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民歌真實地道出了常德的美麗富饒。常德地處武陵山下,洞庭湖濱,紊有“魚米之鄉”的美稱。“才魚子,鱖魚花,鯽魚腦殼不吐渣。”常德因得天獨厚的飲食資源,在美食制作方法上便獨樹一幟,其中魚肴技壓群芳。只要享用了一款味道鮮美得無以復加的全魚菜。就會成為你的最愛——剁得細細的黃辣椒丁均勻地覆蓋在雪白的魚頭上,魚身四周圍著碧綠的香菜,點綴其問的還有黑色的豆豉,一定會勾起遠在海角天涯的常德人美麗的鄉愁吧。下面介紹常德常見的幾種魚類魚肴,以達見一斑而窺全豹之目的。
鱖魚
鱖魚,又稱桂魚、桂花魚、羊眼桂魚等,是備受消費者喜愛的魚類。鱖魚體色鮮艷,斑斕多彩,豐腴玲瓏。洞庭湖區和沅江、澧水均有出產,鱖魚不僅分布廣,而且種類多。據地方志記載。常德境內所產鱖魚有無斑鱖、暗鱖、長鱖、波紋鱖等數種,尤以翹嘴鱖、大眼鱖、斑鱖為多,產量最高。
鱖魚肉質雪白,細嫩,脂多,刺少,味極鮮美,極富營養,是筵席上的佳肴,蒸、煮、燴、炒……無不相宜,“糖醋鱖魚”、“紅燒鱖魚”、“叉燒鱖魚”、“網油鱖魚”等素為常德地方名菜。其中“糖醋鱖魚”便是常德魚類制作食品中的翹楚。
糖醋鱖魚焦脆并帶有甜酸味,吃起來十分爽口,它選料精,烹調方法比較講究,但也并不難掌握。
鱖魚買回家后,先剖好,洗凈,打成刀花。并上好漿(漿即是將生粉加水調和,使其不干不稀;上漿則是把打好了刀花的魚放在漿汁里滾動,使其渾身都沾滿漿汁)。將油在鍋里燒到七成熱后,把上了漿的鱖魚下鍋。這時最重要的是掌握火候——火不能太旺,亦不能太弱。太旺了,會把魚燒焦炸糊;太弱了,魚則不焦不脆。等到魚的兩面都炸成金黃色,將魚起鍋。這時盡快把味碗調好(鍋里的油倒出,再將鍋架在火上。倒點水。再放進白糖、姜米、陳醋、味精并拌勻)。調好的味碗稱為濃稀適度的鹵汁(調味碗時要掌握好白糖和醋的用量,一般是一斤半魚用白糖四兩,醋一兩。如果這兩味主料放少了,便不能突出“糖醋”的特點),鹵汁調好后,立即將它淋在橢圓形瓷盤里的魚身上。這時只聽得一陣嗤嗤嚓嚓聲,魚皮便變得十分焦脆了。
另外,鱖魚腹中的幽門垂,俗稱“鱖魚花”,經名廚烹調,色味俱佳,是難得的珍饈。
鳊魚
鳊魚,又稱武昌魚,是洞庭湖以及沅澧流域出水的一種珍貴魚類,《詩經》載:“豈其食魚,必河之舫”。可見。兩千多年前,人們便把它稱為垂釣對象和食用佳肴了。公元3世紀,吳王孫皓從南京遷都武昌,老百姓怨聲載道。有人引用當時童謠“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上疏諫阻。于是鳊魚始有武昌魚之名。唐宋以后。鳊魚更是名聞九州。杜甫詩“漫釣江頭縮項鳊”。以及蘇東坡詩“長江繞廓知魚美”,都是指鳊魚而言。古詩中亦有“結得青絲千縷網,還須折柳半銀鳊”句,說明當時鳊魚是洞庭湖水鄉漁民的主要捕撈對象。
常德所產鳊魚,主要有長春鳊(長身鳊)、三角鳊(三角魴)、團頭魴(草魴)、華鳊(大眼鳊)四種,統稱為鳊魚。共同特征是。體呈菱形或略呈三角形,頭小略尖。高而側扁。主要區別是,長春鳊青灰或銀白色,華鳊深灰或灰白色。三角鳊和團頭魴則呈灰黑色。
每年冬季,便是捕撈鳊魚的主要季節。武陵漁民用撒網、卡釣、花籃等捕獲。鳊魚因其肉質嫩、味道好,骨刺少,魚頭小,蛋白質等營養成分比一般魚高,尤以脂肪最富。頗受消費者歡迎。
水魚
水魚并不是魚,而是一種兩棲爬行動物。其頭像龜,但背甲沒有烏龜波浪似的條紋。因“鱉行蹩蹙,故謂之鱉”;因全身披甲,像古代武士,而稱“甲魚”;因它身體扁平、橢圓成團的形狀,又叫“團魚”。常德歷來盛產水魚。《墨子》記述楚國江湖“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宋《圖經本草》、明《一統志》和武陵地方志稱,沅芷澧蘭均產鱉。
據《詩經》載,遠在周代,帝王就把鱉作為珍貴食品,用以犒賞貴賓和有功之臣——“飲御親友,烹鱉膾鯉”。水魚可謂全身是寶,它的甲、肉、頭、血、脂及卵均可入藥。據現代藥理研究,水魚富含動物膠、角蛋白、鈣、鐵和多種維生素等物質,有滋陰補腎、降熱、祛癥和消腫去瘀、破結軟堅之功。入方治結核有奇效。民間還流傳著水魚能醫治癌癥的說法。
一道“黃燜野生水魚”是武陵膾炙人口的經典菜。其制作方法是,將三至五斤重的野生水魚洗凈,切法也很講究,必須沿裙邊切為兩半,使其背殼完整。然后入沸水鍋過水一分鐘,再起鍋待用。接著,將精油燒至八九成熱后。放八濾干待用的野生水魚,入鍋爆炒,待野生水魚呈金黃色時,放入料酒、精鹽、桂皮、花椒、生姜片、四五個八角和數個瓦爾崗“魯胡子”朝天椒等調味品。炒好后加入高湯煮開起鍋,再入高壓鍋和蔥包燜三分鐘,盛放在精美的湯瓷碗中。盛法亦很考究,甲殼覆蓋在水魚肉上,在濃湯中半掩半現……食客竹筷未下,不禁食欲大開!
常德水魚產量為湖南之冠。春夏秋冬均有水魚銷售港澳和海外市場。
銀魚
傳說王母娘娘兩支插發的碧玉簪掉落南湖后,化為一對潔白透明的銀魚。它們繁殖生息,代代興旺,是常德著名特產和傳統的出口商品。銀魚又名面條魚,光滑無鱗,頭小,嘴尖,前段較圓,后部漸扁;腹部薄如紙,尾鰭深分叉,一般僅三五寸長。銀魚與水天一色。既巧妙地隱蔽了自己,又便于襲擊比自己更弱小的魚蝦。
銀魚是壽命最短的魚,一生只能活一年。但其生長速度卻十分驚人。每年五月以后的魚苗,十來天就增重一倍,六月以后,就長得很肥壯了。八、九月所產“無氣魚”優質味美,價值最高,是筵席上的珍品。銀魚富含脂肪、蛋白質及其他營養物質,《本草綱目》稱,銀魚甘、平,食之甚美。“作羹食,寬中健胃”。習慣吃法有銀魚包餃子、炒雞蛋、炒韭菜等。富有特色的漢壽“白銀魚”、“銀魚氽湯”是武陵名菜之一。銀魚除鮮食外,多曬成千魚(燕魚)出售,品名“粉條”,長約一寸的是上品。
銀魚曾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深受國際友人歡迎,暢銷海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