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羹]
原料:羊肉250克,白蘿卜150~200克,草果3克,陳皮30克,良姜3克,蓽撥3克,胡椒3克。精鹽6克,味精、蔥、姜適量。
制作:羊肉剔去筋膜,洗凈后入沸水鍋內除去血水,撈出后再用涼水漂洗干凈,切成約10厘米左右的塊備用。蘿卜洗凈,切成0.3厘米厚的片。草果、陳皮、良姜、蓽撥裝入紗布袋內,胡椒拍破,蔥切成段,姜洗凈拍碎。最后將羊肉塊和盛藥布袋置于沙鍋中注入清水,放入白蘿卜、姜蔥,燒沸后,撇去浮沫,改用小火煨2~3小時,至肉熟爛,撈出藥袋,除去姜蔥,調味即成。
效用:溫中補虛,散寒止痛。適宜于脾胃虛寒而引起的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癥。
[羊肚羹]
原料:羊肚1個,粳米50克,蜀椒30粒,生姜6克,蔥白數根,豆豉適量。
制作:羊肚洗凈,蜀椒去皮取粒炒出汗,粳米等拌勻放入羊肚內縫口,用水煮爛熟,加調料即成。
效用:祛風散寒。適宜于胃虛寒,困感受寒涼而誘發之嘔吐、胃院作痛、身冷喜暖等癥。
[天麻燉豬腦]
原料:天麻15克,豬腦1個。
制作:天麻洗凈、切片,豬腦洗凈。將豬腦、天麻片放入搪瓷盆內隔水燉熟。
效用:祛風開竅、通血脈、鎮靜、滋補。適宜于肝虛型高血壓、動脈硬化、美尼爾綜合征及腦血管意外致半身不遂等癥。
[茴香湯]
原料:炒茴香500克,川楝子250克,陳皮250克,炒甘草120克,炒鹽適量。
制作:將五物合研成細末,用滾開水沖調約5克,每日晨起空腹食用。
效用:溫腎散寒,理氣止痛。凡屬寒氣下流而引起的疝氣、小腹脹痛等癥,可常飲此湯。
[姜糖飲]
原料:鮮姜30克,紅糖50克。
制作:姜切薄片,用沸開水泡沏,10分鐘后加入紅糖熱服,也可煮一二沸后飲用。
效用:溫中、散寒、止痛。適宜于因寒氣凝滯而引起的脘腹或小腹作痛(婦女痛經)等癥。
[蔥椒飲]
原料:蔥10厘米段,生姜3片,胡椒面少許。
制作:用滾開水沖泡蔥、姜及胡椒面,熱飲。
效用:通陽溫經,散寒止痛。適宜于陰寒內侵、傷及中焦而引起的脘腹冷痛、喜暖喜按、嘔吐清水等癥。
[仙靈脾酒]
原料:仙靈脾60克,白酒500克。
制作:仙靈脾裝入紗布袋中,浸泡在酒內,封固3日之后,即可飲用。
效用:祛風益肝腎,強筋壯骨。適宜于陰陽兩損、命門火衰引起的男子陽痿、女子不孕、四肢不仁等癥。
[竹葉酒]
原料:淡竹葉30克,白酒500克。
制作:淡竹葉剪碎裝入紗布袋中,浸泡酒內,3日后即可飲用。
效用:祛風濕,暢心神。適宜于風濕熱痹、關節熱痛而心煩、尿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