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的病交給醫生
有的患者之所以不按照醫囑服藥,其實是在擔心藥物的副作用。在臨床上不乏這樣的病人,醫生開了處方,病人第一句話就問:“有沒有什么副作用?”去藥房拿到藥以后,先看說明書上列舉的副作用有哪些,服藥期間時時刻刻盯著自己有沒有出現副作用。
其實這樣做大可不必,為什么呢?
首先,所有的藥物都會有副作用,但大多數都是“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并不是一定會出現的。事實證明,出現嚴重副作用的幾率其實是非常低的,否則這種藥物也不太可能被批準上市。
況且,什么事情都要把握住一個“主要矛盾”,當您考慮服藥會不會有副作用的時候,不妨反過來想一想:自己的病情可以不服藥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說明您此時的主要矛盾是治療疾病,而不是擔心有沒有副作用。其實。不僅是藥物,連食物都會有副作用——大魚大肉吃多了也會患上高血脂、糖尿病的。
更為關鍵的一點是,即使出現了什么副作用,也是應該是由醫生而不是由您來關注的問題。醫生既然開出了這樣的處方,其實是已經對您的情況進行了評估。權衡利弊之后做出的處理意見,也自然要為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負責。如果患者真的出現了什么副作用,正確的做法是去找醫生,醫生肯定會根據您的情況對藥物做出調整。整天擔心“有沒有副作用”,其實是一種越俎代庖的思維模式。這就好比您去坐飛機。駕駛飛機避開危險、安全抵達目的地本來是駕駛員的任務,乘客有必要為此戰戰兢兢嗎?
所以說,作為醫生,我對患者的建議是“把病交給醫生”,您只需要按照醫囑來接受治療就好,其余的問題,醫生會幫您解決的。
“想當然”不可取
有人看到這里可能會想了,西藥有副作用,中草藥是不是沒有副作用啊?
您還別說,抱著這種想法的人還真不在少數。
記得有這么幾次,我曾經遇到過這樣的患者,一進診室的門,便有氣無力的坐在凳子上,先沖我擺擺手,搖搖頭:“我可不吃西藥啊!”
由于一些不準確的宣傳,很多人都“一廂情愿”地認為中藥都是純天然制劑,沒有副作用,這其實是一種“想當然”。各位讀者朋友,請您仔細想一想,西藥都是高度提純的化學品,成分如此單一,尚且不能避免副作用,中草藥這么多雜質,而且動輒幾十味藥材一起使用,怎么會沒有副作用呢?有意思的是,我國的傳統中醫學理論從來都沒有說過中藥沒有副作用,“是藥三分毒”的祖訓您肯定聽說過吧?
臨床上,“想當然”的病人大有人在。有些患者甚至憑著自己道聽途說、一知半解的醫學知識,自己隨便給自己“診治”。所謂的“治療方案”往往也是“想當然”的,結果多半是導致藥物的濫用。筆者讀大學的時候,曾經聽一位老師講過這樣的話:“每個中國人都是半個赤腳醫生?!碑敃r只當作是一句玩笑話,自己當了醫生以后才發現此言不虛。比如說心理科的安定類藥物,是被公眾普遍濫用的一類藥物。很多人只是從別人那里聽了一面之辭:“安定類藥物會依賴。吃了會離不開!”于是便不敢連續服用,今天吃明天不吃,害怕依賴成癮。殊不知,這種間斷服用的做法才是導致安定類藥物依賴的罪魁禍首。
以上種種問題。歸根結底都是“想當然”惹的禍,這里筆者要鄭重提醒大家。健康可不是鬧著玩兒的,別拿自己的身體開玩笑!
天下沒有兩個人得一樣的病
更有甚者,有的患者朋友生了病之后??偸窃诖蚵爠e的病友在哪里看的病,吃的什么藥。于是見了醫生后便要求醫生給自己開一樣的藥物,有人甚至還拿從別人那里道聽途說來的小道消息跟醫生抬杠:“別的病友說吃這個藥能好……”,把醫生搞得哭笑不得。有些病人甚至“照葫蘆畫瓢”,自行購買藥物服用,釀成嚴重后果。
我們都知道,天下沒有兩個一樣的人,自然也不可能會有一樣的病。別人服用某種藥有效,只能說明這種藥對他的病是對癥的??墒牵皇撬?,您的病情也和他不一樣,怎么保證這個藥對您也有效呢?
有些不法分子正是看準了很多病人盲目輕信病友,“攀比”治病的心理特點,誘騙病人上當——現在醫院里面“醫托”橫行,正是因為有這個市場。
所以,請您切記:天下沒有兩個人得一樣的病,看病切勿“攀比”!
以上只是列舉了筆者從一個醫生的角度看到的患者在求治過程中最常出現的問題,衷心希望各位朋友在以后的求醫問藥過程中能夠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