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語文教學;戲曲;語言;人物
塑造;主題思想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6(A)—0026—01
高中語文新教材第四冊安排了一個單元的戲曲,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鑒賞戲曲的能力。戲曲是在我國不同地區的文化、風俗等因素的影響下形成的一種綜合性舞臺藝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結晶。
1. 流暢、優美、整齊而又極富表現力的戲曲語言。戲曲語言包括曲詞、賓白和科介,三者各有不同的作用和特點,交相配合,共同為人物形象的塑造服務。其中的曲詞可以看作是詩化的語言,也正是戲曲這棵奇葩最值得學生學習的知識。教材所選《竇娥冤》中的一聲“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的指斥,一曲“碧云天,黃花地……”讓人黯然傷魂。漫游戲曲長廊,含英咀華,你會發現無論是曲詞,還是賓白,不但追求著韻律的和諧,而且表現手法靈活多變。竇娥在被冤殺之前,漫長而悲慘的生活經歷,劇中只用了七十幾個字就詳盡地介紹了出來,對劇情和矛盾沖突的發展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從而塑造出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戲曲人物形象。現在大多數學生說話寫作用詞生硬,而浩瀚的戲曲作品為他們提高遣詞造句的能力提供了無限廣闊的學習天地。
2. 不拘一格的人物塑造方法。戲曲表現人物性格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情節和沖突是主要的表現手法。我們說矛盾沖突是戲劇作品的靈魂,戲曲也不例外,它仍講究在有限的舞臺時空里表現出更豐富的生活內容。一些經典傳統戲流傳數百年,久演不衰,經歷了無數文人墨客和表演者的潤色,懸念緊張,情節集中,沖突激烈,環環相扣。如傳統名戲《鍘美案》正是將包文正置身于法與情、君與民的斗爭中,才突現出他剛正不阿、執法如山的形象。另外,戲曲也追求多側面、多層次地揭示戲劇人物的精神面貌,讓相愛的人陰陽兩界來去暢通無阻,讓六月飛雪飄飄來掩埋主人公潔白的身軀。戲曲還依據人物的品格、襟懷、氣質,從人物的臉譜、服飾等方面著眼,刻畫人物的性格。所以,不同的行當——生、旦、凈、丑各有自己的一套唱、念、做、打的程式。這種刻畫人物的特殊方法與生活聯結起來,就讓“白臉的曹操和藍臉的竇爾敦” 成為了文學寶庫中鮮活的人物典型。
3. 深刻的主題思想。我們常說“舞臺小天地,天地大舞臺”,戲曲反映的就是現實生活,它大能波瀾壯闊地去演繹一個王朝的興盛沒落,小能展現一個家庭里婆媳之間的磕磕碰碰。一部精彩的戲曲可以去揭露社會的黑暗,那贓官惡霸,暴吏豪奴無不被口誅筆伐,從而呼喚著正義和良知,如《竇娥冤》《陳州糶米》《蝴蝶杯》《打督郵》;可以去反對封建宗法制度,謳歌一對對青年男女沖破傳統世俗觀念的禁錮去追求自己應有的生活的壯舉,這類劇目不勝枚舉,最著名的戲曲如《西廂記》《牡丹亭》《白蛇傳》。筆者發現戲曲中最具教育意義的還是那些短小而富有情趣的生活戲,言近旨遠,常常對生活中那些慳吝、自私等卑劣的行徑進行了譏諷,辛辣中有幽默,發人深省,如婦孺皆知的傳統戲《小姑賢》《殺狗勸妻》。
筆者在教授關于戲曲這一單元的內容時,先精心準備了一節關于戲曲的知識講座,讓學生粗略地了解戲曲的相關知識,然后介紹課本節選劇目的整個劇情,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帶領他們走進戲曲的大觀園,讀《趙氏孤兒》《西廂記》全本。學生們陶醉于戲曲的藝術天地里,學寫作技巧,學詞語的韻律和諧,并以現代話劇、小品的形式將《竇娥冤》《牡丹亭》表演出來,在戲曲這塊沃土上汲取著他們所需要的養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