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很多人成了低碳飲食的踐行者。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低碳飲食呢?
低碳飲食原意指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低碳飲食的概念,是由阿特金斯醫生在1972年撰寫的《阿特金斯醫生的新飲食革命》中首次提出的。低碳飲食最初主要是作為減肥方式為人們所知,強調不吃主食,以果蔬為主。不過時至今日,低碳飲食已經從以往單純的減肥方法變成了健康環保的飲食方式。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低碳飲食
筆者調查發現,目前很多崇尚低碳飲食的人其實并不明白其概念,往往把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和低碳生活主張下的飲食混為一談,認為如今熱門的低碳飲食就是少吃肉甚至不吃肉。
營養專家表示,此低碳非彼低碳,低碳飲食不是不吃肉,而是要因人而異選擇肉類。
營養專家把動物肉類形象地劃分為四條腿、兩條腿及無腿肉類。四條腿的肉類包括豬肉、牛肉、羊肉和狗肉等,含有很高的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過多食用會導致肥胖。兩條腿及無腿肉類主要指雞肉、鴨肉、魚蝦等,優質蛋白和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營養成分容易被人體吸收。選擇肉類時要因人而異,要多吃白肉少吃紅肉,這才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飲食方式。
低碳食品:時令果蔬
低碳飲食究竟該吃什么?營養專家認為:時令果蔬不僅營養價值高,而且于環保有益,是最典型的低碳食品。時令果蔬中蛋白質、維生素、無機鹽及纖維素等營養元素的含量比較高,而且易被人體吸收。多食用時令果蔬不僅可以控制體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三高”疾病。
從環保角度而言,時令果蔬作為低碳飲食的主力也當之無愧。日常飲食:少吃加工類食品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超市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市民形成了在超市購買食品的習慣,品種多樣、環境舒適、衛生、便捷讓市民感受到了超市的便利,可是,許多人沒有意識到正是這種便利,埋下了健康和環保隱患。
超市80%~90%的加工類食品都屬于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包括腌制類食品、油炸類食物等。這些食品加工時耗能、耗電,加工過程中要添加許多食品添加劑。食用后會產生塑料垃圾,不僅營養價值低,甚至還含有許多對人體有害的添加物。
回歸天然,購買農貿市場的天然食品,抵制加工類食物,才是真正符合健康要求的低碳生活。
低碳烹飪:煮、煲、燙
除了食材選取外,選擇合適的烹調方法也是低碳飲食的關鍵環節。
炸、炒、烤會產生許多油煙以及各種致癌物質,不僅污染空氣、破壞環境,而且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既然煎、炸、炒、烤不可取,那什么烹飪方式才符合低碳標準呢?在日常烹調中應多采用清蒸、涼拌、白灼等簡單加工方式,減少油炸、油煎和隔水燉等碳排放量大的加工方式,一方面可以減少污染物和廢氣的排放,對空氣和環境有益,另一方面也是保證人體健康的低碳烹飪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