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保田新戲《丑角爸爸》河北制作
日前,由河北影視集團制作有限公司、河北電視臺等聯合出品拍攝的都市親情劇《丑角爸爸》,在石家莊正式開機。主演李保田說:“這部劇圓了我少年時的一個夢。”
30集電視劇《丑角爸爸》以河北某市京劇團改革開放20年的風雨歷程為背景,通過一群鮮活的人物塑造體現社會和人生的大舞臺上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以父女兩代人的倫理親情以及命運糾葛為主線,融入了親情、愛情、友情和彷徨、堅守、奮斗等諸多內涵,展示了戲曲院團的興衰軌跡。導演王碩認為該劇有兩個看點:“一是戲中戲,舞臺戲運用舞臺的拍攝方式,呈獻給觀眾京戲的精彩;另一個是生活戲,每個人物都有戲曲根基。”
李保田的名字對河北觀眾來說絕對不陌生,當年由他主演、河北投資拍攝的電視劇《神醫喜來樂》,不僅打破收視紀錄,還讓李保田輕松奪得中國電視劇金鷹獎、飛天獎等多項大獎。如今再次加盟河北制作團隊,李保田說:“我早就看中了這個劇本,還是河北有魄力買下了它。”商定出演這部戲后,他和來自河北的編劇陳建忠就劇本進行了多次商量、修改。期間,李保田盛贊陳建忠對戲曲有相當的了解并充滿感情,除此還有對生活的一點幽默感,并用適度的幽默感來表達,因此,陳建忠對劇本的改造非常好。
河北省企業、行業界美術書法攝影展在石舉辦
騰飛中的河北暨慶祝新中國成立61周年“建投杯”河北省企業、行業界第九屆美術、書法、攝影大型展覽日前在石家莊市博物館隆重開幕。本次展覽由河北省企業(行業)文聯、河北省美術家協會、河北省書法家協會、河北省攝影家協會、河北建設投資集團主辦。
來自各大企業、行業的藝術家及藝術愛好者的300余幅優秀作品參加了展出。他們懷著對企業、行業和生活的熱愛,用豐富多彩的筆墨、油彩和鏡頭,謳歌了我省各企業、行業在改革發展以來取得的輝煌成就,弘揚了我省企業、行業的良好形象和員工們嶄新的精神風采,展示了河北“三年大變樣”中生機勃勃、和諧溫馨、日新月異的巨變新貌。
河北兩節目獲中國電視博雅獎
中國電視節目領域的首屆學院評獎——中國電視博雅獎日前揭曉。《星光大道》《天天向上》等4大類44個節目獲獎。河北衛視《讀書》《家政女皇》分別獲得文化類、服務類獎項。
本屆電視博雅獎由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清華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12所大學的新聞學院共同創設。該獎項以“創新能力、文化品位、社會價值、人際口碑和專家的獨立判斷”作為評價標準,彰顯了一種獨立思考的學術精神和學術力量。它的創立既改變了先前只有政府評獎和商業評獎的評價體系單一的狀況。
據悉,本次評獎設新聞、文化、生活服務和娛樂四個大類,經過12所高校資深教授組成的專家評選委員會的遴選,最終在450個候選欄目中評選出新聞類欄目14個,文化類、娛樂類、服務類欄目各10個。
第三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公布 河北43種古籍入選
近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公布第三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和第三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名單的通知》,河北省圖書館、石家莊市圖書館、保定市圖書館入選第三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周易傳義大全》二十四卷、《何氏語林》三十卷等43種古籍入選第三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其中包括石家莊市圖書館8種、保定市圖書館5種、張家口市圖書館1種、武安市圖書館1種、河北大學圖書館16種、河北省博物館2種、唐山市豐潤區文管所9種、個人申報1種。
中國古籍珍貴名錄制度始建于2007年。截至目前,河北我省共有4個單位、73種古籍入選。
第七屆中國評劇藝術節唐山閉幕
日前,由文化部藝術司、省文化廳、唐山市政府聯合主辦的第七屆中國評劇藝術節在唐山落幕。
經過10天的角逐,當晚的閉幕式上宣布了本屆評劇節的評選結果:由石家莊市評劇院青年評劇團選送的《紅葉》,中國評劇院、唐山演藝集團公司共同推出的《馬寡婦開店》榮獲優秀劇目獎。優秀劇目特別獎花落天津市評劇院的《家有九鳳》、唐山演藝集團公司評劇團選送的《變遷》和豐潤評劇團選送的《晴雯》。灤南成兆才評劇團的《三進門》、黑龍江省評劇院的《青柳》、北京凌空評劇團的《灶王爺》、遼寧省阜新市戲曲劇院評劇團的《東藏圣火》、遼寧省凌源市評劇團的《風流屯的娘們》和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寧城烏蘭牧騎(“烏蘭牧騎”蒙古語意為流動的劇團)的《情在山鄉》等6臺劇目獲得優秀演出獎。
本屆評劇節是中國評劇節舉辦以來群眾參與最廣泛的一屆全國性評劇藝術盛會,藝術節期間,來自全國的13個評劇院團演出了15臺不同題材、不同風格的優秀劇目,充分展示了中國評劇藝術的最新成果。
中國紅棗文化之鄉落戶行唐
2010年10月8日至10日,中國紅棗文化之鄉命名暨成立中國紅棗文化研究中心頒牌儀式在行唐縣隆重舉行。省政協原副主席劉健生,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原主任常祥霖,省文聯副主席潘學聰,中國民協副主席鄭一民、劉鐵梁、副秘書長趙鐵信及省市有關部門領導等出席,行唐縣各界1000多名群眾參加活動。劉健生、劉鐵梁為行唐縣頒牌,與會專家舉辦了研討會,并同行唐縣各界500余人參加盛大的中國#8226;行唐公祭棗神女英典禮。
千年古縣行唐有著悠久的紅棗種植史,是中國紅棗文化的豐富聚集區。歷代勞動人民創造了成套的關于紅棗種植、管理、加工技藝,流傳著很多與紅棗有關的故事、傳說、諺語、歌謠,而且熏陶出“不畏艱苦、不講索取、勤奮奉獻、勇于進取”的棗樹精神。女英祠(棗神廟)、九漣澗、箕山許由祠、許由冢、棄瓢崖、神樹村、棗林、棗果品加工廠等歷史古跡眾多,成為地域文化的重要血脈之一,也是地域的品貌和形象。(羅義/文并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