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零的突破\"!2010年國際乳品聯合會(IDF)第四屆全球乳業大會上,伊利\"暢輕\"酸奶一舉擊敗達能等世界乳業強企,從全球29個國家170多種產品中脫穎而出,捧得全球乳業\"大力神杯\"--\"2010年IDF最佳功能乳制品創新金獎\"。潘剛帶領下的伊利也因此完成了本土乳企在科技創新上對國際乳業巨頭的首次超越,而被視為開啟了中國\"功能創新時代\"。
在這背后,是潘剛的深遠謀略及其對乳業未來發展趨勢的敏銳把握:從攜手奧運到榮登世博,從全國\"織網計劃\"布局營銷渠道到大力構建奶源基地并將\"三大黃金奶源帶\"收入囊中,從十多年前破舊立新、組建中國第一個液態奶事業部到超越國際乳業巨頭榮膺全球乳業最高獎……歷年來,潘剛率領下的伊利無論是品牌戰略、企業布局還是科技創新都搶盡先機。古人云:\"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潘剛強調\"管理現在從管理未來開始\"。未來,在潘剛的\"望遠鏡\"里繽紛呈現。
品牌戰略:從奧運到世博的華麗轉身
潘剛的望遠鏡能望多遠?這個問題從伊利\"申奧\"的故事中就可略見一斑。
眾所周知,伊利是惟一一家為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提供乳制品的企業,但很少有人知道,2001年北京正式成為奧運主辦城市之后,正是時任液態奶事業部總經理的潘剛第一個在伊利內部提出了贊助奧運的建議,他早早地看到了奧運背后巨大的商機以及實現品牌起跳的黃金機會。
2004年,潘剛全面執掌伊利。一年后,他帶領伊利成為中國首家破百億的乳企,更是底氣十足地全面推進了伊利\"申奧\",并如愿成為奧運贊助商。而此后贊助奧運帶來的巨大收益也證實了潘剛的判斷:攜手奧運第二年,借助\"奧運效應\"的巨大影響,伊利營業收入超過163億元,幾乎是2004年的一倍。到奧運會前夕,伊利贊助購買意愿指數高達87.2,超越可口可樂處于食品行業贊助商之首,總體贊助效果更是位居各贊助企業之首,品牌價值大幅提升。
在奧運之后,伊利又成功拿下了世博。而實際上早在北京奧運會期間,潘剛就考慮起了世博會營銷。他甚至早早地邀請世博局,在奧運會期間考察伊利的奧運服務質量,以期贏得攜手世博的先機。在此期間,潘剛多次往返北京與上海之間,當面向世博局陳述伊利在奧運服務方面的嚴密舉措和計劃。最終伊利\"品質與責任\"打動了挑剔的評審團,在攜手奧運之后又榮登世博舞臺,成為國內惟一一家先后服務奧運與世博兩大世界盛會的乳企,再次踏上了走向國際的最佳跳板。
經歷了奧運與世博的洗禮,今天的伊利已經與聯想、青啤等知名品牌一道成為最具價值的民族品牌,并藉此登上了國際舞臺,此其背后,潘剛的深謀遠見可謂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步步領先:從渠道到奶源的長遠布局
在營銷界有句名言叫做\"渠道為王\",而在中國乳業界有一句名言叫\"得奶源者得天下\"。在乳制品行業,把握渠道與奶源是企業成功的關鍵。從2006年開始,潘剛在全國實施渠道下沉戰略,大規模地開展了\"織網計劃\",并且投巨資大力建設奶源,并將中國最好的\"三大黃金奶源基地\"牢牢掌控在手中。
2005年,中國乳業界競爭趨于白熱化,乃至于\"牛奶賣出了水的價錢\",正如潘剛所說\"大家在一線城市打得頭破血流\"。這一年,潘剛在考察南方市場時敏銳地發現二三線城市市場潛力巨大,在經過試點之后,潘剛立即決定2006年開始渠道全面下沉,打造全國\"織網計劃\"。
這是乳業界迄今為止最為宏大和密集的投資計劃。2006年,伊利的\"織網計劃\"開始全面挺進:5月18日,伊利斥資5.8億投資湖北黃岡;6月9日,投資4億的安徽合肥乳業項目投產;8月,伊利集團投資3.8億建設成都邛崍基地,山東平陰項目正式落成投產。至此,伊利分三步完成了\"縱貫南北、輻射東西\"的全國性戰略布局,成為全國范圍內第一家真正有能力覆蓋全國市場的乳企。
在完成\"織網計劃\"之后,潘剛率領伊利馬不停蹄,開始大規模加固奶源基地。2006年~2008年,伊利前后總計投入27億元全面加固奶源。時至今日,被譽為\"牧草營養堪比雞蛋\"的呼倫貝爾草原、元清兩代皇家牧場錫林郭勒,光照時間長達16個小時、面積達8.6億畝的新疆天山草原皆被伊利收入囊中,成為全國惟一一家掌控了國內三大黃金奶源基地的乳企,令所有覬覦中國北疆三大黃金奶源帶的競爭對手望洋興嘆。
從構建全國織網計劃,布局全國市場,到掌控國內惟一的三大黃金奶源基地,在潘剛的帶領下,伊利從渠道到奶源,處處占據了乳業先機。
科技創新: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跨越
十多年前,中國乳業正面臨著牛奶保鮮的技術\"瓶頸\",當時市面上常見的巴氏奶保質期只有短短幾天,在儲存和長途運輸上存在著極大的難題。1999年,在潘剛的主導之下,伊利組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液態奶事業部,將國際最先進的常溫奶保鮮與包裝技術引入中國,通過技術創新全面破解了延長乳制品保質期的\"科技密碼\"。潘剛因而被業界譽為\"中國液態奶第一人\"。
雖然從某種程度上說是液態奶業務的迅速增長造就了伊利的初期繁榮,但有著\"中國液態奶第一人\"之稱的潘剛卻早早地警惕起了\"液態奶依賴癥\"。為了企業的長遠發展,為了實現伊利的國際化夢想,潘剛下定決心大力加強伊利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的研發與創新。到今天,伊利已經構筑起了液態奶、奶粉、冷飲、酸奶四大業務板塊齊頭并進的均衡產品結構。
2010年,站在世博舞臺上的伊利向全世界展現了其強大的創新能力。僅2009年一年,伊利就新增或改進產品200余種。最為引人注目的是,伊利成功推出具備\"實現通暢,促進吸收\"雙重功效的\"暢輕\"酸奶。2010年,在IDF全球乳業大會上,正是憑借\"暢輕\"酸奶,伊利擊敗世界第一大酸奶制造商法國達能,榮膺 \"2010年IDF最佳功能乳制品創新金獎\",這代表著中國乳企在全球市場上引領了功能創新的發展方向,更預示著中國乳品企業完成了從制造到創造的飛躍而登上世界舞臺。
【采訪手記】
\"管理現在從管理未來開始\",在采訪過程中,記者也深深地體會到了潘剛管理哲學的高瞻遠矚。近年來,潘剛不僅以這種先人一步的管理哲學帶領伊利實現品牌與科技創新的不斷躍升,更是通過大力推行\"綠色產業鏈\"戰略,讓伊利成為國內實現產業鏈全環節降耗減排的綠色先鋒企業。未來,在潘剛的領導下,伊利也必將繼續發揮行業領袖作用,并推動整個中國乳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加速向國際化邁進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