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興隆 怎么看待死刑存廢?
我國死刑刑罰最明顯的兩個問題是:罪名過多,門檻過低
有關調查顯示,截至今年,全球已有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廢除了死刑。而我國在今年8月份的11屆全國人大16次會議上也通過了刑法第八次修訂案,并減免了13項死刑。刑法好像正沿著更加人性化、國際化、和諧化的方向在發展。但與此同時,這次刑法修訂在國內引起了很大反響,很多網民批評說此舉“是在為貪官保命”。即使在學界內部,對此也見解不一。
該怎樣看待死刑存廢?在中國廢除死刑為何這么難?本刊就此采訪湘潭大學法學院的邱興隆教授。
本刊記者馬維博
1
你早在2000年就呼吁廢除死刑,為什么?
邱興隆:我認為死刑在其道德和公正性上,都得不到證明。
2
為什么這么說?
邱興隆:表面上看,支撐死刑最有力的理由是,對侵害他人生命者如果廢除死刑的話,就失去了公正的懲罰犯罪的手段。但假如對侵犯別人生命的犯罪,都必須處以死刑才公正的話,是不是說傷害他人身體的,就應該受到身體上的傷害?這樣豈不就是肉刑了?侵犯他人名譽的人,是不是也應該被侵害名譽才公平?
3
如何看待死刑的功能?
邱興隆:判處死刑到底能不能遏制刑罰上所列的死罪,要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是從本源上講,判處死刑確實是一了百了,當然可以防止再次犯罪,這也是支持死刑的最強有力的依據。但如有死刑之外的其他刑罰也足以防止犯罪人繼續犯罪的話,死刑就是不必要的,比如終身監禁,而且不得假釋,這樣也能收到制止犯罪的效果。
另外一個方面,犯罪人也往往會處于一種報復的極端心態——殺一個夠本,殺兩個賺一個。這種心態恰恰是死刑帶給他的。所以說死刑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如果僅僅只看到積極作用來支撐死刑的存在,我認為是說不過去的。
4
你認為我國的死刑刑罰有哪些局限性?
邱興隆:從立法的角度來說,首先是死刑罪名過多,這是最明顯的缺陷。從司法的角度來說,一種犯罪的死刑針對的應是此類犯罪中情節最嚴重的,但實踐方面,從來都是就高不就低,這就導致死刑的門檻過低。這是我國死刑刑罰最明顯的兩個問題。
5
那些已經廢除了死刑的國家,他們是怎么做的?
邱興隆:事實上很多國家都是法律條文中存在死刑,但實質上廢除了。10年以上沒執行過死刑的都被視為廢除了。比如跟我國一樣都曾是社會主義的前蘇聯國家,像俄羅斯、立陶宛、拉脫維亞、白俄羅斯等都相繼廢除了死刑。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歐盟規定,凡想要加入歐盟的,必須要廢除死刑。
6
怎么看“死刑具備其他刑罰不具有的威懾力”?
邱興隆:這個說法無法證實也無法證偽,國際經驗是,那些廢除死刑的國家,他們原來判處死罪的那些犯罪也沒有明顯地上升。
7
網民評論說“死刑偏為貪官留”,你怎么看?
邱興隆:貪官也是人,對貪官所處的死刑,是把他的生命跟他所貪污受賄的金額二者之間劃上了等號。況且法律的公正本應體現在對人、對事,而不應該針對犯罪人的職務。
8
十多年前你就提出死刑保留24個才合理,為何?
邱興隆:我的觀點是生命只有跟生命才能等價,而我國當時存在的68個死刑當中,除了我所提出的24個之外,其他那些都是針對不致人死亡、不侵害國家安全的經濟犯罪、財產侵害罪和妨礙社會秩序犯罪。如果對經濟類犯罪等都處以死刑,實質上是把人的生命和經濟以及秩序之間劃上了等號。我認為對這些犯罪行為處以死刑,是對生命價值的貶低。
9
國想要廢除死刑,難在哪里?
邱興隆:民眾應該更有人權觀念。還有一個是中國人沒有西方的宗教精神,沒有生命神圣的理念。
10
你怎么看本次全國人大的刑法第八次修正案?
邱興隆:表面上看,好像標志著中國向控制死刑邁進了一步,但實際上,廢除這些死罪并不會導致中國少判死刑,因為這些死罪本來也沒怎么判過死刑。其次,跟廢除的13項死罪處于同一序列的有些罪名并沒有被廢除掉,這是我很擔心的事,這就證明了我們在刑法的廢、立、改,以及限制死刑上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而是用了雙重標準。