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張今年23歲,剛剛大學畢業,在學校里是出了名的運動健將。不過這半年,他的身體卻總是不太舒服,不但反復出現皮疹,還伴有胸悶、喘息、呼吸困難等癥狀,而且越來越嚴重,沒辦法,他只好到醫院尋求幫助。在詢問病史過程中。醫生了解到這樣一個現象,小張病情的發作似乎與運動有關。但與運動量的大小并無直接關系,有時候較小的運動量也可引起皮疹和喘息。醫生分析。如果將小張的病單純診斷為運動性過敏性疾病似乎有些牽強,因為運動性過敏反應疾病。其發作條件必須是劇烈運動、運動量很大。因此,醫生認為小張的病情并不簡單,在運動引發過敏的背后一定還有更深層次的問題。
在進一步的詢問之下。醫生真的發現了新問題,小張發生過敏反應之前都進食過貝殼類食物。不少人都知道,貝殼類食物是引發過敏反應的食物之一。經分析,醫生認為小張的發病經過是這樣的:先是可能食用了有致敏作用的貝殼類食物。成為發病的基礎。但單純的食物因素沒有引起過敏發作。之后的運動,特別是比較劇烈的運動就有可能成為誘使過敏發作的條件。這樣。在食物與運動的共同作用下。小張就出現了皮疹和胸悶、呼吸困難等過敏癥狀。臨床上,把這種現象稱為食物依賴運動誘發過敏。
食物依賴運動誘發過敏是一種極其特殊的過敏性疾病。發生率較低。該病患者多為10~30歲的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發病特點是,先有食用某些特定食物的情況,如貝類、酒精、番茄、芹菜、草莓、牛奶、面食等,之后的1~2個小時去運動,如跑步、打籃球、踢足球等較強運動量的活動,從而在運動后引起過敏發作。一般表現為全身性蕁麻疹,大片狀的風團,同時可發生支氣管哮喘,因而還會有胸悶、喘息等癥狀,另有部分患者可能出現喉頭水腫、腹痛腹瀉等癥狀,甚至引起過敏性休克或意識障礙。
目前,學者對食物依賴運動誘發過敏發生機制的解釋是:食用某種特定食物使患者機體產生超敏反應,降低了身體內肥大細胞脫顆粒反應的閾值,但單純食物因素尚不會引起過敏反應的發生。如果食后去運動,則可因運動觸發了肥大細胞脫顆粒。造成過敏反應的發生。因此,對食物依賴運動誘發過敏的患者來說,如果明確了是在食用何種特定食物后導致運動過敏發作,那么就要在日后杜絕再次食用這種食物。一旦不小心食用了含有這種食物的飲食。那么就必須在食后的2~4小時內避免任何運動量大的活動。
針對食物依賴運動誘發過敏的治療,首先是立即停止運動,迅速去附近的醫院或診所治療,僅有皮疹者可單獨使用抗組胺藥,合并喘息及其他情況者必須聯合應用腎上腺素和抗組胺藥,必要時加用糖皮質激素,以有效緩解癥狀,改善病情,防止發生過敏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