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課堂教學;問題教學法;運用
〔中圖分類號〕 G632.41〔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06(A)—0029—01
問題教學法就是教師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探尋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問題教學法既圍繞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使學生獲得終身學習所具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會學習。問題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改變了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活躍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不僅掌握了書本上的知識,而且關注了社會問題,探討了現實問題。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認為實施問題教學法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鼓勵學生提問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了疑問才會開動腦筋。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而且要排除學生不敢提問、不會提問或問而不答的各種障礙,讓學生敢問、會問、善問。因為強烈的問題意識是思維的動力,可以促使學生不斷地去發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二、以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為核心,讓學生學習教材內容
了解教材內容是學生提出問題的前提。問題教學法要求學生做教材的主人,使學生主動地學習,創造性地學習。首先,教師要教給學生了解教材內容的方法,由面到點,再由點到面。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處理和把握教材,學會自學。每節課授課之前,教師可以安排一定的時間分析教材,引導學生分析該課的重點、難點,了解學習的任務、要求。這樣,學生就對教材內容有了清晰的認識。再次,教師要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和教材上的知識主動地學習,讓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三、教師提問的藝術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問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①提出的問題難度適宜,有針對性和目的性。教師應設計難易度適宜的問題,經過認真思考學生都能回答得上,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激活學生的思維。②教師要在知識的重點、難點和無疑處設疑,善于在學生易混淆、易出錯的知識點上設計問題。這樣的問題設計建立在教師深刻理解、準確把握教材及長期總結經驗的基礎上。③問題要有整體性,避免過碎過雜。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分析事物的內在聯系,達到讓學生對知識融會貫通的目的,從而實現教學的高效性。④多設計發散性思維的問題,從而拓展學生的思路。⑤提出的問題要有啟發性。教師的啟發要與學生的思維同步,要遵循思維的規律,循序漸進。教師不要強制學生按照一定的方法和途徑去思考問題,可以讓學生大膽地運用自己認為回答問題的好方法,這樣學生就會更加全面地回答問題。⑥提出的問題要有層次性。學生的知識基礎不同,理解的能力就不同,思維方式也就不同。所以,教師的提問應充分考慮每個學生的思維水平,讓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都參與思考。另外,提問要層層推進、步步深入。⑦教師提問的目的是要讓學生提出更好的問題,把學生的“學”作為教師“教”的基礎。此外,教師要注意觀察,發現學生在認知過程中出現的典型錯誤,使學生明白錯誤產生的根源,讓學生在認知錯誤中“吃一塹、長一智”。
問題教學法順應了新課改的要求,注重學生多種能力的培養和提高,真正體現了師生的雙邊互動,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