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么救通脹救房價?
嚴格控制貨幣發(fā)行量維持貨幣信用,同步進行利率市場化改革減少行政干預,是挽救中國通漲、挽救中國高房價的不二法門
只要加息就能救通脹、就能抑制房價?這是理想。在中國,抑制房價與通脹的手段要復雜得多。
加息抑制通脹、抑制資產品價格需要前提,就是毫不猶豫地、惡狠狠地進行連續(xù)加息。短期加息不可能抑制資產品價格,以往的經驗顯示,只有連續(xù)數(shù)次加息,才有可能打壓資產品價格,與實體經濟的回落同步。但連續(xù)加息將造成實體經濟回落,非到萬不得已不可能大規(guī)模加息。
以往加息幅度小、不對稱。所謂不對稱加息即單獨提升存款或者貸款利率,單向度提升存款利率,可以減少銀行凈息差,卻不能降低資產品價格與信貸數(shù)量;此外,將增加銀行的凈息差收入,使銀行更加好逸惡勞,對中國利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改革不利。
與美國不同,我國的利率形成機制遠未市場化,主要由行政調控。美國通過聯(lián)邦基金利率調節(jié)市場貨幣松緊,銀行根據頭寸的松緊調節(jié)存貸款利率,并不直接由美聯(lián)儲操縱市場利率。
我國利率完全由行政主導,有關部門緊盯著投資數(shù)據與CPI數(shù)據進行調節(jié),利率是宏觀調控的工具,既要考慮到貸款企業(yè)與地方政府的負擔,以及銀行的承受力,又要考慮未來全球與國內宏觀經濟的走勢,永遠處于左右為難的地步。在中國不完全市場化的特殊背景下,收緊流動性的作用,加息不如提高存款準備金率。
利率政策要起作用,必須踐行以下兩條原則,一是紙幣的信用不能破產,二是利率實行市場調控。
上述兩條原則在格林斯潘時代都受到了挑戰(zhàn)。格林斯潘時代的最無信用的貨幣、長期的低息,醞釀了史上最瘋狂的資產泡沫。
從美國到日本、中國,紙幣的發(fā)行量越來越大,動輒為了拉動經濟實行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表外資產可以達到數(shù)百萬億美元,處于絕對的失控狀態(tài),相當于在資本貨幣市場安放了一枚隨時可能爆炸的核彈頭。中國也是如此,貨幣信用受到破壞。
從2003至2009年,央行資產從5萬億元漲到24萬億元,廣義貨幣從18萬億元漲到67萬億元(超過美國的8.8萬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一,而中國的GDP只有美國的1/3),中國銀行業(yè)的資產從23萬億元漲到88萬億元,同期實體財富增長所能解釋的是多少呢,名義GDP只漲了1.83倍。
利率市場色彩急劇褪色,各國在大多數(shù)時間里維持低利率政策,由此美國經歷了歷史上最長的經濟振興期,享受了120個月高增長、低通脹的美妙時光,被稱為“金發(fā)女孩經濟時代”。格林斯潘時代的聯(lián)邦基金率成為市場的誘餌,市場人士在聯(lián)邦基金利率的驅使下形成條件反射,看著基金率高低調節(jié)資產品價格高低。當聯(lián)邦基金率成為市場的神經中樞,悲劇也就埋伏在其中,市場利率失去了作用,人們都看著格林斯潘那只上帝之手。
事實上,美國之所以發(fā)生金融危機,就是利率非市場化、利率成為宏觀調控的工具造成的惡果。
我國利率的市場色彩不如格林斯潘,現(xiàn)在根據美聯(lián)儲的步驟調控宏觀經濟不過是依著葫蘆學畫瓢,得到了行政調控的神韻而未得市場色彩的精華。
為了抑制房地產市場的熱度,有關方面對房地產單獨加息,上調房貸利率到1.1倍,銀行借道消費貸款進行投資性購房被喊停,嚴厲整肅換來的結果是房價繼續(xù)在高位徘徊,8月份的豪宅熱顯示投資熱度不減,而8月份的CPI創(chuàng)下22個月以來的新高3.5%。
十足的悲劇。
事實上,有關方面給房地產單獨加息未能收效,是因為房地產市場是多重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首先市場預期流動性繼續(xù)處于寬松狀態(tài),央行不敢大刀闊斧地加息;其次是以往積累的財富與貧富不均使得房地產投資市場成為少數(shù)人的游戲,大多數(shù)普通民眾已經退出了房地產投資領域。
嚴格控制貨幣發(fā)行量維持貨幣信用,同步進行利率市場化改革減少行政干預,推行收入分配改革縮小貧富差距,實行資本利得稅使房地產投資功能弱化,這是挽救中國通漲、挽救中國高房價的不二法門。以小腳婦人的姿態(tài)小調利率,除了作秀,毫無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