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3G、 三網融合技術的發展, 人們對衣、 食、 住、 行有了更新鮮的認知和體驗, 足不出戶通過手機買衣服、 訂餐、 訂票、 訂酒店,更可以通過手機視頻模擬真實場景身臨其境。 手機成為人類器官的延伸, 人們通過手機處理各種需求, 并且與之24小時親密接觸。
試想一下, 你在深圳想吃北京烤鴨, 直接通過手機找到方圓幾公里內的烤鴨店,然后根據 “大眾點評” 來選擇評價較高的店; 當你在逛北京國貿時, ZARA新品到貨信息、 CK打折信息、 VERTU新品展示等很多匹配信息就會反饋在你手機上, 它可以根據你的意圖反饋品牌折扣信息和新品到貨信息等, 這種手機廣告非常精準。
以前常見的手機廣告主要有點告 (SMS/MMS) 和直告 (WAP網站的圖片和文字鏈接廣告) 兩種。 未來可以呈現出更多種形態, 甚至跨界式的發展, 至少有五種模式: 1.SMS/MMS廣告;2.手機互聯網廣告(Mobi le Web) ; 3.手機視頻廣告 (Mobile Video) ;4.手機程序廣告 (Mobile Application ) ; 5.手機電視廣告 (Mobile TV) 。人們常說的 “垃圾短信” 屬于第一種模式, 它有超高的用戶到達率和超高的侵入性,所以這種廣告形式容易惹人厭, 唯有12580屬于正規軍, 有一定的針對性和固定的用戶群。
第二種模式: 因為用手機上網往往是處在時間間隙和移動的狀態中, 因此手機網絡廣告是專門針對用戶的使用習慣, 把網頁搜索變為內容搜索, 對什么用戶顯示哪條廣告則需要在廣告管理后臺做出定位匹配。
手機廣告的下一步是移動互聯營銷, 手機連接因特網, 手機和每個人的身份相綁定。 一個手機號碼代表一個人, 每一個用戶的身份都是清晰的, 用戶在互聯網的軌跡也是清晰的,這樣廣告的投放就有很高的精準性。
第三種模式: 互聯網的YouTube在線視頻網站, 其特有的廣告盈利模式相信也會被成功復制到手機視頻廣告上, 視頻緩沖間隙的短秒廣告比較容易被接受。 據艾瑞 《2010年中國手機視頻用戶行為研究報告》 數據顯示, 用戶對于手機視頻廣告具有較好的接受度。
第四種模式: 智能手機的興起, 尤其是Android迅速發展, 激活了手機游戲和手機軟件的廣告潛力。 據統計, iPhone目前有30萬個應用程序, 多數都有廣告植入, 如裝置有重力傳感器的賽車游戲, 以及角色扮演和生活指南手機程序, 另外iPhone則將嵌有廣告的游戲/軟件免費提供給用戶下載, 同樣可以實現盈利。
第五種模式是手機電視廣告, 即在播放視頻的時候屏幕下方顯示廣告鏈接, 用戶可以隨時點擊。 如日本的One-Seg手機電視的互動模式, 雖然手機電視是免費的, 但用戶可以在看手機電視的同時參與回答問題, 運營商以此獲得數據業務的收入。 這種互動模式完全可以移植到廣告上來。
據CNNIC第24次互聯網統計顯示: 手機網民平均每天上網達97分鐘, 每周上網達11.3個小時。 中國目前有6.5億手機用戶 , 全球有16.3億手機用戶 , 隨著手機上網用戶和上網時間的增多, 手機作為新媒體的影響力將會越發重要。
面對這一片藍海, 品牌制造企業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用戶數據庫進行營銷, 對目標對象進行分眾, 定向發送廣告, 同時利用手機的互動性, 判斷量化廣告的有效到達率。
當廣告也玩跨界, 當消費者與廣告無縫交互, 當廣告成為一種需求服務的時候, 廣告的價值就會被釋放。 消費者從了解、 認知到購買, 與商家、 其他客戶交流互動, 用最簡單的商業模式、 最短時間交易, 完成一次需求的過程, 省時又省心, 手機廣告扮演著重要角色。
三網融合, “第五媒體” 的春天還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