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思索之樹結下的金果!誰想品嘗它的滋味,就得先學會思索。——雷抒雁
□詩是詩人全部身心和現(xiàn)實人生的融合,沒有這個血肉的融合,詩和詩人都無法創(chuàng)造出賴以立腳的地方。——牛漢
□詩不生于沒有潤澤的心,只有熱愛生活、葆有一顆活潑的童心的人才最容易發(fā)現(xiàn)詩;而一個對周圍世界冷若冰霜、心靈凍結成冰的人,自然與詩絕緣了。——吳思敬
□詩人和藝術家尋求靈感,往往不在自己“本行”的范圍之內而走到別種藝術范圍里去。他在別種藝術范圍之中得到一種意象,讓它在潛意識中醞釀一番,然后再用自己的特別的藝術把它翻譯出來。——朱光潛
□寫作者首先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所堅持的部分在現(xiàn)實看來也許有些荒誕,但是正是這種荒誕還保持著一種沒有被異化的純粹。越來越多的寫作者正日益被這種工業(yè)時代的社會某種“成熟”的標準浸蝕著,同化著,利益的勸誘,欲望的勸誘……種種無形的力量把一個寫作者打磨成了某種需要的制品。一個寫作者應該返回他真實的內心,在返回中不斷榨出他內心最隱秘最真實的部分。——鄭小瓊
□一個社會如果真的像一首好詩,能夠體現(xiàn)美、秩序、簡潔以及細節(jié)服從整體這樣的審美特點,那么,它將會是一個令人恐懼的夢魘……反之亦然,一首詩如果真的像民主政治一樣——不幸的是,真有這樣的例子——那它將缺少形式,空洞無物,陳腐無味,完全令人厭倦。——奧登
□過多的學問會使詩人的敏感性變得遲鈍或受到歪曲。——艾略特
□詩歌是隱藏絕望的歡樂,但在絕望底下——有更多的歡樂。——扎加耶夫斯基
□詩歌的可能性很多,只是每個人的可能性很少。每一首詩都是一個人的努力結果,也就是用一個人來面對整個詩歌的可能性。——嚴力
□一個真正的嚴肅的詩人就是一個詩歌和藝術領域虔誠的朝圣者。他身上肩負的是文化和精神的使命。他以文字為材料,以文學為表征,以人生為根底,以真美善為歸依,但不可亦不能以文字、文體、文學為游戲。與其說詩歌為事物命名,不如說詩歌為精神性的存在而非物質性存在,為人類豐富卓越的靈魂而非美丑不一的肉體而命名。與其說是它創(chuàng)造的是“語言層面的世界”,不如說創(chuàng)造的是“精神層面的光明”。與其說它是主觀對客觀的反射,或主觀與客觀的融合,不如說它是主觀的客觀化,客觀的主觀化,是對自我永不停歇、永無止境的滿懷詩意的勘測、應答與回聲。——鄭文斌
□精神向度和寫作向度是詩者最基本的兩種向度,前者在“對現(xiàn)實世界的接近或疏遠”的地方移動,后者則在“對語言本身的依賴或懷疑”之間搖擺不定。——洛盞
□陽光下呈現(xiàn)的燦爛不一定是詩,而月光下呈現(xiàn)的朦朧就是詩,克制(專制)的結果不一定是詩,而放縱(自由)的結果就是詩;天堂里的頌辭和甜蜜不一定是詩,而地獄里躁動的苦難和詛咒就是詩;高度凝煉的和深度概括的不一定是詩,而日常散板的敘述就是詩。因為詩離生命的本真是接近的,只不過是通過美學發(fā)生了形式上的轉變,它的轉變是為了詩的本質,是為了使蘊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哲學和理性出場得節(jié)奏性強一些,詩意性醇一些。——王鋒
□對于詩人來說,詩就是詩,是一個超語義指涉,一個語言原型,一個是其所是、非其所非的東西,一個需要詩人不斷用詩寫實踐加以指認和推動的那個東西,而不是用各種概念加以闡釋的語義學方面的某種“文學體裁”。一個詩人不是要去概括它,而是要用自己盡量完美的方式去呈示和表現(xiàn)它。——趙學成
□一個真正的詩人必然有一個基本的主題和立場。這個基本的主題和立場必然要貫徹到底,貫穿他的整個生命。比如葉芝,他一生的主題甚少變過,甚至幾近單一。那就是愛情,自由和生命的不朽。——蔣立波
□寫作本身就是行動,就是對現(xiàn)實的介入。而介入又意味著某種傾向,“傾向”容易敏感地切入人的生存核心,并讓你做出選擇,這是詩人的現(xiàn)實。如何將現(xiàn)實轉化為詩歌,這體現(xiàn)出一個詩人的能力。一首詩在尚未形成時,有多重發(fā)展的空間。“每一瞬間都是一種選擇,每寫一行都是一次探險”,而成熟的詩人總是能夠輕松自如地把握住生活的對立面,并在詩行間顯現(xiàn)“生命的東西所含的‘生物學價值’”。——沙馬
□他(詩人)認為人和自然本質上是相互適應的,人的精神自然而然地成為自然界最美麗最有趣的屬性的一面鏡子。因此,在他的整個研究過程中一種快感始終伴隨著他,在這種快感的刺激下,詩人與自然的普遍萬物交談 。——華茲華斯
□詩從根本上說來就不同于普通的會話語言,詩人用語言創(chuàng)造出來的東西是一種關于事件、人物、情感反應、經驗、地點和生活狀況的幻象。——蘇珊·朗格
□正是對標準語的規(guī)范的有意觸犯,使對語言的詩意運用才成為可能,沒有這種可能,也就沒有詩。
——捷克理論家穆卡洛夫斯基
□一個嚴肅的詩人他的寫作期待值從來是帶有悲愴色彩的,他一生可能都無法平衡好自己的藝術追求與讀者之間的關系……真正的詩歌要在世俗中獲得普遍的掌聲幾乎是難以實現(xiàn)的。一個真正的詩人對自己詩歌寫作的懷疑與修正,對自己詩歌態(tài)度的補位與認定,命中注定了他是一個獨行者。當諒解一時間得不到,又粗暴地要求詩人離開認定的詩歌原則去迎合什么時,無疑是等于摧殘他的創(chuàng)作活力。——湯養(yǎng)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