說,怎么脫得了干系?
楊大恨登時笑翻了過去,把屁股下面那把座椅的一條腿都壓折了。兩位武裝民兵也笑得東倒西歪。惟獨那位每天用激昂之中透著甜潤的嗓音向大家播音的播音員小秦,臉一下子紅到了耳根。
笑過之后,楊大恨說:“蠢婆娘啊。你怎么這么蠢呢?大家都吃上了飽飯,你不也吃上了飽飯?你吃上了飽飯,有勁了,狗腎那狗日的不一定搞得贏你哩。”
“楊書記說的是。”
“這次就算了,你回去吧。”
“謝謝楊書記。”
狗腎事件之后,為了杜絕類似事件再次發生,楊大恨安排武裝民兵每夜巡邏。那一小撮好戰分子再也不敢輕舉妄動了。他們知道,楊大恨那狗日的文化沒有,但鬼點子多,且說到做到。真要給他逮著了,就是不辦你個流氓罪,要扣你個“腐化墮落,消極怠工”的帽子,還不是極其稀松平常的事?到時候兩口子一索子捆了出去游斗一番,那丑也要丑死人。
8.轉眼間,一個月時間過去,外公社的先頭部隊撤了下去,第二梯隊頂了上來。楊大恨讓兩位工程人員計點了一下戰果:形勢非常嚴峻,規定三個月完成的工程,一個月過去,還沒完成整個工程量的五分之一。兩位工程人員預計:這樣下去,到明年三月也完不了工。繼續干吧,嚴重影響明年的春耕生產,停工搞生產吧,撂一座半拉子水庫在那里,頂住了春汛,也頂不住更兇更猛的夏汛,要成災的,弄不好要出人命。楊大恨把工程進度及可能的后果報到縣委,縣委很不滿意。周書記跑到工地,把楊大恨一頓狠批。
批過之后,楊大恨說:“我工作失誤,我愿意接受縣委的任何處分。”
“大恨啊,我們并沒有全盤否定你的工作,你這一個月的工作,縣委還是基本肯定的。我們的目的是把工作搞好,而不是要處分誰。你不要有思想包袱。好好干吧。”周書記說。
“我一定戴罪立功。”楊大恨表決心道。
“工程進度上不去,也有客觀原因。剛開始么,戰線拉不開,有勁使不上。這不能全怪你。但你的管理也是有嚴重問題的。尤其是出了狗腎這樣的事情。不能因為工程緊張就放松了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吸取這個教訓。”
“那我們是不是要恢復每周兩晚的政治學習?”
“大恨啊,你就是工作方法上死板教條。你就不能靈活一點?社員們白天勞累了一天,晚上還要學習,效果不會好的。我看要充分發揮工地廣播站的作用,政治學習和水庫建設兩不誤。這也是一切從實際出發么。”
“還是周書記英明。”
“你不要拍我馬屁。你這同志啊,工作肯干,熱情高,就是欠方法。你要多向人民群眾學習,多從實踐中學習。”
“我一定認真學習,努力工作,完滿完成黨和人民交給的任務。”
“我看晚上派民兵巡邏這個辦法不錯,要堅持。盡管我們加強了思想政治教育,但也不排除極個別社員頭腦里殘留著腐朽沒落的資產階級享樂思想,頂風作案。另外,也可以防止極少數仇視社會主義事業的階級敵人搞破壞。”周書記說,“還有,我決定這個月就住在工地上,跟大家一起戰斗。我倒要看看究竟是廣大的人民群眾厲害,還是這龍頭沖厲害。”
“周書記,您千萬別住到這工地上來。您身體不好,您要為革命保重身體。要是信不過我的話,多派幾個人來監督也行。”
周書記十六歲參軍,十五年間大小百余戰,負傷數十次,至今身上還有三塊彈片無法取出,因此身體一直不是很好。上次開工典禮沒有來,就是上省里看病去了。更玄乎的說法是,周書記身體里有塊彈片,一直都在不停地到處游動,那次是快要游到心臟了,再不看就來不及了。
“我周滿倉槍林彈雨都過來了,到頭來還怕一座水庫不成?想當年……”周書記一時來了情緒,又講起了自己戰斗生涯中最可炫耀的一次戰例來,臉上泛著激動的紅光。
周書記的這一光輝戰例,大恨們已聽過無數回,有時是周書記親述,有時是他人轉述,但不管是周書記親口所講還是他人轉述,都驚人的一致。周書記內心深處一個最隱秘的夢想就是:親自指揮一場兵團級的大戰役,并體面地取得最后勝利。“要不是革命需要轉業到了地方,不能說沒有這樣的可能。”周書記時常這樣設想。
“硬要留下來也可以,但不能參加勞動。您的身體吃不消的。你就坐在這里指揮,讓我們放手去干。”
“住在這里卻不參加勞動,革命群眾會怎么想?會說我們共產黨的干部脫離群眾,擺官架子,光說不練。”
“你負過那么多傷,身體一直不是很好,革命群眾都知道的。他們絕不會有任何意見。”
“不要講了,就這么決定了。”
周書記親自參加水庫勞動的消息,在工地上一傳十,十傳百地傳開了。群情無比振奮。大家議論紛紛。
“周書記當過團長,立過許多戰功哩。”這個說。
“周書記負過很多傷,身上有三顆子彈沒有取出,有顆還會動哩。”那個說。
“周書記當了這么大的官還和我們一起勞動,沒變修。”
“周書記也是窮苦人出身。”又一個說。
“窮苦人出身怎么了?茍書記不也是窮苦人出身,不照樣忘本了?只知道指手畫腳,光說不練,還戴著白手套,怕和我們握手哩。”又有一個說。
“千萬莫亂說,茍書記也是縣里的大官呢。聽說除了周書記,就到他了呢。你這樣亂說,要是被干部聽到了,不得了。”一個提醒道。
“我……我就是隨便說說。”
陳秘書從縣物資局調水泥炸藥回來,聽到社員們議論,急忙找到楊大恨,說:“怎么不宣傳呢?”
“周書記不讓宣傳,說是要多多宣傳革命群眾。”大恨說。
“周書記也是革命的一員,先進事跡都該宣傳。”
“是啊!你趕快寫稿子!讓小秦念!”楊大恨恍然大悟。
是晚,吃過晚飯,周書記和大恨們坐到了一起。
“不能老宣傳我,多宣傳一下革命群眾么。”周書記說。
“您也是革命的一員嘛。和其他群眾一樣,有先進事跡,都該宣傳的。”陳秘書說。
周書記說:“是啊。革命分工不同,干部群眾其實都是一樣。不過,從明天起,你們不要再宣傳我了。我今天了解到:大樹坪公社有對年輕夫婦,新婚第二天就來了水庫工地,投身社會主義建設。我看這就是個先進典型,應該宣傳宣傳。”
第二天,這對夫婦的先進事跡,就化成了小秦甜潤激昂的聲音,響徹在工地上空。
大樹坪公社因為前不久的狗腎事件而頗受譏評。這回,縣委書記欽點的這對年輕夫婦總算為這個倒霉的公社爭回了點面子。
后來,又有一對義安的青年男女,為投身水庫建設而一再推遲婚期,同樣被大大地宣傳了一番。
龍頭寨小學的校長老劉知道了周書記住在了工地上,就派一青年女教師去工地上請周書記給小學生們講戰斗故事,對頑童們進行一次生動的革命傳統教育。周書記爽快地答應了小學校的請求。
有真正的戰斗英雄來講真正的戰斗故事,全校上下無不振奮。尤其是最先到工地搞飯吃的那幾個小家伙,滿腦子的英雄崇拜,個個的遠大理想都是長大后參軍打仗,當英雄。為了長大能夠參軍打仗當英雄,小家伙們連平常玩的游戲都帶有濃厚的軍事色彩。這可是真正的戰斗英雄的親身經歷呵,比聽老貧農訴苦要有味得多。學校請老貧農講在萬惡的舊社會的苦難,老貧農總是講,在萬惡的舊社會我們沒有飯吃,那個餓呀……孩子們心里想,現在我的肚皮也沒有吃飽呀,但這話他們不敢說出來,說出來了就是忘本,就是思想不好,要挨老師批評的。
但是沒想到,故事講完之后,周書記說:“聽說有的同學一到中午就到水庫上搞父母的飯吃,這樣不好啊。你們的父母在工地上起早貪黑地勞動,多辛苦啊。那點飯,他們自己還吃不飽哩。你們在這里讀書,畢竟比他們要舒服一些啊。”
孩子們也并不是全然不知道要心疼父母,但是他們實在是餓啊!他們實在是抵擋不住香噴噴的白米飯的誘惑,仍然照搞不誤。
周書記在工地上呆了二十來天后了解到,大部分生產隊的實際伙食,并沒有達到規定的標準,個別條件差的隊,甚至每頓只有三兩多一點。但是,并沒有聽到有人抱怨。大多數社員都知道,這是一件對他們有利的事情,再苦再累,他們也心甘情愿。開工已經五十多天了,社員們還沒吃過一頓像樣的飯菜。周書記決定,按人平半斤的標準,從縣上調來豬肉,讓社員們打打牙祭,并決定給予那些每頓不到四兩的生產隊一定的糧食補助,使參戰社員的實際伙食不低于每頓四兩。周書記還規定,龍頭寨參戰社員的分子肉也必須在工地上吃掉,不能分到人頭后帶回家吃,因為一旦帶回家里,多半是讓娃兒吃了。周書記說:“娃兒們吃肉的日子長著呢。”吃肉的時間統一規定在晚餐。龍頭寨社員的中午飯照管,晚餐吃肉算是過節。
小學里還是那位王者角色最先知道水庫上有肉吃,上了一天的課,沒有一個字聽進去,滿腦子都是肉肉肉肉……小家伙們下課后開始飛奔而來,老遠就聞到了肉香,越近越濃。伙房區彌漫的濃濃肉香饞得小家伙們唏唏嗬嗬直流口水。眼看太陽快落山了,但熱火朝天的工地上似乎沒有下工的意思。小家伙們等啊等。別說他們等得花兒都謝了,他們有足夠的耐心等待到天亮!
終于,工地下工了。與以往下工時的萎靡不振和沉默寡言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社員們精神振奮,腳步有力,話匣子幾乎全部打開,關鍵詞只有一個——肉。
“要是再來半斤包谷燒,那真賽過活神仙了。”一位男社員說。
“周書記真是活菩薩啊。”一位年長的女社員說。
浩大的人群擁到伙房區,擁進各自的伙房。那熱鬧的場面就不說了吧。只是龍頭寨大隊那些住在自己家里的參戰社員,幾乎沒有哪一位不是偷偷打包回家。想想看,一家人只有過年那天才能沾上點葷腥,這一頓上蒼恩賜的大肉,他們獨自吞得下嗎?
周書記帶了大恨們在伙房區巡視,一邊接受社員們發自內心的敬意,一邊心里尋思:“等水庫竣工了,一定讓大家再搞一頓。”
9.給社員們吃過大肉之后,周書記因健康原因回縣里去了,緊接著又去了省上的醫院,甚至連縣里的工作也交給茍書記主持了。工地上又由楊大恨統管全局。
從農歷十月下旬開工,到這時已快近兩個月了,也就是說快近年關了。盡管這第二個月已大大增加了人手,而且社員們也非常賣力,但工程進度仍然不到整個工程的三分之一。看來,要按時完成整個工程,鐵定是不可能的了。有的社員說:“周書記的病,就是被這水庫給急的。”
人們說周書記走得匆忙,沒撂下什么話,其實周書記壓根兒就沒有應對的法子。他是帶著無限的困惑和遺憾離開工地的,這一走,就再也沒有回過工地。
靠近年關,社員們有了歸心,特別是外公社遠道而來的。軍心有些浮動,楊大恨硬壓不住,就請示縣里。縣委研究決定:外公社的再堅持幾天,臘月二十五散工,有離義安太遠的,交通不便基本靠兩條腿走,路上都要兩三天。而義安公社則要堅持到臘月二十八,來年開工的時間統一規定在正月初五。
縣委的決定宣布之后,老天下了兩天大雪,即臘月十八、十九兩天。因為離規定的散工日期還有好幾天,就沒有變更計劃。無法開工,外公社的就在工棚里大睡,冷是冷了點,但不干活還每天管兩頓飯,義安公社的則回家團聚了一回。
小滿他們隊利用這兩天時間查了一件大案:生產隊倉庫里的大米整整短了一百五十斤!一百五十斤啊,五口之家可以吃上整整一個月的飽飯!
查來查去就查到了老保管頭上。
生產隊的大倉每夜都有兩名男性社員值守,而且,隊長在安排人手時,專挑平常關系不好的組成一組,不大可能監守自盜,被盜的可能性也降到了極小,因為雙方都必須非常警惕,否則出了問題,極有可能被另一方誣告。義安的倉門不是一塊整門,而是一塊一塊的,要關倉就把這一塊一塊的木板按照預先設定的順序鑲在門框兩根柱子間的凹槽里。這些木板有意弄得兩頭寬窄不一,一旦弄亂了順序及寬窄的方向,這門就很難關上。另外,這種倉門還設有專門的木制機關,要那專門的木制鑰匙才能解開,否則,只有破壞性打開。而這關鍵的木制鑰匙,就一直掌管在老保管手里。這兩個月來,老保管每天都要開倉取米煮飯,除了他,還能是誰?!
“真是看不出啊,老都老了還手腳不干凈,盡給子孫丟臉。”甲說。
“他哪來的子孫,他婆娘餓死之前屁都沒給他屙一個。”乙說。
“我看貴梁不是那種人。”丙說。
“知人知面不知心啊。他平常可能是裝出來的呢。”甲又說。
“他要搞的話,餓死人那幾年他早就搞了。我們隊雖然只餓死了十個人,可有一個就是他婆娘啊。他要是那種人,他婆娘就不會餓死。”丙又說。
“他婆娘嫁給他二十多年都沒生下一男半女。說不定他早就巴不得婆娘餓死,好重新討一房。”丁說。
“你說話怎么這么不問良心呢?貴梁叔和你并沒有仇啊。”戊說。
“我只是恨那些生三只手的。”丁說。
不但社員們各執一辭,小滿的家里對這事也有分歧。叔娘悄悄對小滿說:“小滿,可不能再做昧良心的事啊。”
“絕對不是我干的,我可以賭咒發誓。”
“難道是那老背時的?”
“我叔怎么會呢。”
老塾師也捉住小滿說:“兒啊。我們是書香門第,可不能做那昧良心的事啊。”
“不是我。倉門鑰匙一直是貴梁叔拿著,每次取米,我都不在邊哩。”
“這么說,真是他了?他婆娘餓死那年都沒這么干過呀。現在雖然還是吃不飽,但也不至于餓死呀。那時尚且知道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現在怎么反而忘了呢?真是晚節不保,貽害子孫。”老塾師痛心疾首地感嘆了一番。
大雪下了將近兩天,停了。融雪花了整整一天的時間。待大地晾干,又花了一天的時間。臘月二十二日正式復工。想到還有幾天就可以回家過年了,社員們戰斗熱情陡地高漲起來,又加上整整休整了四天,戰斗力也差不多恢復到了最好的狀態,因此,往前掘進的速度驚人的快。楊大恨看了,心里直高興:“要是一直都有這樣的速度,那該多好啊。”
正當大家都沉浸在這驚人的速度帶來的喜悅之中時,有一個人對此表示了深切的憂慮和不安。那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因貪污事件被關進公社臨時牢房的老保管的精神恍惚的哥哥棟爺。棟爺說:“你們這樣蠻干,遲早要出人命的。”
棟爺是開工兩個月后才首次游歷到這工地上的。這真是件讓人奇怪的事情。據有心人觀察統計,棟爺這幾年的漫游,從沒超出義安地界,而又以龍頭寨為主。他怎么會兩個月后才游到工地上呢?何況,棟爺是極愛熱鬧的人,尤其是恍惚以后。
盡管那時早已破了四舊立了四新,但相當一部分社員的內心深處還是很迷信的。他們聽了棟爺那張烏鴉嘴里噴出的屎話,心里極其不安。
“棟爺那背時的,真是恍惚了,大過年的說這樣不吉利的話。”社員甲說。
“棟爺哪里是恍惚,他心里明白著呢。他弟貪污糧食坐牢了,他心里不平。這是在發泄不滿哩。”社員乙說。
“棟爺以前上過戰場,殺過人,心腸歹毒哩。”社員丙說。
“棟爺以前殺的是日本鬼子,都是惡人,怎么能說人家心腸歹毒呢?”社員丁說。
這是唯一為棟爺辯護的聲音。接下來依然是一邊倒的指責甚至破口大罵。這些罵語極其不雅,不錄。
棟爺那話是臘月二十三日下午五點左右說的,翻過一個晚上,又過了一個上午,竟一語成讖了。二十四日下午三點左右,出大事了。在義安公社和大樹坪公社取土區相接的地方,出現了大面積滑坡。當場就死了三條人命,還有一位重傷者在送往醫院的途中死亡。這位最后未能挺過來的重傷者不是別人,正是倒霉的狗腎那苦命的婆娘。至于傷者,據后來的官方統計:共計一十八人,其中重傷六人,輕傷十二人。有位剛從部隊復員回來的聰明后生被砸傻了,但是好胳膊好腿,不知該算重傷還是輕傷。
干起工作來從來不知道什么叫怕的楊大恨,看了這血淋淋的場面,竟也尿了一褲襠,半天才回過神來,急急跑去給縣委打電話:“不……不好了,出……出大事了。”
這幾天,縣里正在開年終總結大會,出了這天字號的大事故,這會是絕對沒有必要再開下去了。縣委班子除了留一位常委值班外,全部趕往事故現場。
三個小時之后,三部吉普車齊刷刷停在了工地前的空地上。兩個半小時是吉普車從縣城到義安最快的速度。
接下來的兩個小時之內,縣里的,地區的,還有鄰縣的救護車陸續到達。還來了位分管農田水利的行署副專員。
出了這天字號的大事故,已不再是批評幾個人的問題了。楊大恨,隔離審查!兩位技術員,隔離審查!茍書記對三人說:“待查出了你們失職的證據,我要追究你們的刑事責任!”
“今天是臘月二十四呀。山神土地都到天上開會去了,地上沒有主事的了,怎么不出事呢?”一位社員大概是嚇蒙了,竟當著縣委領導的面說出了這樣的混賬話。
“把這個散布封建迷信言論的壞分子也捆起來!”茍書記命令。
那位糊里糊涂的社員也被糊里糊涂地綁走了。
10.傷勢較輕者被連夜送到縣醫院接受全縣最好的治療,傷勢較重者則被直接送到地區醫院的重癥病房。所有這些人的所有費用均由公家承擔,因此,他們及其家人對黨和政府都非常地感激。
死難社員的善后工作,只是狗腎婆娘有點特殊,公婆已老,兒女尚幼,而男人又正關在監獄里改造。這情況縣里是清楚的。茍書記再三思考之后,向分管政法的副書記征詢:“如果李剛木在監獄里表現很好的話,是不是可以考慮提前釋放?”
茍書記稱的是狗腎的正式名字,作為縣里的領導,他可不愿意像有的干部那樣,也和社員一般稱呼別人的外號。
狗腎的案子,事實認定是否清楚?量刑是否過重?人們私下一些議論也傳到了茍書記的耳朵里,只是他當時分管農業,不便過問政法部門的事情,現在雖然代理老周書記主持全面工作,但案子已被辦成了鐵案。更何況,他只是暫時代理一下老周書記,老周書記完全可能“康復”回來繼續主政的。
就把監獄長叫來詢問。監獄長報告說:“打斷的肋骨和腿都已接上。兩顆門牙就沒有再鑲上去了,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醫生說了,這個病人的身體底子非常好,完全康復是非常有希望的,要是換了別人,八成就廢了。”
“婆娘犧牲的事,告訴他了嗎?”茍書記問。
“怕影響改造,就暫時還沒有告訴他。”
以狗腎的性情,要是知道老婆就這樣說沒就沒了,八成會一恨之下把自己的那條好腿也給廢了的。
茍書記“哦”了一聲就沒有再說什么。
狗腎關在牢里不知自己的老婆已沒,在省城醫院里的老周書記里聽到這天字號事故后,沒有挺過來,這位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帶著無限的遺恨離開了人世。縣里上上下下又忙亂了兩三天。縣里頭頭們的大年也就被這接踵而至的悲痛事件沖到了九霄云外去了。
忙完了周書記的喪事,已是大年初二。茍書記——這時已被地委正式任命為縣委書記——沒有停下來休息半天,緊接著召開了一個縣委常委擴大會議,專門研究水庫上的事,因為按年前的部署,初五就要復工了,再不定奪,就會亂套。
工程的前景成了爭論的焦點。一派堅決主張要按原計劃搞下去,建議動員全縣所有可以動員的力量,實行三班倒,連日連夜地干,不怕干不好,并說這是周書記的遺志,現在已進入關鍵時期,千萬不能退縮。另一派則主張修正原設計方案,不要搞得那么大,弄個原設計規模的一半就差不多了,灌溉范圍也就限于義安公社,理由是,這一帶到處是崇山峻嶺、懸崖峭壁,那水渠一定更難修。
兩派爭得不可開交。前一派罵后一派是保守派、投降派,缺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是膽小鬼,甚至罵他們是黨內的走資派。后一派則指責前一派不關心社員的疾苦,嚴重脫離革命群眾。要不是工地上死傷了那么多人,怕是沒有后一派說話的份,也只有這一苦難事件才使得他們的立論稍微顯得理直氣壯一些。盡管如此,前一派的聲音還是要高亢洪亮得多。如果進行舉手表決,前一派一定會以絕對優勢奪得這場論辯的勝利。
但茍書記沒有讓這一重大問題進入表決程序,而是采取了一個貌似折中的辦法。茍書記說:
“我看這樣吧。原設計方案不要動,因為這也是班子研究決定的,又不是哪一個人決定的。再說,周書記剛走,我們就更改原方案,這樣也不太好吧。我認為這個方案本身并沒有什么問題,但我們在具體實施時,考慮得還不是很周全。以我們現在可以動用的人力物力,要一氣完成是不可能的。過去兩個多月的實踐已證明了這一點。我們不妨量力而行,把這整個工程分成三期,這次完成第一期。第一期完成設計壩高的三分之二,再把義安境內的水渠修通。我計算了一下,這樣一來,可以灌溉義安百分之六十的農田約一萬八千畝,基本可以解決義安的吃飯問題。第二期則完成剩下壩體的修筑,及相應的輔助設施,如小水電站等,同時拉通到大樹坪的水渠。第三期則主要是把水渠往更廣泛的范圍延伸。我計算了一下,按照原設計的庫容量,灌溉六個公社沒有問題。年一過又要搞農業生產了,如果按原計劃搞下去,參戰公社的大部分勞動力會被水庫拖住,會誤了生產的。如果先完成第一期,開年再集中力量干一個月就差不多了。外公社的全部撤下來搞生產,義安也只要留下少部分人馬做好收尾工作,大部分撤下來搞生產。另外,這一個月全縣的石匠都要集中起來,把義安境內的水渠和虹吸管拉通。別到時候水庫修好,水渠沒拉通,裝了一水庫的水派不上用場,又讓它白白流走。至于二期三期,今后條件成熟了再搞。”
后一派對茍書記的這一安排打心眼里叫好。前一派因為茍書記并沒有從根本上否定既定方針,只是把整個工程進行了分期,也不好再說什么。茍書記這個貌似折中的方案就這樣通過了。
發文件是來不及了,縣委辦的秘書連夜打電話把縣委的最新部署通知到了各有關公社。各有關公社又連夜通知各有關大隊。務必保證按縣委的最新指示辦。
11.雖然捧了個“革命烈士”的光榮招牌回來,但死難者親人心中的滴血還是長時間嘀嗒不止。其他社員的驚魂則隨著時光的流逝漸漸平定。寒磣的大年一過,他們的內心已完全恢復了往日的平靜,又作好了重上戰場的精神上的準備。
正月初五,水庫按原計劃復工。茍書記親臨現場,說了一通鼓舞人心的話。因為只完成一期工程,服務范圍僅限于義安,原計劃中要惠及的大樹坪、螞蝗溪、老寨坳等公社的社員就有些不滿,有個別膽大的甚至把不滿說了出來。茍書記就耐心地作解釋,做工作。為了讓廣大社員再一次從內心里真切感受到黨的溫暖,政府的關懷,茍書記決定,在大部隊撤出戰斗之前,再搞一頓周書記那樣的大肉。
聽說又可以搞一頓大肉,有的社員就得寸進尺,要求馬上就搞。茍書記就說:“你們才剛過完年沒幾天,嘴巴上的豬油恐怕還沒揩干凈。等到大家快想不起肉是什么味道的時候再搞,不是更有味道么?”
廣大社員連連稱是。
陳秘書頂替楊大恨做了義安的書記,也成了這工地上事實上的總指揮。工地上的章程并沒有什么太大變化,除了豎了一塊醒目的安全警示牌外,該干啥還是干啥,該怎么干還是怎么干,該什么時候開飯還是什么時候開飯。只是陳書記讀過高中,算是有文化的知識分子,說話要文明得多,不像楊大恨那樣整天罵罵咧咧。但也有部分社員覺得,楊書記比陳書記要有味一些。
水庫的一期工程是在農歷三月的一個艷陽高照的勝利的日子里竣工的。
照例要搞個竣工典禮。但這典禮的聲勢遠沒有誓師動員大會那么浩大,規格也沒有那么高,茍書記去地委開會去了,縣里只派了革命委員會的第五副主任。
還要給這水庫起個名字。龍頭寨,甚至整個義安的社員都希望就叫龍頭沖水庫,但縣里覺得這名字缺少時代氣息,要另起,要等茍書記回來開會研究。
為了給這座水庫起個合適的名字,縣里的頭頭們又激烈地爭論了一番。
縣革委會的第六副主任——也就是周書記時代的湯秘書——說:“我們修這座水庫動用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還死傷了那么多人,它是全縣人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的集中體現。就叫英雄水庫吧。”
茍書記說:“和平年代,死人畢竟不是什么好事。我們修這水庫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解決社員們的吃飯問題,讓他們過上幸福生活。還是叫幸福水庫吧。”
責任編輯肖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