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返:北京- 紐約 現在》
多姆斯收藏精選展
這次展覽并非思想上的碰撞那么簡單,更像是兩個城市美學剪影的重疊。從哪里往,又從哪里返已經不再重要。這是與世界的對抗,更是一種斡旋與和解
這次,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為觀眾帶來了一趟雙程旅途:《往返:北京- 紐約 現在》多姆斯收藏精選展(5月3日—7月4日)。對于當代藝術來說,這顆星球上不存在國境線與距離,“文化趨同”成為展覽的主題。然而從北京和紐約邀請到的9 位青年藝術家,他們對新材料和多媒體的瘋狂著迷、為藝術義無反顧地嘗試與創新,使他們既相同又不同。
從北京到紐約,距離19000 公里,時差13 小時。但這兩個城市今天正在趨于對等與平衡。它們同樣擁有眾多優秀的藝術家、作品、畫廊、博物館和展覽。這些藝術家新鮮的大腦就是核反應堆,隨時準備讓世界驚訝。、收藏家也為藝術家提供了舞臺和游樂場。
比如多姆斯收藏的創始人張明先生。他不喜歡把藝術品孤獨地“藏”起來,他認為藝術品天生是用來被欣賞的。在這個國際交流空前頻繁的時代,多姆斯收藏為大眾呈現出個人對藝術收藏的熱情所引發的全新的理想化模式。它的藏品涵蓋中、西方藝術家的創作,期望在全球越來越多人關注當代藝術的今天,建立起一種跨文化的交流與對話。
在來自紐約的4 位藝術家中,許漢威將首次在北京表演他震撼的行為藝術;馬修#8226;戴#8226;杰克遜以對材料的創新運用、令人稱奇的裝置和畫作著稱;青年攝影師萊恩#8226;麥克金利用鏡頭為我們捕捉了純粹的影像;著名的畫家、涂鴉藝術家巴納比#8226;弗納斯帶來了絕對吸引眼球的巨大油畫。
來自北京的5 位藝術家,和他們一起進行藝術實驗和創造——楊福東用精美的黑白影像,不間斷地關注著傳統價值和文化如何在現代生活中被瓦解;曹斐采用各種媒介探討流行文化、虛擬與真實世界的界限;李松松以解構與重建歷史事件而聞名,在大膽的鋁板油彩繪制上,實現了新的超越;擅長多媒體和材質運用的劉韡,用他的作品諷刺荒誕的現實;李暉則用令人眼花繚亂、色彩斑斕的LED 裝置來重新定義光線和空間。
《往返:北京- 紐約 現在》并非思想上的碰撞那么簡單,更像是兩個城市美學剪影的重疊。從哪里往,又從哪里返已經不再重要。這是與世界的對抗,更是一種斡旋與和解。“往”是一個方向,讓無力者有力,讓得志者回歸;“返”是一種變異,收獲,同時也是新的“往”,隨時出發,沒有終點。
在踏上一段旅途之前,有人經常會問:從這里到那里有多遠?我們去那里要多長時間?答案通常是一堆表示距離的數字、時間和時差,如何輾轉如何停留、抵達離開。而這一次,對于這段特殊的旅程,這些常規問題的答案卻會因人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