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紅,又名龍鴻,字天羽,號拙齋。漢族,1967年出生于重慶市。陸續就讀于重慶師范大學、西南師范大學,并取得東南大學藝術學院藝術學博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博士后。畢業后一直在高等藝術院校從事書法教學、書法創作與理論研究?,F為重慶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碩士生導師、副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美育專業委員會委員、重慶書法家協會理事兼學術委員會委員、重慶書法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
書家龍紅在書法學習上由繆孝成先生引領入門,并有幸成為著名書法家、教育家徐無聞、荀運昌、秦效侃教授的學生。龍紅對于中國傳統書法經典癡迷至深,20余年臨池不輟,篆、隸、楷、行、草五種書體都廣泛地涉獵學習,在打下堅實基礎后,逐漸形成自己暢達地揮毫書寫的情趣風格。近10余年來,其作品多次參展、發表及獲獎,為多家文博單位和海內外友人收藏。書家在從事書法實踐創作能力修煉的同時,注重自身在書畫藝術理論研究方面的進一步提高,陸續在《美術》、《中國書法》、《書法》、《中國文化研究》等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60余篇,主編、參編教材八部,主持并參與國家及省部級科研課題四項,并推出《中國書法藝術》和《冷月孤舟——中國書畫藝術專題研究》兩部專著。在繼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做中國人,鑄民族魂”的文化藝術事業中,日益表現出自己在書畫藝術理論與實踐上能書會寫的突出才能。
書家龍紅善行書、隸書、章草、草篆等多種書體,作品古典醇和,樸茂自然,清新怡人,呈現出一種隨意大方的線性書寫美感和瀟散雅拙的表現情趣意境。觀賞他的系列書法作品:《毛澤東詞》,以漢隸為基礎,糅和了行書流暢的筆意,在基本筆畫的揮毫書寫中,增加了或纖柔輕盈,或濃重飽滿,或飛白斑駁,或無拘束瀟灑變異的多種形態味道。字體扁平修長,筆畫秾纖適宜,結構開合舒展,行筆線條雅拙,筆下動感強烈的個性化特色,完全脫離了時下隸書筆畫趨于一致的缺點,展現出一種書家蒼勁厚實,古樸俊秀的力度美感。《朗士元詩一首》,以行書用筆為主體,糅和了一些章草書寫結構與筆意,在行筆暢達的過程中,偶有連筆,將自己瀟散雅拙的線性藝術感悟傾注筆端,或重或輕游刃有余地逸興書寫,展現一種“大智若愚”自然張馳的行筆書寫風范,不追求書寫字體的外在美感,而注重個性化書寫藝術情感的表達意境,展現出一種新時代文人書畫古意怡然成趣的修養氣質。草篆《司空圖#8226;詩品》,以金文古篆為主體,筆畫粗細均勻,在保留金文茂密質樸的同時,在結體上任意揮寫的線性審美情感,形成一種恣放草率的古樸流變意趣。章草《蘇軾#8226;赤壁懷古詞》,章法張馳井然有序,運筆草行情愫妙趣逸然,結構頓挫流拐,書寫出一波三折的筆意趣味;筆畫暢達書寫清逸,傾述出逸筆草草的出鋒意味,彰顯出一種質樸穩健,清勁秀麗的書寫風范。
《藝術與科學》主編、龍紅博士后導師李硯祖在指導他完成《中國書畫藝術專題研究》專著,囑咐他將標題修改為“冷月孤舟”時,指出:“‘冷月孤舟’言說一種意境和境界。學術的探索、學理的追求一個‘冷’字,冷靜、冷板凳之‘冷’。在當今熱鬧有余,冷靜不足的境況中,學者最需要的不是湊熱鬧,而是‘冷處理’,如若能進入‘冷月孤舟’的境界,以致獨上高樓,在思想的時空中遨游,在學海中探索,那是何等境界!”我在與藝術高校老師進行廣泛地交往中,偶然結識了龍紅老師,通過多次與他進行接觸交流后,方知他在書學理論與實踐創作上已取得不俗的成績,卻仍處處表現出謙和的風范與嚴謹的治學態度。書家這種儒雅的好學進取精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令人產生一種可欣可佩的敬意。祝愿龍紅在“冷月孤舟”追求中取得更多更新的書法藝術成就。(責任編輯: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