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術豬肚粥]
原料豬肚1個,白術30克,檳榔10克,粳米100克,生姜少量。
制作:洗凈豬肚,切成小塊,同白術、檳榔、生姜煎煮取汁,去渣,用汁同米煮粥,豬肚可蘸麻油、醬油佐餐。
效用:補中益氣,健脾和胃。適宜于脾胃氣弱、消化不良、不思飲食、倦怠少氣、腹部虛脹、大便泄瀉不爽等癥。
[小茴香粥]
原料:炒小茴香20克,粳米100克。
制作:小茴香放入紗布袋內,加水先煮30分鐘再入洗凈的粳米,加適量水煮粥至熟。
效用:行氣止痛,健脾開胃。適于陰寒酸痛、寒疝疼痛、睪丸腫脹偏墜,以及脘腹冷痛、嘔吐食少、慢性胃炎等癥。
[山蓮葡萄粥]
原料:生山藥(切片)50克,蓮子肉50克,葡萄干50克,白糖少許。
制作:將三物同煮熬成粥,加糖食用。亦可將三物同蒸爛成泥,加糖食用。
效用:補中健身,益脾養心。凡因心脾不足而引起的怔忡心悸、腹脹便清、面色黃白、乏力倦怠、形體瘦弱等癥,皆可輔食此粥。
[柿餅飯]
原料柿餅50克,糯米250克,白糖100克。
制作:柿餅用水洗凈,切成約0.5厘米見方的顆粒。糯米淘洗干凈,與柿餅粒和勻置飯盒內,摻入清水約500克,再放入屜內蒸約40分鐘,取出后加糖食用。
效用:健脾、益胃、降逆。適宜于胃氣虛弱或胃虛有熱的嘔吐等癥,及病后體虛、虛呃及胃神經官能癥患者。
[參棗米飯]
原料黨參25克,大棗50克,糯米250克,白糖100克。
制作黨參切片,與大棗25克水煮提取濃縮液50毫升。另將大棗25克放在大瓷碗底,上面放淘洗干凈的糯米,加水適量,上屜蒸熟,扣在盤中。再將黨參、大棗濃縮汁加白糖100克,溶化成濃汁,倒在棗飯上即成。
效用:健脾益氣。適宜于體虛氣弱、乏力倦怠、心悸失眠、食欲不振、便溏浮腫等癥。
[益脾餅]
原料:白術120克,干姜60克。雞內金60克,熟棗肉250克。
制作:白術、雞內金皆用生的,分別先軋細后焙熟,再將干姜研細,加棗肉,同搗如泥,做小餅,在炭火炙干即成。
效用:溫中補脾,助胃消食。凡因脾胃濕寒、中陽不振而引起的飲食減少、久瀉不止、頑谷不化者,皆可食用。
[黃芪粥]
原料:制黃芪30克,粳米100克。
制作:黃芪切片,加10倍量水煎30分鐘,濾過取汁。再加同量水蒸一次,取汁去渣。粳米洗凈,加黃芪汁及適量水煮粥。
效用:補中益氣、健脾。適宜于脾肺氣虛、神倦乏力、食少便溏、氣短懶言、自汗等癥。
[人參茯苓生姜粥]
原料:人參5克,白茯苓20克,生姜5克,粳米100克。
制作:將人參、生姜切為薄片,茯苓搗碎,三藥合并浸泡30分鐘,煎取藥汁,后再加水煎取汁。將兩次煎藥汁合并,分早、晚兩次同粳米煮粥服食。
效用:益氣補虛,健脾養胃。適宜于氣虛體弱、脾胃不足、倦怠無力、面色蒼白、飲食減少、食欲不振、反胃嘔吐、大便稀薄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