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發展直接影響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國是發展中的農業大國,農村金融的戰略意義尤為突出。9月14日,農村金融國際研討會在京舉行,與會專家和學者就如何推動適合中國國情的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建言獻策,政府扶持、小額信貸、村鎮銀行等成為解決農村金融問題的關鍵詞。
農村金融需政府扶持
財政部副部長王軍在會議上表示,農村金融是解決農村發展問題的關鍵。基于農村經濟規模較小、經濟主體分散等原因,農村經濟面臨較大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這使得農村金融業務具有成本高、收益小、風險大等特點。在市場經濟下,金融資本逐利性必然導致其對農村市場的遠離。因此,農村金融發展需要政府加以引導和支持。
王軍介紹,農村金融發展一直受到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近幾年,我國不斷推出改革措施,積極發揮政府調節作用,有效彌補市場機制缺陷。通過進一步完善體系,在機制平臺等多方面引導農村金融創新,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來解決“三農”問題。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說,這些年中國不僅推行了農村稅費改革,徹底免除了農業稅,并增強了對農業生產者的直接補貼;而且對農業生產中的信貸資金也進行了財政貼息,對一些重要農業保險給予支持。
小額信貸滿足農村金融
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在研討會上表示,在中國,農村居民、微型和小型企業獲得金融服務仍比較困難,應大力發展小額信貸業務滿足他們的金融需求。
他向記者介紹了一個例子:2007年12月,在世行集團私營部門國際金融公司(IFC)支持下建立的一家小額金融機構,一名四川南充市的養豬專業戶從中獲得信貸支持,經營了一家小型養豬場。“經過幾年貸款支持,現在,他的養豬場生產規模擴大了10倍左右,并可以順利地從傳統商業銀行獲取貸款,開發新的業務產業鏈。”
國際金融公司副總裁拉夏德·卡爾丹尼告訴記者,支持小額貸款機構發展是IFC在華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通過設立在中國的技術援助單位,IFC幫助建立和發展了7家與農村金融相關的小額金融機構,并對11個農村金融項目進行了約1.2億美元的投資,并幫助建立了中國第一家外資小額貸款公司。
村鎮銀行帶來金融活力
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也表示,目前,我國小額信貸規模仍不足以支持農業、農村加工業及商業發展,需要進一步探索在農村地區建立村鎮銀行和中小型銀行。
對此,卡爾丹尼表示,IFC一直致力于支持中國村鎮銀行的發展,并保證建立了第一家中外合資村鎮銀行。IFC在村鎮銀行成立早期便建立聯系,支持其發展為樣板企業,為業界樹立示范標準,并分享成功經驗。此前IFC已投資430萬美元用于中安信貸、仁壽民富等多家村鎮銀行,并擬投資1100萬元與北川村鎮銀行簽署投資及貿易融資項目協議。
據央行提供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5月末,我國村鎮銀行達228家,另有50家村鎮銀行已獲準籌建。 (郝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